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77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护桩,支护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支护桩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直梁,支撑直梁包括标准段和与标准段连接的伸缩段,标准段、伸缩段和支护桩可通过锁紧部固定连接,具体的,伸缩段包括第一直梁和套接在第一直梁上的第二直梁,第二直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直梁的固定装置。当基坑的长度和宽度相对于以前的有变化时,在支护桩和冠梁安装好后,接着将标准段的一段或多段和伸缩段的一段或多段通过锁紧部将标准段和伸缩段连接,并通过调节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间的相对位置,再通过固定装置将其锁紧,以适应基坑的长度和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现不同尺寸的基坑的支护的效果。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支撑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一般,为了保障基坑的稳定,需要在基坑挖成后对基坑进行支撑和防护。一般的基坑内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用于承受基坑侧壁的支护桩、设置在支护桩的顶部并连接所有的支护桩的冠梁和分别连接在支护柱上的支撑直梁。当在基坑中施工完毕,需要将支撑体系拆卸,冠梁,支撑直梁等拆卸,再将基坑填埋即可,完成基坑建设的施工,则拆卸的冠梁、支撑直梁等可再次使用。但是每次的建筑工况不一,所需挖掘的基坑长度,宽度和高度不一,则冠梁、支撑直梁等部件由于长度不可变,需要重新铸造新尺寸的冠梁和支撑直梁等部件,以在不同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坑上搭建支撑结构,这种对于长度和宽度大小不一的基坑建设,需要重新铸造新尺寸部件的做法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其具有不同长度和宽度的基坑支护的功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护桩,所述支护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支护桩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直梁,所述支撑直梁间设置有用于加强基坑侧壁的加固组件,所述支撑直梁包括标准段和与标准段连接的伸缩段,所述标准段、伸缩段和支护桩上设置有用于将标准段和伸缩段锁紧在支护桩上的锁紧部,所述伸缩段包括第一直梁和套接在第一直梁上的第二直梁,所述第二直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直梁的固定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护时,首先将支护桩安装在基坑的底部,然后在支护桩顶部设置冠梁,接着将标准段的一段或多段和伸缩段的一段或多段通过锁紧部连接,接着调节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间的相对位置,再通过固定装置将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锁紧,即可将标准段和伸缩段连接在支护桩间,当需要对不同长度和宽度的基坑进行支护时,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标准段,接着调节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长度和宽度的基坑的支护作用。通过该设置,可以实现不同尺寸的基坑的支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直梁上的滑动套,所述第一直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纹孔,所述滑动套上设置有可与第一螺纹孔相对的第二螺纹孔,所述滑动套上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通过第一螺栓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直梁上设置具有第二螺纹孔的滑动套,并在滑动套上设置第一螺栓,当需要调节时,可通过调节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相对位置即可使伸缩段变长或变短,当调节完毕时,通过第一螺栓即可将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固定,方便的控制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相对长度。通过该设置,可以方便的调节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纹孔等距呈直线分布在第一直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直梁上等距设置若干第一螺纹孔,通过伸缩调节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之间的位置,调节完毕后使用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即可形成固定。通过该设置,可以实现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范围可调节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部包括设置在标准段、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以其中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有若干第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螺栓或螺母,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母中将标准段、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相互锁紧与支护桩锁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标准段、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上均设置连接板,并在接板上设置第三螺纹孔,当连接板相对时,通过第二螺栓和螺母即可将相对的连接板进行锁紧,即可将标准段与第一直梁或第二直梁进行锁紧,以实现支撑直梁的支撑作用。通过该设置,可以实现标准段和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锁紧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加固肋板,所述加固肋板分别与标准段、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上设置加固肋板,可加固连接板与标准段、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连接。通过该设置,可以实现连接板的加固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横截面呈矩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横截面设置呈矩形,当需要调节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相对长度时,可快速和方便的滑移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相对位置。通过该设置,可以实现快速和方便滑移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相对位置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设置在基坑中部的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上的对撑,所述对撑两端均固定在支撑直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的中部设置立柱和在立柱上设置对撑,对撑给支撑直梁进行支护,有效的在支护桩的支撑作用下进一步达到支护基坑的效果。通过该设置,可以实现基坑的加固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在基坑内设置支护桩、在支护桩间设置冠梁和支撑直梁,支撑直梁包括标准段和伸缩段,并且伸缩段包括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并设置可将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固定的固定装置;使用时通过调节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将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锁紧;当基坑的长度和宽度大小改变时,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标准段的数量和调节第一直梁和第二直梁的位置即可适应不同长度或宽度基坑的支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沿基坑的长边从上至下为剖面得到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取出基坑和冠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段标准段和一段伸缩段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支护桩;2、冠梁;3、支撑直梁;31、标准段;32、伸缩段;321、第一直梁;322、第二直梁;4、固定装置;41、滑动套;42、第一螺纹孔;43、第二螺纹孔;44、第一螺栓;5、锁紧部;52、连接板;53、第三螺纹孔;54、第二螺栓;55、加固肋板;6、加固组件;61、立柱;621、横向对撑;622、纵向对撑;7、基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该基坑7设置在地面下,基坑7呈长方体状。该支撑结构包括支护桩1,支护桩1设置有若个,在本申请中,支护桩1设置有四个,支护桩1分布在基坑7的高的棱角所在位置。在支护桩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冠梁2,其中,冠梁2连接所有支护桩1,并且围成封闭的长方形。在支护桩1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直梁3,其中,支撑直梁3设置有四个,支撑直梁3与冠梁2平行。在四个支撑直梁3间设置有用于加强基坑7侧壁的加固组件6。参照图2,支撑直梁3包括标准段31和与标准段31连接的伸缩段32,在标准段31、伸缩段32和支护桩1上设置有锁紧部5,标准段31、伸缩段32和支护桩1可通过锁紧部5固定连接;其中,在基坑7的长边方向上连接有两个标准段31和一个伸缩段32;在基坑7的短边方向上连接有一个标准段31和一个伸缩段32。参照图2和图3,伸缩段32包括第一直梁321和套接在第一直梁321上的第二直梁322;其中,第一直梁321和第二直梁322的横截面呈矩形。第二直梁3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直梁321的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包括设置在第二直梁322上的滑动套41,第一直梁32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纹孔42,第一螺纹孔42设置有六个,六个第一螺纹孔42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护桩(1),所述支护桩(1)的顶部设置有冠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1)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直梁(3),所述支撑直梁(3)水平设置在支护桩(1)上,所述支撑直梁(3)间设置有用于加强基坑(7)侧壁的加固组件(6),所述支撑直梁(3)包括标准段(31)和与标准段(31)连接的伸缩段(32),所述标准段(31)、伸缩段(32)和支护桩(1)上设置有用于将标准段(31)和伸缩段(32)锁紧在支护桩(1)上的锁紧部(5),所述伸缩段(32)包括第一直梁(321)和套接在第一直梁(321)上的第二直梁(322),所述第二直梁(3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直梁(321)的固定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护桩(1),所述支护桩(1)的顶部设置有冠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1)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直梁(3),所述支撑直梁(3)水平设置在支护桩(1)上,所述支撑直梁(3)间设置有用于加强基坑(7)侧壁的加固组件(6),所述支撑直梁(3)包括标准段(31)和与标准段(31)连接的伸缩段(32),所述标准段(31)、伸缩段(32)和支护桩(1)上设置有用于将标准段(31)和伸缩段(32)锁紧在支护桩(1)上的锁紧部(5),所述伸缩段(32)包括第一直梁(321)和套接在第一直梁(321)上的第二直梁(322),所述第二直梁(3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直梁(321)的固定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设置在第二直梁(322)上的滑动套(41),所述第一直梁(32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纹孔(42),所述滑动套(41)上设置有可与第一螺纹孔(42)相对的第二螺纹孔(43),所述滑动套(41)上还设置有第一螺栓(44),所述第一直梁(321)和第二直梁(322)通过第一螺栓(44)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赵浩亮顾兆杰董利强陈鸣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阳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