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表麻作用的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38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表麻作用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充气导管、充气套囊、局麻药喷药微孔、局麻药流入通路、局麻药通路连接管和局麻药压力给药囊,气管导管本体设有外壁和内壁两层结构,气管导管本体的下端设置有充气套囊,气管导管本体上设置充气导管,充气导管末端连接在充气套囊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局麻药压力给药囊内药剂经局麻药流入通路由局麻药喷药微孔呈雾状喷入声门上、声门及声门下气道粘膜,实施表面麻醉,从而减轻气管导管本体置入所致的应激反应,此外,通过更换新的局麻药压力给药囊可以达到减轻苏醒期患者气管导管本体留置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从而克服了局麻药表面麻醉持续时间不足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动表麻作用的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管导管,具体为一种具有自动表麻作用的气管导管,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气管导管是全身麻醉中为保证患者呼吸功能而实施机械通气的人工管道。随着视频喉镜等可视化技术的出现,困难气管插管的比例显著下降,但全麻气管插管时及苏醒拔管期所导致的应激反应仍是麻醉医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可引起显著高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严重可致心、脑血管意外,对患者造成严重并发症,对咽喉部、声门及声门下气道粘膜表面进行局部麻醉是减轻气管导管所致应激反应的一种有效措施,但目前现有的气道粘膜表麻措施如喉麻管则存在麻醉效果差、作用持续时间短之不足,现有具有局麻作用的气管导管主要在其留置期间及患者苏醒期发挥表面麻醉作用,但对于减轻最显著的全麻气管插管时所致的应激反应无作用,并且还存在需加入局麻药,双人操作、操作繁琐及耗时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表麻作用的气管导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具有自动表麻作用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充气导管、充气套囊、局麻药喷药微孔、局麻药流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动表麻作用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充气导管(5)、充气套囊(4)、局麻药喷药微孔(7)、局麻药流入通路(6)、局麻药通路连接管(8)和局麻药压力给药囊(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设有外壁(2)和内壁(3)两层结构,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充气套囊(4),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上设置充气导管(5),所述充气导管(5)末端连接在充气套囊(4)上,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内壁(3)和外壁(2)之间设置螺旋形的局麻药流入通路(6),所述局麻药流入通路(6)下端设有局麻药喷药微孔(7),所述局麻药喷药微孔(7)位于气管导管本体(1)下端外侧,所述局麻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动表麻作用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充气导管(5)、充气套囊(4)、局麻药喷药微孔(7)、局麻药流入通路(6)、局麻药通路连接管(8)和局麻药压力给药囊(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设有外壁(2)和内壁(3)两层结构,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充气套囊(4),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上设置充气导管(5),所述充气导管(5)末端连接在充气套囊(4)上,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内壁(3)和外壁(2)之间设置螺旋形的局麻药流入通路(6),所述局麻药流入通路(6)下端设有局麻药喷药微孔(7),所述局麻药喷药微孔(7)位于气管导管本体(1)下端外侧,所述局麻药流入通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毅张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