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89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其包括轴体、前活动环、后活动环、弹簧件、挡环及套筒,该轴体外环适当处凹设一适长的导环段且二外缘形成一供前活动环、后活动环靠抵的挡壁,并环设弹簧件于导环段于二活动环间,轴体内壁环设一枢置槽及外环一端设有组接部,于相对一端设有伸缩孔供一钢珠容置,套筒内壁一端阶设有一推抵环面及一套结孔,于另一端凹设一适深的第一、第二卡制环槽,使套筒与轴体相套设正好使套结孔与挡环外环相迫形成另一推抵环面,使二推抵环面可双向推抵带动前活动环、后活动环与弹簧件呈一双向弹压,以达起子杆可两方向轻松推抵接设或更换。(*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设于起子杆的接头,特别是一种结构改良 的快速接头,其利用套筒与组接部呈相对作用力及挡环与套筒内壁的 各推抵环面可相互推抵前、后活动环间的弹簧件设计,以使起子杆无 需反复作动压设套筒亦能顺利抽离或轻松接设,使得使用者可更为方 便、迅速使用接头工具。
技术介绍
一般接设于起子杆10的接头20,如图1及图2所示,其于外环 贯设有一具伸縮孔211的轴体21,并于伸縮孔211中装设一钢珠22, 该轴体21外环设一固定的挡肋212并于外周配设一弹簧23、 一设有凹 斜面241的套筒24受挡肋212的抵挡所组设而成,当具有杆身槽环101 的起子杆10欲插设至接头20内时,可压设套筒24利用单一弹簧23 往内推抵得以让钢珠22有空间进入套筒24的凹斜面241内恰使起子 杆10瞬间推入,随弹簧23自动弹回而令钢珠22复位于伸縮孔211卡 抵于杆身槽环101内形成卡制状态,但常需按压套筒24仅靠弹簧23 单方向的推抵作用方能接设起子杆10,而造成需反反复复按压套筒24 将起子杆10取出或更换,故造成接设起子杆10受限而不快速且不方 便,进而降低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 种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其中利用挡环及套筒内壁的各推抵环面可相 互推抵前、后活动环的设计,使前、后活动环与弹簧件可往内或往外 弹压靠抵导环段二端挡壁,而令钢珠得以进入第一或第二卡制环槽, 以达到起子杆的杆身槽环不受钢珠的卡制,进而形成一可顺利抽离或轻松接设定位的接头工具。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其 利用套筒与组接部呈相对作用力及前、后活动环各受推抵环面的推抵 形成一双向正反弹压弹簧件的设计,而无需反复作动压设套筒亦能轻 松接设起子杆插抵定位,以达使用者更为方便、迅速使用接头工具。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其包 含轴体、前活动环、后活动环、弹簧件、挡环及套筒,该轴体外环 适当处凹设一适长的导环段且二外缘形成挡壁并夹设弹簧件于前活动 环和后活动环之间,于轴体内壁环设一枢置槽而外环一端设有组接部 及相对一端设有伸縮孔供一钢珠容置,于套筒内壁一端呈阶状设一推 抵环面及一套结孔,另一端内壁凹设一适深的第一、第二卡制环槽, 使套筒与轴体相套设正好使套结孔与挡环外环相迫形成另一推抵环 面,使二推抵环面可因套筒及组接部形成双向作用力而推抵带动前活 动环、后活动环与弹簧件呈一双向弹压。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欲接设 起子杆时,将起子杆直接压设于轴体枢置槽内,使套筒与组接部呈相 对作用力,借助挡环的推抵环面推抵后活动环而带动弹簧件与前活动 环往前靠抵于一方挡壁,同时,第一卡制环槽将往前位移与伸縮孔相 对正好使钢珠进入于容置空间内,使起子杆的杆身槽环不受钢珠卡抵 而得以瞬间进入枢置槽,并受弹簧件反弹作用而令后活动环可自动弹 复靠抵于后方挡壁,此时,钢珠又回位于伸縮孔与杆身槽环呈一相对 卡制状态,即完成起子杆的插抵定位;若需更换或抽离起子杆时,仅 需直接拉抵起子杆与组接部呈反作用力,借助套筒内壁的推抵环面推 抵前活动环使弹簧件往后弹压恰好使得钢珠进入第二卡制环槽,以达 起子杆的杆身槽环不受钢珠卡制而顺利抽离,使用者可双向推拉起子 杆而无需反复作动压设套筒亦能轻松接设或更换,以达一方便、迅速 使用接头工具。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起子杆推入动作图一图7为本技术的起子杆推入动作图二图8为本技术的起子杆推入动作图三图9为本技术的起子杆抽离动作图。图中符号说明30 轴体31、 31'前、后活动环32 弹簧件33导环段331 挡壁34枢置槽35 组接部36伸縮孔37 钢珠40挡环41 推抵环面50套筒51 推抵环面52套结孔53、 53'第一、第二卡制环槽60 起子杆601杆身槽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并请同时参考图4及 图5,其包含有轴体30、前、后活动环31、 31'、弹簧件32、挡环40 及套筒50,该轴体30外环适当处凹设一适长的导环段33且二端外缘 形成一供前、后活动环31、 31'套设靠抵的挡壁331,并同时套设弹簧件32于前、后活动环31、 31'之间,轴体30内壁环设一呈六角孔状的 枢置槽34,而外环一端设有组接部35与一较大径的挡环40套设,套 筒50 —端内壁呈阶状设一推抵环面51及一套结孔52恰与挡环40外 环迫紧套设形成另一推抵环面41,于另一端内壁凹设两道适深的第一、 第二卡制环槽53、53'与轴体30外环开设有一伸縮孔36的一端相套设, 该伸縮孔36设一呈圆弧型与一钢珠37形成一容置空间,使得套筒50 可双向推抵而带动二推抵环面41、 51形成一相互推抵前、后活动环31、 31'与弹簧件32呈一双向弹压。如图6、图7及图8所示,欲接设起子杆60,如双头起子时,将 起子杆60直接压设于轴体30枢置槽34内,使套筒50与组接部35呈 相对作用力,借助挡环40的推抵环面41推抵后活动环31'而带动弹簧 件32与前活动环31往前靠抵于一方挡壁331,同时,第一卡制环槽 53将往前位移与伸縮孔36相对正好使钢珠37进入于容置空间内,使 起子杆60的杆身槽环601不受钢珠37卡抵而得以瞬间进入枢置槽34, 并受弹簧件32反弹作用而使后活动环31'可自动弹复靠抵于后方挡壁 331,此时,钢珠37又回位于伸縮孔36与杆身槽环601呈一相对卡制 状态,即完成起子杆60的插抵定位,又,若需更换或抽离起子杆60 时,仅需直接拉抵起子杆60与组接部35呈反作用力,借助套筒50内 壁的推抵环面51推抵前活动环31使弹簧件32往后弹压恰好使得钢珠 37进入第二卡制环槽53',以达起子杆60的杆身槽环601不受钢珠37 卡制而顺利抽离,如图9所示,使用者可双向推拉起子杆60而无需反 复作动压设套筒50亦能轻松接设或更换,以达一方便、迅速使用接头 工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可行实施例,当不能以之限定本 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含轴体、前活动环、后活动环、弹簧件、挡环及套筒,该轴体外环适当处凹设一适长的导环段且二外缘形成挡壁并夹设弹簧件于前活动环和后活动环之间,于轴体内壁环设一枢置槽而外环一端设有组接部及相对一端设有伸缩孔供一钢珠容置,于套筒内壁一端呈阶状设一推抵环面及一套结孔,另一端内壁凹设一适深的第一、第二卡制环槽,使套筒与轴体相套设正好使套结孔与挡环外环相迫形成另一推抵环面,使二推抵环面可因套筒及组接部形成双向作用力而推抵带动前活动环、后活动环与弹簧件呈一双向弹压。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轴体的枢置槽内壁环设呈一六角孔状。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挡环外径大于所述的组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含:轴体、前活动环、后活动环、弹簧件、挡环及套筒,该轴体外环适当处凹设一适长的导环段且二外缘形成挡壁并夹设弹簧件于前活动环和后活动环之间,于轴体内壁环设一枢置槽而外环一端设有组接部及相对一端设有伸缩孔供一钢珠容置,于套筒内壁一端呈阶状设一推抵环面及一套结孔,另一端内壁凹设一适深的第一、第二卡制环槽,使套筒与轴体相套设正好使套结孔与挡环外环相迫形成另一推抵环面,使二推抵环面可因套筒及组接部形成双向作用力而推抵带动前活动环、后活动环与弹簧件呈一双向弹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仲良
申请(专利权)人:仲展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