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连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04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七连包装盒。本发明专利技术包装盒为天地盖式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和盒体分别一纸成型,俯视均为正六边形,盒盖的六个边为双壁结构,内壁设置插锁,插锁反折后插入盒体外壁,从而封闭纸盒,盒体分为7个隔间,中央隔间为六棱柱体结构,周围包围着六个形状和结构相同、俯视为梯形的棱柱体结构隔间,周围棱柱体隔间设置内盖,内盖设置手指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七连包装盒造型新颖,纸板设计结构紧凑,节省材料;对内装物的保护性能好,利于运输和销售;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中部放置茶壶,周边放置六件茶碗的茶具包装。

A Seven-Contact Packag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七连包装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七连包装盒。
技术介绍
目前,商品包装盒以六面体结构为主,形式单一,展示性、陈列性和促销性较差。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不具有独特性。组合式包装盒很少见,实用性组合式包装盒更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七连包装盒。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七连包装盒,所述包装盒为天地盖式盒,包括盒盖和盒体。所述盒盖和盒体分别一纸成型,俯视均为正六边形。所述盒盖的六个边为双壁结构,内壁设置插锁,插锁反折后插入盒体外壁,从而封闭纸盒。盒体分为7个隔间,中央隔间为六棱柱体结构,周围包围着六个形状和结构相同、俯视为梯形的棱柱体结构隔间。所述棱柱体隔间设置内盖,所述内盖设置手指孔。盒盖结构呈中心对称,中部为正六边形盖板26,周围六个方向结构相同,每个方向分别依次与盒盖外板22、盒盖内板23和内折片24折叠连接,盒盖外板22的左侧与盒盖插片21折叠连接。盒盖内板上设置插锁25。盒体结构呈中心对称,中部为正六边形底板17,周围六个方向结构相同,每个方向分别依次与盒体外板15、盒体内板14、梯形内盒底内板13、梯形内盒底侧板12、梯形内盒底顶板11和梯形内盒底插板10折叠连接。盒体外板上设置插缝16,左侧与盒体插片9折叠连接。盒体内板的左侧依次与梯形内盒左侧板4、梯形内盒内侧板3、梯形内盒右侧板2和内插片1折叠连接。梯形内盒内侧板的上侧依次与六边形内盒底内板5、六边形内盒底侧板6、六边形内盒底顶板7和六边形内盒底插板8折叠连接;下侧与梯形内盒盖板19折叠连接。梯形内盒盖板的下左侧与梯形内盒第一盖插板20折叠连接,下右侧与梯形内盒第二盖插板27折叠连接。梯形内盒盖板、梯形内盒第一盖插板和梯形内盒第二盖插板包围手指孔18。所述包装盒可用于组合式包装,特别适用于中部放置茶壶,周边内盒放置茶杯的茶具包装。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七连包装盒造型新颖,纸板设计结构紧凑,节省材料。2、本专利技术的七连包装盒对内装物的保护性能好,利于运输和销售。3、本专利技术的七连包装盒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中部放置茶壶,周边放置六件茶碗的茶具包装。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盒体的平面展开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无内盒盖);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盒体的俯视图(无内盒盖);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有内盒盖);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盒体的俯视图(有内盒盖);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盒盖的平面展开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盒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盒盖的俯视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组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七连包装盒的示意图如图1-图9所示。包装盒为天地盖式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和盒体分别一纸成型,俯视均为正六边形。盒盖的六个边为双壁结构,内壁设置插锁,插锁反折后插入盒体外壁,从而封闭纸盒。盒体分为7个隔间,中央隔间为六棱柱体结构,周围包围着六个形状和结构相同、俯视为梯形的棱柱体结构隔间。周围棱柱体隔间设置内盖,内盖设置手指孔。盒盖结构呈中心对称,中部为正六边形盖板26,周围六个方向结构相同,每个方向分别依次与盒盖外板22、盒盖内板23和内折片24折叠连接,盒盖外板22的左侧与盒盖插片21折叠连接。盒盖内板上设置插锁25。盒体结构呈中心对称,中部为正六边形底板17,周围六个方向结构相同,每个方向分别依次与盒体外板15、盒体内板14、梯形内盒底内板13、梯形内盒底侧板12、梯形内盒底顶板11和梯形内盒底插板10折叠连接。盒体外板上设置插缝16,左侧与盒体插片9折叠连接。盒体内板的左侧依次与梯形内盒左侧板4、梯形内盒内侧板3、梯形内盒右侧板2和内插片1折叠连接。梯形内盒内侧板的上侧依次与六边形内盒底内板5、六边形内盒底侧板6、六边形内盒底顶板7和六边形内盒底插板8折叠连接;下侧与梯形内盒盖板19折叠连接。梯形内盒盖板的下左侧与梯形内盒第一盖插板20折叠连接,下右侧与梯形内盒第二盖插板27折叠连接。梯形内盒盖板、梯形内盒第一盖插板和梯形内盒第二盖插板包围手指孔18。包装盒可用于组合式包装,特别适用于中部放置茶壶,周边内盒放置茶杯的茶具包装。成型时,先成型盒盖。将盖板26周围的六块盒盖外板22内折并垂直于盖板,将盒盖插片21内折并位于相邻盒盖外板的内侧,将盒盖内板23内对折,此时,盒盖插片21位于盒盖外板22和盒盖内板23之间。将内折片24外折并位于盖板26的内侧。将插锁25外折。再成型盒体。将底板17周围的六块盒体外板15内折并垂直于底板,将盒体插片9内折并位于相邻盒体外板的内侧,将盒体内板14内对折,并使得盒体插片位于盒体外板和盒体内板之间,将梯形内盒底内板13、梯形内盒底侧板12、梯形内盒底顶板11和梯形内盒底插板10依次外折,并使其位于梯形内盒的底部,用于对内装物进行防震缓冲。将梯形内盒左侧板4、梯形内盒内侧板3、梯形内盒右侧板2和内插片1依次外折,并使得内插片1位于盒体外板和盒体内板之间。将六边形内盒底内板5、六边形内盒底侧板6、六边形内盒底顶板7和六边形内盒底插板8依次内折,并使其位于六边形内盒的底部,用于对内装物进行防震缓冲。盒体成型后,将商品放入隔间,将梯形内盒盖板19内折,将梯形内盒第一盖插板20、梯形内盒第二盖插板27内折并插入纸盒。将盒盖扣合,将插锁25分别插入其下侧的插缝16,完成包装过程。本专利技术的七连包装盒造型新颖,纸板设计结构紧凑,节省材料;对内装物的保护性能好,利于运输和销售;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中部放置茶壶,周边放置六件茶碗的茶具包装。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七连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盖和盒体,所述盒盖和盒体分别一纸成型,所述盒盖结构呈中心对称,盒盖中部为正六边形盖板(26),盖板周围六个方向结构相同,每个方向分别依次与盒盖外板(22)、盒盖内板(23)和内折片(24)折叠连接,所述盒盖外板(22)的左侧与盒盖插片(21)折叠连接,所述盒盖内板上设置插锁(25);所述盒体结构呈中心对称,盒体中部为正六边形底板(17),盒体周围六个方向结构相同,每个方向分别依次与盒体外板(15)、盒体内板(14)、梯形内盒底内板(13)、梯形内盒底侧板(12)、梯形内盒底顶板(11)和梯形内盒底插板(10)折叠连接;所述盒体外板上设置插缝(16),盒体外板左侧与盒体插片(9)折叠连接;所述盒体内板的左侧依次与梯形内盒左侧板(4)、梯形内盒内侧板(3)、梯形内盒右侧板(2)和内插片(1)折叠连接;所述梯形内盒内侧板的上侧依次与六边形内盒底内板(5)、六边形内盒底侧板(6)、六边形内盒底顶板(7)和六边形内盒底插板(8)折叠连接;梯形内盒内侧板的下侧与梯形内盒盖板(19)折叠连接;所述梯形内盒盖板的下左侧与梯形内盒第一盖插板(20)折叠连接,梯形内盒盖板的下右侧与梯形内盒第二盖插板(27)折叠连接;所述梯形内盒盖板、梯形内盒第一盖插板和梯形内盒第二盖插板包围手指孔(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七连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盖和盒体,所述盒盖和盒体分别一纸成型,所述盒盖结构呈中心对称,盒盖中部为正六边形盖板(26),盖板周围六个方向结构相同,每个方向分别依次与盒盖外板(22)、盒盖内板(23)和内折片(24)折叠连接,所述盒盖外板(22)的左侧与盒盖插片(21)折叠连接,所述盒盖内板上设置插锁(25);所述盒体结构呈中心对称,盒体中部为正六边形底板(17),盒体周围六个方向结构相同,每个方向分别依次与盒体外板(15)、盒体内板(14)、梯形内盒底内板(13)、梯形内盒底侧板(12)、梯形内盒底顶板(11)和梯形内盒底插板(10)折叠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花陈刚贾涵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