一种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619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层,制冷层在7μm~14μm波段的发射率为50%~100%;储冷层,储冷层包括储冷材料以及用于对储冷材料进行限位的支撑结构,储冷层与制冷层之间存在热交换接触面;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形成于储冷层内,流体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用于与储冷层进行热交换的流体适于通过入口进入流体通道并从出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装置能够对制冷装置以外的区域进行制冷,从而大幅提升了制冷装置的实用性。

A Refrige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辐射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制冷的需求增加明显,近年来,不需要消耗能源的被动制冷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辐射制冷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制冷方式,其原理是辐射制冷体将自热的热量以7μm~14μm电磁波的形式通过“大气窗口”排放到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外部太空,达到自身冷却的目的。在公告号为CN109070695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辐射冷却结构和系统,包括聚合物和分散在该聚合物中的多个介电粒子,介电粒子的平均尺寸为3μm~30μm,介电粒子从由二氧化硅、碳酸钙、碳化硅、氧化锌、二氧化钛和氧化铝所组成的组分中选取,该辐射冷却结构对于波长范围7μm~14μm的辐射具有从0.5~1.0的平均发射率。但是现有的辐射制冷结构只能对其覆盖的区域进行降温,很难对所覆盖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制冷。辐射制冷结构的制冷原理决定了其在使用时需要面向太空,基本无法在室内或物体内部发挥制冷功能,这也大大限制了现有的辐射制冷结构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装置,能够有效对制冷层所覆盖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制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层,所述制冷层在7μm~14μm波段的发射率为70%~100%;储冷层,所述储冷层包括储冷材料以及用于对所述储冷材料进行限位的支撑结构,所述储冷层与所述制冷层之间存在热交换接触面;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储冷层内,所述流体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用于与所述储冷层进行热交换的流体适于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流体通道并从所述出口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冷材料为固-固相变储冷材料或固-液相变储冷材料,所述储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低于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冷层的支撑结构为壳体,所示壳体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储冷材料填充在由所述壳体限定的容纳腔内,所述制冷层覆盖在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所述流体通道位于所述储冷材料内,所述流体通道的所述入口以及所述出口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或者,所述壳体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储冷材料填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制冷层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并将所述开口封闭,所述储冷材料与所述制冷层形成面接触,所述流体通道的所述入口以及所述出口形成于所述壳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制冷层接触的所述壳体部分由金属材料制备,未被所述制冷层覆盖的所述壳体部分由保温材料制备,或者在未被所述制冷层覆盖的所述壳体外设置保温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和发射层,所述反射层层叠设于所述储冷层上,所述反射层对可见光以及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大于60%,所述发射层包括高分子基材以及分散在高分子基材中的辐射制冷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管道,所述管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输入管段、换热管段和输出管段,所述换热管段设于所述储冷层内,所述换热管段内形成所述流体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段的厚度不超过1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包括多个所述换热管段,各所述换热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管段和所述输出管段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在所述输出管段处设置出口阀,所述管道在所述输入管道处设置进口阀,所述进口阀和所述出口阀用于控制流体定向地进出所述流体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段的部分外壁与所述制冷层接触,所述换热管段的热导率大于所述储冷材料的热导率。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装置能够对制冷装置以外的区域进行制冷,从而大幅提升了制冷装置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以上以及其他技术特征、有益效果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的第六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的第六个实施例的储冷层的俯视图,显示了储冷层内的流体管道;图中:1、制冷层;11、反射层;12、发射层;2、储冷层;21a/21b、壳体;30、流体通道;3、管道;31、输入管段;32、换热管段;33、输出管段;4、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层1、储冷层2以及流体通道30。制冷层1在7μm~14μm波段的发射率为70%~100%。制冷层1能够将其自身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大气窗口发射到太空中,从而使自身温度降低。储冷层2包括储冷材料以及用于对储冷材料进行限位的支撑结构,储冷层2与制冷层1之间存在热交换接触面,也即制冷层1与储冷层2之间可进行热交换,储冷层2的热量不断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制冷层1,制冷层1再将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储冷层2能够利用储冷材料的特性,将冷量储存。流体通道30形成于储冷层2内,其具有入口和出口,用于与储冷层2进行热交换的流体适于通过入口进入流体通道30并从出口排出。通常,流体的温度高于储冷层2的温度,当流体经过流体通道30时,流体与储冷层2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储冷层2储存的冷量带出,将携带冷量的流体输送至需要降温的空间或物体,从而实现对空间或物体的降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装置能够对制冷装置以外的区域进行制冷,从而大幅提升了制冷装置的实用性。可以将制冷层1设置在能够向太空发射电磁波的位置,利用储冷层2将制冷层1产生的冷量储存,然后利用流体将储冷层2的冷量带出,携带冷量的流体可以根据需要输送至任何需要制冷的空间内或物体处。在一些应用实例中,流体可以是密闭空间内的气体,将密闭空间内的气体通过抽气装置送入流体通道30内,气体经过热交换后,温度降低,然后再通过相应的送气装置送入密闭空间内,从而实现了对密闭空间内空气的循环制冷。在另一些应用实例中,流体可以是通过管道输送的液体,高温的液体通过管道输入流体通道30内,液体在流体通道30内与储冷层2进行热交换,温度被降低,温度降低的液体再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降温的物体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层,所述制冷层在7μm~14μm波段的发射率为70%~100%;储冷层,所述储冷层包括储冷材料以及用于对所述储冷材料进行限位的支撑结构,所述储冷层与所述制冷层之间存在热交换接触面;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储冷层内,所述流体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用于与所述储冷层进行热交换的流体适于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流体通道并从所述出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层,所述制冷层在7μm~14μm波段的发射率为70%~100%;储冷层,所述储冷层包括储冷材料以及用于对所述储冷材料进行限位的支撑结构,所述储冷层与所述制冷层之间存在热交换接触面;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储冷层内,所述流体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用于与所述储冷层进行热交换的流体适于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流体通道并从所述出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材料为固-固相变储冷材料或固-液相变储冷材料,所述储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低于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0℃~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层的支撑结构为壳体,所示壳体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储冷材料填充在由所述壳体限定的容纳腔内,所述制冷层覆盖在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所述流体通道位于所述储冷材料内,所述流体通道的所述入口以及所述出口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或者,所述壳体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储冷材料填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制冷层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并将所述开口封闭,所述储冷材料与所述制冷层形成面接触,所述流体通道的所述入口以及所述出口形成于所述壳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绍禹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