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限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76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限重设备,包括边轮基坑、限重板、U形液压装置、配重块以及限位件,所述边轮基坑开设在限重公路单行道入口处的路面下,所述限重板盖合在所述边轮基坑的开口上,所述限重板的一端与所述边轮基坑的一侧端部转动相连,所述U形液压装置的一端从所述边轮基坑的下方伸入边轮基坑内并抵紧所述限重板的另一端的下端面上,所述U形液压装置的另一端抵紧配重块的底部,所述限位件安装在限重公路的路面上,所述限重板的上端面抵紧所述限位件。因此,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投入小,可以无人值守,效果佳的优点。

A Highway Limi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限重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限重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地域辽阔,公路众多,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因而,道路建设成为经济建设中一个夺目的亮点,尤其在东部沿海省市已形成一定规模,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量将日益增大,对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特别是很多公路被超载超重车辆压坏,损伤巨大,目前治理超重车辆的投入大,需要有人值守,效果还不尽于人意。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公路限重设备,其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投入大,需要有人值守,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限重设备,包括边轮基坑、限重板、U形液压装置、配重块以及限位件,所述边轮基坑开设在限重公路单行道入口处的路面下,所述限重板盖合在所述边轮基坑的开口上,所述限重板的一端与所述边轮基坑的一侧端部转动相连,所述U形液压装置的一端从所述边轮基坑的下方伸入边轮基坑内并抵紧所述限重板的另一端的下端面上,所述U形液压装置的另一端抵紧配重块的底部,所述限位件安装在限重公路的路面上,所述限重板的上端面抵紧所述限位件。优选的,所述限重板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边轮基坑的一侧端部转动相连。优选的,所述U形液压装置包括U形管、位于所述U形管中的液压油、安装在所述U形管的一端的第一液压油缸以及安装在所述U形管的另一端的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顶部抵紧所述限重板,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顶部抵紧所述配重块。优选的,所述限重公路旁开设有与所述配重块外形适配的安装槽,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二液压油缸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伸入所述安装槽中。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限重公路单行道入口处路面上的减速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公路限重设备设置在限重公路单行道入口处,未达到最大允许重量的车辆经过该限重设备时,配重块不会被顶起,限重板也就不会发生倾斜,车辆可以正常通过,而超过最大允许重量的超重车辆经过该限重设备时,限重板上受到的压力大于配重块的重力,配重块会被顶起,限重板会发生倾斜,这时司机无法前进,只能倒车回去,以后再通过该限重设备再也不敢超重运载了。投入小,无需专人值守,治理效果佳。因此,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投入小,可以无人值守,效果佳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剖图。图中:1—边轮基坑,2—限重板,3—U形液压装置,4—配重块,5—限位件,6—限重公路,7—安装槽,31—U形管,32—第一液压油缸,33—第二液压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剖图。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公路限重设备,包括边轮基坑1、限重板2、U形液压装置3、配重块4以及限位件5,边轮基坑1开设在限重公路6入口处的路面下,限重板2盖合在边轮基坑1的开口上,限重板2的一端与边轮基坑1的一侧端部转动相连,限重板2包括转动端和自由端,实现转动相连的装置有多种,本实施例中是通过铰链来实现的,即限重板2的转动端通过铰链与边轮基坑1的一侧端部转动相连。这样车辆过重压在限重板2上时,限重板2倾斜,限重板2与车辆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不超过90度的夹角,这样车辆既不能通过也能恰好倒回去。还包括设置在限重公路6入口处路面上的减速带。在车辆经过限重设备前先经过减速带减速,司机需要将车速降下来,这样不会造成超重车辆在高速经过该限重设备时发送事故。如图1所示,U形液压装置3的一端从边轮基坑1的下方伸入边轮基坑1内并抵紧限重板2的另一端的下端面上,U形液压装置3的另一端抵紧配重块4的底部,限重公路6旁开设有与配重块4外形适配的安装槽7,配重块4位于安装槽7中,第二液压油缸33从安装槽7的底部伸入安装槽7中。配重块4的重量为该限重公路最大允许重量的一半,在车辆整个重量超过限重公路6最大允许重量时,配重块4的重量为该限重公路单桥最大允许重量的一半,在车辆单桥重量超过限重公路6最大允许重量时,车辆单桥一半的重量压在限重板2上,限位板2会通过U形液压装置3将配重块4顶起,限重板2倾斜,车辆无法顺利通过该限重设备。限位件5安装在限重公路6的路面上,限重板2的上端面抵紧限位件5。限位件5用于防止U形液压装置3将限重板2顶起。如图1所示,U形液压装置3有多种结构选择,本实施例中,U形液压装置3包括U形管31、位于U形管31中的液压油、安装在U形管31的一端的第一液压油缸32以及安装在U形管31的另一端的第二液压油缸33,第一液压油缸32的顶部抵紧限重板2的自由端,第二液压油缸33的顶部抵紧配重块4。第一液压油缸32和第二液压油缸33分别部分位于U形管31中,车辆重力过大时,限重板2将第一液压油缸32压进U形管31,U形管31内液压油将第二液压油缸33向U形管31外推出,第二液压油缸33将配重块4顶起,在超重车辆离开限重板2后,限重板2、第一液压油缸32和第二液压油缸33在配重块4的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本专利技术设置在限重公路6入口处,未达到最大允许重量的车辆经过该限重设备时,配重块4不会被顶起,限重板2也就不会发生倾斜,车辆可以正常通过,而超过最大允许重量的超重车辆经过该限重设备时,超重车辆的一侧的边轮压在限重板2上,限重板2上受到的压力大于配重块4的重力,配重块4会被顶起,限重板2会发生倾斜,这时司机无法前进,只能倒退回去,以后再通过该限重设备再也不敢超重运载了。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限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边轮基坑、限重板、U形液压装置、配重块以及限位件,所述边轮基坑开设在限重公路单行道入口处的路面下,所述限重板盖合在所述边轮基坑的开口上,所述限重板的一端与所述边轮基坑的一侧端部转动相连,所述U形液压装置的一端从所述边轮基坑的下方伸入边轮基坑内并抵紧所述限重板的另一端的下端面上,所述U形液压装置的另一端抵紧配重块的底部,所述限位件安装在限重公路的路面上,所述限重板的上端面抵紧所述限位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限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边轮基坑、限重板、U形液压装置、配重块以及限位件,所述边轮基坑开设在限重公路单行道入口处的路面下,所述限重板盖合在所述边轮基坑的开口上,所述限重板的一端与所述边轮基坑的一侧端部转动相连,所述U形液压装置的一端从所述边轮基坑的下方伸入边轮基坑内并抵紧所述限重板的另一端的下端面上,所述U形液压装置的另一端抵紧配重块的底部,所述限位件安装在限重公路的路面上,所述限重板的上端面抵紧所述限位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限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重板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边轮基坑的一侧端部转动相连。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世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