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节点的连接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859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节点的连接角件,该连接角件包括上角件(1),下角件(2)、水平向连接螺栓(3)、纵向连接螺栓(4)、连接铸件(5);所述连接铸件(5)的上部位于上角件(1)中,由纵向连接螺栓(4)穿过上连接圆孔(6)将连接铸件(5)与上角件(1)连接;所述连接铸件(5)的下部位于下角件(2)中,由水平向连接螺栓(3)穿过下连接圆孔(7)对紧邻两下角件(2)进行横向连接,连接铸件(5)与下角件(2)采用固定连接;水平向连接螺栓(3)、纵向连接螺栓(4)相互垂直设置,进行两正交方向的固定。不仅实现了自动精准对位,并且进一步优化了节点间的相互连接与整体抗横向荷载能力。

Connecting Angles of Joints in Assembled Modular Building Struc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节点的连接角件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模块化房屋结构节点的连接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对于装配式模块化房屋建筑的研究日益火热,无论是从空间设计的角度还是从构造、结构角度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在整个工业化的过程中,从生产到运输再到空间设计均已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但是落到施工之中,之间哪种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保障模块的特定组合方式落到实处,却尚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即连接节点问题未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模块化房屋结构的连接方式多采用焊接与垫件连接,对现场装配工人有一定的技术及数量要求,施工装配耗时、效率较低。除此之外,在高度集成化的装配工况下,工人工作平台不满足施工要求,装配施工难度加大甚至难以施工。现有的集成式装配房屋建造体系中装配施工过程复杂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尤为显著。此外,节点连接依赖焊接等不可逆手段,无法充分实现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工业化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模块化房屋结构的连接方式难以实现自动对位且装配工序繁琐的不足,同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高层装配式建筑的抗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节点的连接角件,该连接角件不仅实现了自动精准对位,并且进一步优化了节点间的相互连接与整体抗水平荷载能力。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的连接角件包括上角件,下角件、水平向连接螺栓、纵向连接螺栓、连接铸件;所述连接铸件的上部位于上角件中,由纵向连接螺栓穿过上连接圆孔将连接铸件与上角件连接;所述连接铸件的下部位于下角件中,由水平向连接螺栓穿过紧邻两下角件中的下连接圆孔对紧邻两下角件进行横向连接,连接铸件与下角件采用固定连接;水平向连接螺栓、纵向连接螺栓相互垂直设置,进行两正交方向的固定。其中:所述的上角件和下角件相同,为一个方形中空的结构,其上下贯穿,前、后、左、右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铸件的上部为对称四等分弧形结构,下部为半圆弧形结构,使连接时实现自动对位。连接铸件通过焊接与下角件相连。所述的上角件和下角件组成一对角件,由四对角件横纵两个方向对接,对接后使用水平向连接螺栓穿过下连接圆孔对紧邻的两下角件进行横向连接;纵向连接螺栓穿过上连接圆孔对紧邻的两上角件进行纵向连接;完成上下角件的纵向连接以及上层两紧邻角件的连接,四对角件通过四个连接螺栓构成一个完整的节点,可将八个装配式模块连接在一起。有益效果:节点的弧形设计实现了在装配施工过程中上下两模块对接的精准引导,该设计大大减小装配施工对施工人员数量与技术的要求,有效提高了装配施工的效率,可减少装配施工成本;同时增加横向与纵向连接螺栓,有效提高节点处刚度,从而大大提高结构的整体性,提升结构的水平承载能力,且采用连接螺栓固定角件的方法快捷便利。附图说明附图给出本模块化建筑结构节点的新型连接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本专利技术连接角件的零部件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连接角件的下角件示意图,其中a是下角件正视图,b是下角件测视图,c是下角件俯视图,d是下角件直观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角件的连接铸件示意图,其中a是连接铸件正视图,b是连接铸件侧视图,c是连接铸件俯视图,d是连接铸件直观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连接角件的装配示意图,附图中零部件标号说明:上角件1、下角件2、水平向连接螺栓3、纵向连接螺栓4、连接铸件5、上连接圆孔6、下连接圆孔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节点的新型连接角件作进一步的说明:近些年来,对于装配式模块化房屋建筑的研究日益火热,无论是从空间设计的角度还是从构造、结构角度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在整个工业化的过程中,从生产到运输再到空间设计均已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但是落到施工之中,之间哪种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保障模块的特定组合方式落到实处,却尚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即连接节点问题未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模块化房屋结构的连接方式多采用焊接与垫件连接,对现场装配工人有一定的技术及数量要求,施工装配耗时、效率较低。除此之外,在高度集成化的装配工况下,工人工作平台不满足施工要求,装配施工难度加大甚至难以施工。现有的集成式装配房屋建造体系中装配施工过程复杂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尤为显著。此外,节点连接依赖焊接等不可逆手段,无法充分实现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工业化发展要求。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的连接角件包括上角件1,下角件2、水平向连接螺栓3、纵向连接螺栓4、连接铸件5;所述连接铸件5的上部位于上角件1中,由纵向连接螺栓4穿过上连接圆孔6将连接铸件5与上角件1连接;所述连接铸件5的下部位于下角件2中,由水平向连接螺栓3穿过紧邻两下角件中的下连接圆孔7对紧邻两下角件2进行横向连接,连接铸件5与下角件2采用固定连接;水平向连接螺栓3、纵向连接螺栓4相互垂直设置,进行两正交方向的固定。所述的上角件1和下角件2相同,为一个方形中空的结构,其上下贯穿,前、后、左、右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铸件5的上部为对称四等分弧形结构,下部为半圆弧形结构,使连接时实现自动对位。连接铸件5通过焊接与下角件2相连。所述的上角件1和下角件2组成一对角件,由四对角件横纵两个方向对接,对接后使用水平向连接螺栓3穿过下连接圆孔7对紧邻的两下角件2进行横向连接;纵向连接螺栓4穿过上连接圆孔6对紧邻的两上角件1进行纵向连接;完成上下角件的纵向连接以及上层两紧邻角件的连接,四对角件通过四个连接螺栓构成一个完整的节点,可将八个装配式模块连接在一起。具体装配操作过程为:实际施工中,待下层角件到达预定位置后,使用连接螺栓3穿过下连接圆孔7对紧邻两下角件2进行横向连接,完成水平向集成模块的连接工作。在下层集成模块稳固的条件下,通过吊车等大型设施将需要安装的模块吊装至相应模块上方,通过地面施工人员的协助基本对齐四角位置后即可缓慢放下,当两模块接触时,连接铸件5的对称弧形结构即可起到自动引导对位的效果,使其到达预期位置。当一个完整节点连接完毕后,使用纵向连接螺栓4穿过上连接圆孔6连接上下模块与紧邻的两水平模块。连接完毕后该层集成模块趋于稳固,即可开始下一层的对接工作。该本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节点的新型连接角件的弧形设计实现了对接的精准自引导,减少施工人力需求与难度;作业要求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施工工人的人身保护;增加横向与纵向连接螺栓,提高了连接处承载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的连接角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角件包括上角件(1),下角件(2)、水平向连接螺栓(3)、纵向连接螺栓(4)、连接铸件(5);所述连接铸件(5)的上部位于上角件(1)中,由纵向连接螺栓(4)穿过上连接圆孔(6)将连接铸件(5)与上角件(1)连接;所述连接铸件(5)的下部位于下角件(2)中,由水平向连接螺栓(3)穿过紧邻两下角件中的下连接圆孔(7)对紧邻两下角件(2)进行横向连接,连接铸件(5)与下角件(2)采用固定连接;水平向连接螺栓(3)、纵向连接螺栓(4)相互垂直设置,进行两正交方向的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的连接角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角件包括上角件(1),下角件(2)、水平向连接螺栓(3)、纵向连接螺栓(4)、连接铸件(5);所述连接铸件(5)的上部位于上角件(1)中,由纵向连接螺栓(4)穿过上连接圆孔(6)将连接铸件(5)与上角件(1)连接;所述连接铸件(5)的下部位于下角件(2)中,由水平向连接螺栓(3)穿过紧邻两下角件中的下连接圆孔(7)对紧邻两下角件(2)进行横向连接,连接铸件(5)与下角件(2)采用固定连接;水平向连接螺栓(3)、纵向连接螺栓(4)相互垂直设置,进行两正交方向的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节点的连接角件,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角件(1)和下角件(2)相同,为一个方形中空的结构,其上下贯穿,前、后、左、右设有通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赣平刘子航张昕羽苏静然杨未李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