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525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和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所述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主要由太阳能板与稳压模块组成;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主要由电解水罐,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组成,本装置采用在底泥中直接释放氧气的方式代替传统机械翻动底泥的方式进行增氧,避免了底泥剧烈翻动导致河道二次污染的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具有长效性、环保性,稳定性的优点。

A River Sediment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河道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观点认为,清淤是解决黑臭水体底泥问题的唯一途径。针对5年以上未治理的河道、湖泊,清淤是消除底泥的最佳选择;而针对仅有几年的河道、湖泊,可采用曝气充氧方法进行治理。曝气充氧的作用,是加速底泥污染物释放,通过底泥增氧,使好氧污染物快速释放,一般通过微生物净化,最终实现底泥污染物消除。微生态活水(HDP)直接净化工艺中的,就是利用该原理,直接将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变成无污染的无机物,从而把不断释放污染物的黑臭底泥变成了对水体无害的物质。但是现有的曝气充氧技术,原料制备复杂,时效较短,且为一次性操作,所以一旦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污染物质就会通过解吸、扩散、扰动等方式重新释放污染上覆水水质,继而影响整个水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对河流底泥的曝气处理上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可应用于河道、小型湖泊等,其针对河道、小型湖泊的黑臭底泥进行持续不断的增氧,加快好氧污染物的氧化分解。解决了传统曝气充氧流程的时效短、原料制备复杂、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装置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和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所述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主要由太阳能板与稳压模块组成;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主要由电解水罐,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基于电解水的底泥增氧装置,所述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部署于岸上,基座为一块防水稳压板,用于限制太阳能板的电流,稳压板外部为防水盒,使用电线与底泥里的电解水增氧模块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安装于一个防水盒中,防水盒沉于底泥之中;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由:阴阳电解电极、直流电源、电解储水罐组成。整体装置由电线与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盒为一个长方体,右侧面开有两个孔位,分别用于向底泥释放氧气的氧气出口、用于电源供电的电线口;上方留有一个入水口,用于安装储水罐向上伸出的管道以引水;上述三个孔位周围皆做防水处理。进一步的,所述电解储水罐为一个异形结构的绝缘水罐,安装于外部防水盒之中;其外形结构为一个长方体的顶部去除一块三棱柱体后的形状,三棱锥一条侧棱朝下,另两条朝上,其三棱柱顶面位于储水罐正面,此外,储水盒顶部左侧向上延伸出一根水管,用于将底泥上方的河水导入水罐之中以及将阴极电解产生的氢气排出;储水盒右侧顶部向右延伸出一根气管,作为阳极电解产生的氧气的出口。当有太阳光的时候,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开始工作,太阳能板生成电流输送到稳压板,稳压板提供直流电,通过电线传输至底泥中的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的供电模块将直流电通至两个电极,两个电极分别位于储水罐的左右两端,左端为阴极,生成氢气,右端为正极,生成氧气,氢气与氧气的生成比例为2:1。生成的氢气从储水罐顶端左侧的水管中排出,由于气压与水压的共同作用,当水管中排出氢气时,底泥上方的水会大量涌入储水罐,也就避免了储水罐中水不足的情况同时给予储水罐右侧较大水压;生成的氧气会首先上浮至储水罐顶端,由于其左侧已被v型储水罐结构隔断,最终氧气从储水罐右侧顶部的氧气出口排出,直接排入底泥之中,达到增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水底泥增氧装置总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储水罐侧视图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储水罐侧视图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和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所述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主要由太阳能板(1)与稳压模块(2)组成;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主要由电解水罐(4),电源模块(3),控制模块组成。具体的,所述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部署于岸上,基座为一块防水稳压板,用于限制太阳能板的电流,稳压板外部为防水盒,使用电线与底泥里的电解水增氧模块相连。具体的,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安装于一个防水盒中,防水盒沉于底泥之中;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由:阴阳电解电极、直流电源、电解储水罐组成。整体装置由电线与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相连。具体的,所述防水盒为一个长方体,右侧面开有两个孔位,分别用于向底泥释放氧气的氧气出口(10)、用于电源供电的电线口(9);上方留有一个入水口(11),用于安装储水罐向上伸出的管道(5)以引水;上述三个孔位周围皆做防水处理。具体的,所述电解储水罐为一个异形结构的绝缘水罐,安装于外部防水盒之中;其外形结构为一个长方体的顶部去除一块三棱柱体后的形状,三棱锥一条侧棱朝下,另两条朝上,其三棱柱顶面位于储水罐正面,此外,根据附图3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储水罐侧视图2所示,储水盒顶部左侧向上延伸出一根水管(6),用于将底泥上方的河水导入水罐之中以及将阴极电解产生的氢气排出;根据附图3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储水罐侧视图1所示,储水盒右侧顶部向右延伸出一根气管,作为阳极电解产生的氧气的出口(7)。太阳光照射至太阳能板时,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开始工作,太阳能板生成电流输送到稳压板,稳压板提供直流电,通过电线传输至底泥中的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的供电模块将直流电通至两个电极,两个电极分别位于储水罐的左右两端,左端为阴极,生成氢气,右端为正极(8),生成氧气,氢气与氧气的生成比例为2:1。生成的氢气从储水罐顶端左侧的水管中排出,由于气压与水压的共同作用,当水管中排出氢气时,底泥上方的水会大量涌入储水罐,也就避免了储水罐中水不足的情况同时给予储水罐右侧较大水压;生成的氧气会首先上浮至储水罐顶端,由于其左侧已被v型储水罐结构隔断,最终氧气从储水罐右侧顶部的氧气出口排出,直接排入底泥之中,达到增氧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和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所述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主要由太阳能板与稳压模块组成;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主要由电解水罐,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和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所述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主要由太阳能板与稳压模块组成;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主要由电解水罐,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解水的底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部署于岸上,基座为一块防水稳压板,用于限制太阳能板的电流,稳压板外部为防水盒,使用电线与底泥里的电解水增氧模块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解水的底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安装于防水盒中,防水盒沉于底泥之中;所述底泥电解水增氧模块由:阴阳电解电极、直流电源、电解储水罐组成,整体装置由电线与岸基太阳能供电模块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蓉芳李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