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中隔墙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96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隧道中隔墙台车,包括至少两个门架,门架具有可供人、车通过的门洞,两个门架之间设有一对彼此对置的中隔墙模板,该对中隔墙模板被多根与其滑动配合的导杆贯穿,导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套,该对中隔墙模板位于两个滑套之间,滑套的底部连接有滑轮,滑轮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固定连接在对应的门架上,滑套的顶部铰接横向液压缸的活塞杆,横向液压缸的缸筒与对应的门架铰接,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竖向液压缸的缸筒,竖向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有行走轮。可完成立模、拆模作业,减少了模板安装与拆卸,可在台车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了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的正常通行及行驶。

A Kind of Tunnel Wall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中隔墙台车
本技术涉及隧道中隔墙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隧道中隔墙台车。
技术介绍
现有隧道中隔墙台车人工安拆模板及材料周转,易发生模板局部损坏及平整度破坏,从而影响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外观质量。另外,人工安拆模板施工使用人工多和工时长,造成施工成本高和工期长,且台车施工时会影响该段通行从而影响其他工作面施工。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中隔墙台车,减少了模板安装与拆卸,调整方便,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可在台车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的正常通行及行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中隔墙台车,包括至少两个门架,所述门架具有可供人、车通过的门洞,两个所述门架之间设有一对彼此对置的中隔墙模板,该对所述中隔墙模板被多根与其滑动配合的导杆贯穿,所述导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套,该对所述中隔墙模板位于两个所述滑套之间,所述滑套的底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水平导轨,所述水平导轨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门架上,所述滑套的顶部铰接横向液压缸的活塞杆,所述横向液压缸的缸筒与对应的所述门架铰接,所述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竖向液压缸的缸筒,所述竖向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有行走轮。进一步地,所述中隔墙模板由多块钢模板拼装而成。进一步地,所述钢模板由厚度为3~9mm的钢板制作而成。进一步地,所述中隔墙模板上开设有混凝土浇筑孔和观察窗。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浇筑孔和所述观察窗均为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内设有振动棒。进一步地,所述中隔墙模板的前端设有堵头板;所述堵头板通过U型螺栓固定于所述中隔墙模板上。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控制开关。进一步地,所述导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滑套位于两个所述螺母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中隔墙模板通过横向液压缸和竖向液压缸可完成立模、拆模作业,减少了模板安装与拆卸,调整方便,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门架具有门洞,可在台车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了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的正常通行及行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对现其他工作面的影响;中隔墙模板两侧设有混凝土浇筑孔和观察窗,观察窗内设有振动棒,可以从作业窗进行振捣混凝土,不需要人工就可以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对隧道中隔墙施工,且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外观质量;中隔墙模板选用厚度6mm的钢板制作,表面光滑,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外观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隧道中隔墙台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A处放大图。图中:1、门架;2、门洞;3、中隔墙模板;4、导杆;5、滑套;6、滑轮;7、水平导轨;8、竖向液压缸;9、行走轮;10、横向液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隧道中隔墙台车,包括至少两个门架1,所述门架1具有可供人、车通过的门洞2,两个所述门架1之间设有一对彼此对置的中隔墙模板3,该对所述中隔墙模板3被多根与其滑动配合的导杆4贯穿,所述导杆4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套5,该对所述中隔墙模板3位于两个所述滑套5之间,所述滑套5的底部连接有滑轮6,所述滑轮6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水平导轨7,所述水平导轨7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门架1上,所述滑套5的顶部铰接横向液压缸10的活塞杆,所述横向液压缸10的缸筒与对应的所述门架1铰接,所述门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竖向液压缸8的缸筒,所述竖向液压缸8的活塞杆连接有行走轮9。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隔墙模板3由多块钢模板拼装而成。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钢模板由厚度为3~9mm的钢板制作而成。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隔墙模板3上开设有混凝土浇筑孔和观察窗。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浇筑孔和所述观察窗均为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窗内设有振动棒。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隔墙模板3的前端(图1中,垂直纸面向上的方向为前,垂直纸面向下的方向为后)设有堵头板;所述堵头板通过U型螺栓固定于所述中隔墙模板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9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控制开关。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杆4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滑套5位于两个所述螺母之间。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中隔墙台车,包括两个门架1、两个门洞2、两个中隔墙模板3,每个中隔墙模板3与一个门架1相对应,中隔墙模板3通过横向液压缸10、滑套5、导杆4、滑轮6、水平导轨7连接门架1。中隔墙模板3通过横向液压缸10和竖向液压缸8可完成立模、拆模作业,减少模板安装与拆卸。为了实现在台车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的通行,从而达到不影响其他工作面的目的,每个门架1具有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门洞2,门洞2左右对称分布,可使车辆通过两侧的门洞2正常行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对现其他工作面的影响。门架1的底部连接行走轮9,从而保证台车在施工隧道中的行走及移动。传统台车为现场就地组装,组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该段施工期间,该工作面无法与其他作业进行交叉作业,此为传统台车一大弊端,影响了其他作业面工作效率,本技术有效的避免了传统台车这一弊端,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中隔墙台车由于具有门洞2,施工期间,机械及施工人员均可穿过该门洞2,到大其他作业面,从而不影响其他作业面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相比于传统台车,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中隔墙台车在门架1底部增加行走轮9,施工完成后,可通过配置驱动装置,人工操作,使之自动行走至下一工作面,节省了机械人工移动台车成本。为了使中隔墙模板3表面光滑,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外观质量,中隔墙模板3由多块钢模板拼装成,中隔墙模板3长10m。钢模板由厚度为3~9mm的钢板制作。为了从作业窗进行振捣混凝土,不需要人工就可以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对隧道中隔墙施工,且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外观质量,中隔墙模板3上开设有混凝土浇筑孔和观察窗,混凝土浇筑孔、观察窗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中的一种。观察窗内设有振动棒。为了延长中隔墙模板3的使用寿命、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外观质量,中隔墙模板3前端设有堵头板。堵头板通过U型螺栓固定于中隔墙模板3上。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中隔墙台车,利用P43钢轨行走,每组衬砌长度9.8m。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中隔墙台车,包括至少两个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1)具有可供人、车通过的门洞(2),两个所述门架(1)之间设有一对彼此对置的中隔墙模板(3),该对所述中隔墙模板(3)被多根与其滑动配合的导杆(4)贯穿,所述导杆(4)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套(5),该对所述中隔墙模板(3)位于两个所述滑套(5)之间,所述滑套(5)的底部连接有滑轮(6),所述滑轮(6)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水平导轨(7),所述水平导轨(7)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门架(1)上,所述滑套(5)的顶部铰接横向液压缸(10)的活塞杆,所述横向液压缸(10)的缸筒与对应的所述门架(1)铰接,所述门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竖向液压缸(8)的缸筒,所述竖向液压缸(8)的活塞杆连接有行走轮(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中隔墙台车,包括至少两个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1)具有可供人、车通过的门洞(2),两个所述门架(1)之间设有一对彼此对置的中隔墙模板(3),该对所述中隔墙模板(3)被多根与其滑动配合的导杆(4)贯穿,所述导杆(4)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套(5),该对所述中隔墙模板(3)位于两个所述滑套(5)之间,所述滑套(5)的底部连接有滑轮(6),所述滑轮(6)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水平导轨(7),所述水平导轨(7)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门架(1)上,所述滑套(5)的顶部铰接横向液压缸(10)的活塞杆,所述横向液压缸(10)的缸筒与对应的所述门架(1)铰接,所述门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竖向液压缸(8)的缸筒,所述竖向液压缸(8)的活塞杆连接有行走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隔墙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墙模板(3)由多块钢模板拼装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伟郭磊磊陈仕琳蔡炎明刘成宝尤庆峰刘伟东李熙铭王林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