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伟强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脱扣机构及螺丝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099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脱扣机构及使用该自动脱扣机构的螺丝批,所述自动脱扣机构包括动力连接轴、输出连接轴、设在动力连接轴上的后接合齿、设在输出连接轴上的前接合齿及连接后接合齿和前接合齿的中间接合齿,前接合齿后端设有凸齿一,中间接合齿的两端分别设有凸齿二及凸齿四,后接合齿前端设有凸齿三,所述后接合齿与中间接合齿之间设有弹簧一。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脱扣机构的螺丝批可将螺钉平稳、轻松的打进和退出,在打螺钉的起始阶段,螺钉能很好定位,不易倾倒,且可自然调节扭矩大小,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可降低接合齿磨损,提高零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及电动工具中使用的连动构件,主要涉及一种自 动脱扣机构及螺丝批。
技术介绍
在电动工具中,螺丝批的功能是用于打进和退出螺钉。而其中工作时传递 扭矩而不工作时不传递扭矩的功能是通过接合齿的啮合和断开啮合来实现的。 在以往的螺丝批中,都只有一对接合齿,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1、这对接合齿需要完全接触才能较好地传递扭矩,操作者需要提供较大的前推 力。而螺钉在刚进入工件的阶段,所需要的扭矩是不大的,由于螺钉位置未完 全固定,同时,操作者提供前推力较大,导致螺钉倾倒;如果操作者提供前推力较小,两个接合齿会脱开,产生冲击,也会导致螺钉倾倒。这样,不利于螺钉很好定位。2、这种结构不利于调节打进螺钉所需要的扭矩大小,打螺钉时使 操作人员非常疲惫,3、接合齿磨损较快,甚至崩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就是提供一种自动脱扣机构,采用该 自动脱扣机构的电动工具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 可降低接合齿的个体磨损,提高零件使用寿命。木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将上述自动脱扣机构应用在螺丝 批中,可将螺钉平稳、轻松的打进和退出固定物中,且其在打螺钉的起始阶段, 螺钉能很好定位,不至于倾倒,而且可自然调节扭矩大小。为了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动力端连接的动力连接轴及与输出端连接的输 出连接轴,它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动力连接轴前端的后接合齿、固定连接在输出 连接轴末端的前接合齿,在输出连接轴后端的前接合齿外侧还活络转接有中间 接合齿,所述后接合齿、前接合齿及中间接合齿中心分别设有安装孔一、安装 孔二及转接圆孔三,所述前接合齿的后端面一上设有若干个凸齿一,凸齿一的 负齿面一及正齿面一与前接合齿的后端面一的夹角分别为a和3 , P为钝角, 所述中间接合齿的前端面一上设有与凸齿一对应的若干个凸齿二,凸齿二的负 齿面二及正齿面二与中间接合齿前端面一的夹角也分别为a和3 ,所述后接合 齿的前端面二设有若干个凸齿三,凸齿三的负齿面三及正齿面三与后接合齿的前端面二的夹角分别为e和Y , Y值小于P值,所述中间接合齿的后端面二上 设有与凸齿三对应的若干凸齿四,凸齿四的负齿面四及正齿面四与中间接合齿的后端面二的夹角也分别为e和Y ,所述后接合齿与中间接合齿之间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将中间接合齿向前接合齿方向弹性顶紧,使凸齿一与凸齿二相 啮合。改进的,所述e为钝角,e值大于a值。优选的,所述9值与Y值相等。改进的,所述动力连接轴和输出连接轴之间设有其加强稳定作用的连接轴, 连接轴通过设在输出连接轴后端中部的轴承与输出连接轴活络转接,连接轴后 端连接在动力连接轴前端中心的轴孔内。改进的,所述轴孔为螺纹孔,连接轴后端为螺纹端,这样可方便调整动力 连接轴与输出连接轴间的相对间距,从而调节弹簧一对中间接合齿的预紧力。改进的,所述轴孔内设有弹簧二,加强连接轴的稳定性。改进的,所述后接合齿前端中部设有卡装弹簧一的嵌槽一,中间接合齿后端中部设有卡装弹簧一的嵌槽二。改进的,所述嵌槽一内设有钢丝挡圈。采用上述自动脱扣机构的电动工具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 效率,另外还可降低接合齿的个体磨损,提高零件使用寿命。为了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丝批, 包括设有动力轴的动力部及设有输出轴的批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与 输出轴采用上述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中所述的自动脱扣机构连接,所述动力轴 与动力连接轴连接,所述输出轴与输出连接轴连接。改进的,所述动力部前端与批头部后端间安装自动脱扣机构的腔体为密封 腔体,腔体内充有润滑油。加强润滑和传热作用。本技术的螺丝批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将螺钉平稳、轻松的打进和 退出固定物中,且其在打螺钉的起始阶段,螺钉能很好定位,不至于倾倒,而 且可自然调节扭矩大小,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螺丝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自动脱扣机构的后接合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自动脱扣机构的前接合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自动脱扣机构的中间接合齿立体图示意图一; 图5为本技术自动脱扣机构的中间接合齿立体图示意图二; 图6为本技术自动脱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自动脱扣机构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为将本技术自动脱扣机构应用在螺丝批中的一种 实施例,该螺丝批包括设有动力轴的动力部1及设有输出轴的批头部2,所述动 力轴与输出轴通过自动脱扣机构连接,所述自动脱扣机构包括与外部动力端连 接的动力连接轴及与输出端连接的输出连接轴,本实施例中外部动力端即为动 力轴,输出端即为输出轴。 一般情况下,动力轴与动力连接轴设置为同一根轴, 输出轴与输出连接轴设置为同一根轴,本实施例中即为该种情况。所述自动脱 扣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动力连接轴11前端的后接合齿3、安装在输出连接轴21末端的前接合齿4,在输出连接轴21后端的前接合齿外4侧还活络转接有中间接 合齿5,所述后接合齿3、前接合齿4及中间接合齿5上分别设有安装孔一30、 安装孔二 40及转接圆孔三50,所述前接合齿4的后端面一 41上设有若干凸齿 一42,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三个,凸齿一的负齿面一 43及正齿面一 44与前接合 齿的后端面一 41的夹角分别为a和0 , p为钝角,所述中间接合齿5的前端面一 51上设有与凸齿一 42对应的三个凸齿二 52,凸齿二的负齿面二 53及正齿面二 54与中间接合齿的前端面一 51的夹角也分别为a和p ,所述后接合齿3前 端面二 31设有若干个凸齿三32,凸齿三的负齿面三33及正齿面三34与后接合 齿的前端面二 31的夹角分别为9和Y , Y值小于P值,所述中间接合齿5的后 端面二 55上设有与凸齿三32对应的若干凸齿四56,凸齿四的负齿面四57及正 齿面四58与中间接合齿的后端面二 55的夹角也分别为9和Y ,所述后接合齿3 与中间接合齿5之间设有弹簧一 6,所述弹簧一 6将中间接合齿5向前接合齿4 方向弹性顶紧,使凸齿一42与凸齿二52相啮合。所述后接合齿3前端中部设 有卡装弹簧一 6 —端的嵌槽一 35,中间接合齿5后端中部设有卡装弹簧一 6另 一端的嵌槽二59,所述嵌槽一35内设有钢丝挡圈36。本实施例中,所述9为 钝角,e值大于a值,且所述e值与Y值采用相等的数值。各数值例如可以优选为0=135° , a=105° , e=Y=l20° 。上述的各个正齿面是指打进螺钉时相 互作用的面,负齿面为对应正齿面的另一面。所述动力连接轴11和输出连接轴21之间设有其加强稳定作用的连接轴7, 连接轴7通过设在输出连接轴21后端中部的轴承22与输出连接轴21活络转接, 连接轴7后端连接在动力连接轴11前端中心的轴孔12内。所述轴孔12可设计 为螺纹孔,连接轴7后端为螺纹端,这样可方便调整动力连接轴与输出连接轴 间的相对间距,从而调节弹簧一6对中间接合齿的预紧力。所述轴孔12内还可 设弹簧二13,加强连接轴的稳定性。为了加强润滑和传热作用,所述动力部1前端与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动力端连接的动力连接轴(11)及与输出端连接的输出连接轴(21),它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动力连接轴(11)前端的后接合齿(3)、固定连接在输出连接轴(21)末端的前接合齿(4),在输出连接轴(21)后端的前接合齿(4)外侧还活络转接有中间接合齿(5),所述后接合齿(3)、前接合齿(4)及中间接合齿(5)上分别设有安装孔一(30)、安装孔二(40)及转接圆孔三(50),所述前接合齿(4)的后端面一(41)上设有若干个凸齿一(42),凸齿一的负齿面一(43)及正齿面一(44)与前接合齿的后端面一(41)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β为钝角,所述中间接合齿(5)的前端面一(51)上设有与凸齿一(42)对应的若干个凸齿二(52),凸齿二的负齿面二(53)及正齿面二(54)与中间接合齿的前端面一(51)的夹角也分别为α和β,所述后接合齿(3)的前端面二(31)设有若干个凸齿三(32),凸齿三的负齿面三(33)及正齿面三(34)与后接合齿的前端面二(31)的夹角分别为θ和γ,γ值小于β值,所述中间接合齿(5)的后端面二(55)上设有与凸齿三(32)对应的若干凸齿四(56),凸齿四的负齿面四(57)及正齿面四(58)与中间接合齿的后端面二(55)的夹角也分别为θ和γ,所述后接合齿与中间接合齿之间设有弹簧一(6),所述弹簧一(6)将中间接合齿(5)向前接合齿(4)方向弹性顶紧,使凸齿一(42)与凸齿二(52)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徐伟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