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钢-混构件的竖向主筋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混构件的竖向主筋连接结构极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剪力墙一般由上墙柱构件和下墙柱构件组成,上、下墙柱构件之间通过设置在上墙柱构件和下墙柱构件内的竖向钢筋进行连接。制作时,通过在上墙柱构件内设置多个预留孔,并将下墙柱构件内的竖向钢筋插入对应的预留孔内,通过焊接或套筒套接后灌浆封闭。采用套筒连接后灌浆的方式对于施工员有较高要求,不便推广。而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结构强度有所保障,但采用焊接连接并不利用于地震区域建筑结构中,也难保证竖向主筋在地震区域保持很好的工作状态。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欲设计一种便于后期安装、连接的装配式剪力墙-柱。在此之前,申请人设计一种采用刚性套筒连接上、下墙柱构件中各个竖向主筋的剪力墙,剪力墙包括内设多根上部竖向钢筋的上墙柱构件和内设多根下部竖向钢筋的下墙柱构件,下部竖向钢筋的上端伸出下墙柱构件的连接端外;在每个上部竖向钢筋的下端均设有一预留盲孔,每根下部竖向钢筋和上部竖向钢筋同轴心;在每根上部竖向钢筋的下端、下部竖向钢筋的上端均设有一节规格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混构件的竖向主筋连接结构,它包括内设多根上部竖向钢筋(3)的上墙柱构件(1)和内设多根下部竖向钢筋(4)的下墙柱构件(2),所述上部竖向钢筋(3)的下端和下部竖向钢筋(4)的上端均具有螺纹,且上部竖向钢筋(3)和下部竖向钢筋的螺纹方向相反,下部竖向钢筋与上部竖向钢筋(3)一一对应设置,且下部竖向钢筋(4)的上端伸出下墙柱构件(2)的连接端外;在上墙柱构件(1)内、每根上部竖向钢筋(3)的下端均设有一预留操作孔(13);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对应的上部竖向钢筋(3)和下部竖向钢筋(4)之间通过一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筒(6)和两个外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混构件的竖向主筋连接结构,它包括内设多根上部竖向钢筋(3)的上墙柱构件(1)和内设多根下部竖向钢筋(4)的下墙柱构件(2),所述上部竖向钢筋(3)的下端和下部竖向钢筋(4)的上端均具有螺纹,且上部竖向钢筋(3)和下部竖向钢筋的螺纹方向相反,下部竖向钢筋与上部竖向钢筋(3)一一对应设置,且下部竖向钢筋(4)的上端伸出下墙柱构件(2)的连接端外;在上墙柱构件(1)内、每根上部竖向钢筋(3)的下端均设有一预留操作孔(13);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对应的上部竖向钢筋(3)和下部竖向钢筋(4)之间通过一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筒(6)和两个外壁与外套筒(6)的内壁相配合、内壁分别与两相对应的上部竖向钢筋(3)和下部竖向钢筋(4)通过螺纹连接的内套筒(5);两内套筒(5)分别套在外套筒(6)的上下两端;在每个内套筒(5)的外壁上均设有至少两列外卡紧件,每一列外卡紧件均具有至少一个外凸块(51);在外套筒(6)的内壁上轴向间隔设有至少两列内卡紧件,每列内卡紧件均由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内凸块(61)组成,每列相邻的两个内凸块(6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卡紧外凸块(51)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的轴向长度等于一块外凸块(51)的轴向长度或两块外凸块(51)的轴向长度之和;当两内套筒的外凸块(51)置于两列相邻内凸块(61)之间时,两内套筒均可沿外套筒轴向方向滑动,外套筒(6)和两内套筒(5)处于解锁状态;当两内套筒的外凸块(51)分别或同时卡在每一列两相邻内凸块(61)之间时,内凸块和外凸块卡紧空间以外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弧形通槽(7),在其中一个或每个弧形通槽(7)内均设有一个与其紧配合的弧形卡件(8),使外套筒(6)与两内套筒(5)处于锁紧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混构件的竖向主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内套筒(5)的内壁均设有螺纹,且两内套筒(5)的螺纹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混构件的竖向主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竖向钢筋(3)和下部竖向钢筋(4)的螺纹长度分别大于与其相配合的两外套筒(5)长度1-2.5丝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装配式钢-混构件的竖向主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内套筒(5)外壁上均轴向间隔设有四列外卡紧件,每一列外卡紧件均由间隔设置的两个外凸块(51)组成,所有外凸块(51)尺寸和形状一致,且每一列外凸块均有一个外凸块外端面与内套筒(5)的连接端处于同一平面,相邻两列的外凸块(5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套筒(6)的内卡紧件设有四列,每一列内卡紧件均具有四个间隔设置的内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军,刘辉,孙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