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554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属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由分别固定在动力杆端部和与工作导柱相连的凸凹相间可以相互嵌入的打击块、垫块组成离合装置的主体结构,与工作导柱相连的垫块与垫块位置控制机构相连接,工作导柱复位机构采用了在复位托板7两端各连接复位柱塞8,复位柱塞8与复位气缸体9构成滑动配合,复位托板7中间与工作导柱10固定连接构成。优点是可以得到很高的离合速度。从而提高了滑块的运动频率,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打击块与垫块之间只有很小的摩擦,工作寿命长,无需维护,降低了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往复式运动机构诸如冲压设备的曲柄滑块机构作为动力传递的离合装置,属于机械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此前的以曲柄滑块作动力的冲压设备,采用的是飞轮和曲轴的联接处设置离合器,一般为摩擦片式离合器。这种离合器的缺点是一、飞轮与曲轴摩擦离合需要有一定的摩擦角,飞轮速度越高摩擦角越大,飞轮超过一定的速度,便不能够完全离合。这样就限制了飞轮的转速,也限制了滑块的运动频率。二、摩擦离合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摩擦片会由于磨损而变薄,这时摩擦离合器会失效,需要及时维护造成停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提供一种设置在滑块上的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本技术的设计理念是将离合机构设置在往复式运动的滑块上,采用迅速改变滑块刚体长度的方式,使滑块与工作导柱分离及结合,达到切断及连接动力传递通道的目的。本技术的设计方案是采用分别与动力杆和工作导柱相连接的凸凹相间可以相互嵌入的打击块(主动块)及垫块(从动块)组成离合装置的主体结构,通过改变打击块及垫块的相对位置,可以使打击块及垫块相互嵌入或者相互抵触,从而改变动力杆和工作导柱之间的刚性长度,完成动力杆和工作导柱分离及结合。凹凸相间的相互嵌入或者相互抵触的打击块和垫块可以选择任意形状,本技术最优选择方案是平行齿,由齿部、齿隙组成。分别与动力杆和工作导柱相连接的凸凹相间可以相互嵌入的打击块及垫块的位置互换不会影响到使用效果。但考虑到简化结构和控制方便,以动力杆固定连接主动的打击块,工作导柱与被动的垫块构成滑动连接,改变从动的垫块的位置作为首选的方案。控制从动的垫块与打击块相对位置的形式,可以采用移动或者转动的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采用相对设置的定位推力柱塞,完成从动的垫块位置的控制是比较可靠的结构。为了使工作导柱随同动力杆及时复位,设置了工作导柱复位机构,具体可以采用的复位机构,如固体弹簧、气体弹簧、气动推进机构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概括为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分别固定在动力杆端部和与工作导柱相连的平行齿形状的凸凹相间可以相互嵌入的打击块、垫块组成离合装置的主体结构,与工作导柱相连的垫块与垫块位置控制机构相连接,工作导柱与工作导柱复位机构相连接。工作时,打击块随同动力杆一起往复运动。通过控制在打击块运动方向的直线位置处设置的垫块的位置,使垫块的齿部与打击块的齿隙相对或改变这种相对状态,来控制工作导柱的运动状态。当垫块的齿部与打击块的齿隙相对时,垫块的齿部与打击块的齿隙相互嵌入,离合装置分离;当垫块的齿部与打击块的齿部相对时,垫块的齿部与打击块的齿部相互抵触,离合装置结合。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齿状的垫块,能够很快的使垫块的齿部与打击块的齿隙相对,也能够很快的改变这种相对状态。这样,就可以得到很高的离合速度。从而,提高了滑块的运动频率,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打击块与垫块之间只有很小的摩擦,工作寿命长,无需维护,降低了维护成本。适用于各种机械的曲柄滑块机构作为动力传递控制。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4圈出部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力杆,2-打击块,3-垫块,4-机身,5-推力柱塞,6-气缸体,7-复位托板,8-复位柱塞,9-复位气缸体,10-工作导柱,11-弹簧,12-气缸体,13-活塞,14-垫块竖槽,15-气缸,16-活塞。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附图1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分别固定在动力杆1端部和与工作导柱10相连的平行齿形状的凸凹相间可以相互嵌入的打击块2、垫块3组成离合装置的主体结构,与工作导柱10相连的垫块3与垫块位置控制机构相连接,工作导柱10与工作导柱复位机构相连接。需要工作导柱10处于静止状态时,垫块3的齿部与打击块2的齿隙相对,打击块2在动力杆1的带动下作往复运动,打击块2的齿部在垫块3的齿隙中作往复运动,垫块3处于静止状态,工作导柱10也处于静止状态。需要工作导柱10与动力杆1一起运动时,在打击块2的齿部进入垫块3的齿隙之前,推力柱塞5推动垫块3,使垫块3的齿部与打击块2的齿部相对,打击块2向下运动时,打击块推动垫块3向下运动,垫块3推动复位托板7向下运动,复位托板7推动复位柱塞8和工作导柱10向下运动。打击块2向上运动时,复位柱塞8推动复位托板7向上运动,复位托板7推动垫块3向上运动,同时复位托板7带动工作导柱10向上运动。工作导柱10随同动力杆1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打击块2与垫块3的齿面相分离时,推力柱塞5开始推动垫块3,使得垫块3的齿部与打击块2的齿隙相对。这时,动力杆1作往复运动,工作导柱10静止不动。垫块位置控制机构可以采用相对设置的定位推力柱塞的结构,见图1、2、3;可以采用单气缸活塞往复式推拉结构的垫块位置控制机构见图4;也可以采用复位弹簧和牵拉电磁铁构成。工作导柱复位机构采用了在复位托板7两端各连接复位柱塞8,复位柱塞8与复位气缸体9构成滑动配合,复位托板7中间与工作导柱10固定连接构成。见图1;可以采用两端连接有复位弹簧的复位托板与工作导柱固定连接构成见图2;也可以采用活塞与工作导柱一体化的结构见图3、4。实施例2参见附图2,工作导柱复位机构采用了在复位托板7两端各连接复位柱塞8,复位柱塞8嵌入复位气缸体9内,与复位气缸体9内的复位弹簧11压接,复位托板7中间与工作导柱10固定连接构成。实施例3参见附图3,工作导柱复位机构采用了在工作导柱10的外沿安装的同心活塞13,活塞13与工作导柱10外面的气缸体12配合构成气缸活塞机构组成。实施例4参见附图4,工作导柱复位机构采用了在工作导柱10的外沿安装的同心活塞13,活塞13与工作导柱10外面的气缸体12配合构成气缸活塞机构组成。垫块位置控制机构由安装在机身4一侧的气缸15、活塞16、活塞杆组成往复式运动机构,活塞杆端部嵌入垫块3的竖槽14中构成活络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分别固定在动力杆(1)端部和与工作导柱(10)相连的凸凹相间可以相互嵌入的打击块(2)、垫块(3)组成离合装置的主体结构,与工作导柱(10)相连的垫块(3)与垫块位置控制机构相连接,工作导柱(10)与工作导柱复位机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导柱复位机构采用了在复位托板(7)两端各连接复位柱塞(8),复位柱塞(8)嵌入复位气缸体(9)内,与复位气缸体(9)内的复位弹簧(11)压接,复位托板(7)中间与工作导柱(10)固定连接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导柱复位机构采用了在工作导柱(10)的外沿安装的同心活塞(13),活塞(13)与工作导柱(10)外面的气缸体(12)配合构成气缸活塞机构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导柱复位机构采用了在工作导柱(10)的外沿安装的同心活塞(13),活塞(13)与工作导柱(10)外面的气缸体(12)配合构成气缸活塞机构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分别固定在动力杆(1)端部和与工作导柱(10)相连的凸凹相间可以相互嵌入的打击块(2)、垫块(3)组成离合装置的主体结构,与工作导柱(10)相连的垫块(3)与垫块位置控制机构相连接,工作导柱(10)与工作导柱复位机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堂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捷迈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