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4291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术后护理装置,包括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所述第一床体通过转轴与第二床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床体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板,并且第一床体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且两个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固定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床体的一侧设置了第二床体,第一床体的内部设置了活动板,并且其底部设置了固定杆,固定杆的底部设置了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设置了剪式千斤顶,剪式千斤顶的一侧设置了驱动手柄,采用此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驱动手柄带动剪式千斤顶托起活动板,使得活动板旋转,进而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方便了患者的翻身,减轻了患者伤口的疼痛,并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术后护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理床
,尤其涉及一种外科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护理床一般都是动力床,分为电动或手动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卧床生活习性和治疗需要,而设计的带有家属可以陪护,具有多项护理功能和操作按钮,使用绝缘安全的床。康复护理床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治疗或康复设备配套使用。外科手术大多需要开刀,对于开刀治疗肝胆胰疾病的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护理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但是现有外科术后护理装置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不同患者的开刀位置不同,进而在术后需要以不同的姿势休养,由于术后伤口恢复较慢,在短时间内患者的翻身不方便,但是现有的护理装置没有帮助患者翻身的机构,增加了患者自身翻身的难度,不仅易撕裂伤口,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其次,现有护理装置没有设置用以保护患者开刀处的保护机构,使得患者在移动翻身时极易触碰到伤口,使得伤口愈合速度慢,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最后,现有护理装置大多不具备折叠收藏的功能,导致其占用的空间较大,医院的患者较多,进而使得医院无法接收更多的患者入院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术后护理装置无法帮助患者翻身、没有伤口保护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术后护理装置,包括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所述第一床体(1)通过转轴与第二床体(2)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体(1)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板(3),并且第一床体(1)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4),且两个固定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剪式千斤顶(6),且剪式千斤顶(6)的水平一侧设置有驱动手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术后护理装置,包括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所述第一床体(1)通过转轴与第二床体(2)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体(1)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板(3),并且第一床体(1)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4),且两个固定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剪式千斤顶(6),且剪式千斤顶(6)的水平一侧设置有驱动手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的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活动板(3)对称设置于第一床体(1)的竖直中轴线两侧,并且两个活动板(3)的活动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两个所述固定块(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9),两个所述连接带(9)远离固定块(8)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带(10)和第二防护带(11),所述第一防护带(10)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扣(22),所述第二防护带(11)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扣(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的水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2),且凹槽(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3),所述升降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晨黄永高戴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