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宝洁公司专利>正文

成型的非织造织物和包括所述织物的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839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11:45
提供了一种具有至少无孔区和开孔区的三维非织造基底,以及包括一种或多种这种基底的制品或吸收制品。

Formed non-woven fabrics and products including the fabr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型的非织造织物和包括所述织物的制品
本公开总体涉及成型三维非织造织物或基底以及用成型三维非织造织物制成的制品。本公开还涉及开孔非织造织物或基底以及包括所述织物或基底的制品。
技术介绍
非织造织物可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包括吸收性个人护理产品、衣服、医疗应用和清洁应用。非织造个人护理产品包括婴儿护理物品诸如尿布、儿童护理物品诸如训练裤、女性护理物品诸如卫生巾、以及成人护理物品诸如失禁产品、衬垫、和裤。非织造衣服包括防护工作服和医疗服诸如手术服。其它非织造布的医疗应用包括非织造布伤口敷料和手术敷料。非织造布的清洁应用包括毛巾和擦拭物。非织造织物的其它用途是人们熟知的。前述列表不被认为是详尽的。非织造织物的各种特性决定了非织造织物用于不同应用的适应性。非织造织物可被加工成具有不同的特性组合以满足不同的需求。非织造织物的可变特性包括液体处理特性诸如可润湿性、分配性、和吸收性、强度特性诸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柔软特性、耐久特性诸如耐磨蚀性、和美观特性,这可包括透气性和吸收性的视觉感受。非织造织物的物理形状也影响非织造织物的功能性和美观特性。非织造织物初始时被制备成片材,该片材当放置在平坦表面上时可具有基本上平面的无特征结构的表面,或者可具有一系列表面特征结构诸如孔或突出部或这两者。带有孔或突出部的非织造织物常常称作三维成型非织造织物。孔可在其整个区域中具有均匀尺寸和形状的圆形或卵形孔,并且此类圆形或卵形孔可在横向和/或加工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均匀地间隔开。孔图案可允许整个区域中的流体渗透和/或吸收。然而,在某些类型的三维成型非织造织物(例如,可变基重非织造织物)中,由于材料的可变性和对撕裂的担忧,通常不形成孔。尽管非织造织物领域已有了进步,但仍然需要具有三维表面特征结构的改善的非织造织物。另外,仍然需要用于制造具有三维表面特征结构的改善的非织造织物的工艺和设备;制品,该制品包括利用了具有三维表面特征结构的改善的非织造织物的吸收制品;以及以下吸收制品,它们利用了具有三维表面特征结构的非织造织物并且可以压缩形式封装,同时在从包装件打开时最小化三维表面特征结构的损失。具体地,仍然需要吸收制品包装件,相比于常规吸收制品包装件,该吸收制品包装件包括具有减小的袋内叠堆高度的柔软非织造材料,因此该包装件便于看护者抓持和储存,并且使得制造商享有低分配成本,而不损失现制吸收制品的美观清晰性、吸收性或柔软性。另外,仍然需要以下吸收制品,它们利用了具有三维表面特征结构的柔软的纺粘非织造织物,该三维表面特征结构在使用时具有减小的起毛特性;和具有三维表面特征和物理完整性以及柔软性的改进的非织造织物。另外,仍然需要三维成型的非织造织物,包括可变基重的非织造布,其具有孔以提供改善的流体采集和透气性和吸收性的视觉感受,以及开孔区域和具有不同强度性质的区的不同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公开的示例中,三维非织造基底可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一端边、第二端边、中心侧向轴线、以及垂直于中心侧向轴线延伸的中心纵向轴线。沿平行于或垂直于三维非织造基底的中心侧向轴线的方向截取的线可包括非织造基底中的无孔第一视觉可辨别区和非织造基底中的第二视觉可辨别区。第一视觉可辨别区可以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具有三维特征结构的图案。三维特征结构中的至少一些可限定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微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具有强度属性的值的差异。第二视觉可辨别区可限定孔。根据本文的“孔测试”,所述孔可具有在约0.3mm2至约15mm2范围内的“有效孔面积”。根据本文的“孔测试”,第二视觉可辨别区可具有在约3%至约50%范围内的“有效开口面积”。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对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形式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并且本公开自身将更好地被理解,其中:图1为三维可变基重非织造织物的一个示例的一部分的摄影图像。图2为本公开的三维可变基重开孔非织造织物的一个示例的一部分的摄影图像。图3为包括围绕本公开的孔的熔融唇缘或熔合部分的非织造织物的摄影图像。图4为本公开的非织造织物的一个示例的摄影图像。图5为本公开的非织造织物的一个示例的摄影图像。图6为本公开的非织造织物的一个示例的摄影图像。图7为图4所示的非织造织物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8A为示意图,示出了用呈并列布置结构的初级组分A和次级组分B制成的长丝的横截面。图8B为示意图,示出了用呈偏心皮/芯布置结构的初级组分A和次级组分B制成的长丝的横截面。图8C为示意图,示出了用呈同心皮/芯布置结构的初级组分A和次级组分B制成的长丝的横截面。图9为描绘三叶形双组分纤维的透视图的摄影图像。图10为用于制备本公开的织物的设备的示意图。图11为用于粘结本公开的织物的一部分的设备的一部分的细节。图12为用于粘结本公开的织物的一部分的设备的一部分的另外的细节。图13为用于任选地附加粘结本公开的织物的一部分的设备的一部分的细节。图14为包括本公开的非织造织物的一个示例的摄影图像。图15为可用于本公开的成形带的一部分的摄影图像。图16为图15所示成形带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图17为用来制备图15所示成形带的掩膜的一部分的图像。图18为用来制备可用于本公开的成形带的掩膜的一部分的图像。图19为由图18中引用的掩模形成的成形带的一部分的摄影图像。图20为用来制备可用于本公开的成形带的掩膜的一部分的图像。图21为由图20中引用的掩模形成的成形带的一部分的摄影图像。图22为可用于本公开的成形带的一部分的摄影图像。图23为用来制备图20所示成形带的掩膜的图像。图24为在图22所示成形带上制备的本公开的非织造织物的摄影图像。图25为本公开的成形带的示意透视图。图26为包括本公开的非织造织物的非织造基底的平面图。图27为包括本公开的非织造织物的非织造基底的平面图。图28A为本公开的织物的平面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分以便测量局部基重。图28B为本公开的织物的平面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分以便测量局部基重。图29为本公开的织物的基重的横向变化的图形表示。图30是包括吸收制品的包装件的示意图,该吸收制品包括本公开的三维可变基重非织造织物。图31为用于制备本公开的开孔非织造织物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图32为本公开的图31的纤维网弱化布置结构的透视图。图33为本公开的图31的代表性示例方法的增量拉伸系统的透视图。图34为示出了本公开的图33的增量拉伸系统的齿的细节的放大视图。图35为本公开的图31的代表性示例方法的示例性横向张紧设备的透视图。图36为本公开的示例性横向张紧设备的前视图的示意性表示,其中外纵向部分相对于中部部分处于未张开且非成角度的位置。图37为本公开的图36的横向张紧设备的前视图的示意性表示,其中外纵向部分相对于中部部分处于纵向张开位置。图38为本公开的图36的横向张紧设备的前视图的示意性表示,其中外纵向部分相对于中部部分处于成角度且张开的位置。图39为本公开的横向张紧设备的前视图的示意性表示,其中外纵向部分相对于中部部分固定在成角度的位置。图40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开孔图案的摄影图像。图41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开孔图案的摄影图像。图42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开孔图案的示意图。图43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开孔图案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非织造基底,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一端边;第二端边;中心横向轴线;以及垂直于所述中心横向轴线延伸的中心纵向轴线;其中沿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三维非织造基底的中心横向轴线的方向截取的线包括:所述非织造基底中的无孔的第一视觉可辨别区;以及所述非织造基底中的第二视觉可辨别区;其中所述第一视觉可辨别区包括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三维特征结构的图案;其中所述三维特征结构中的至少一些限定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微区,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关于强度特性的值具有差异;以及其中所述第二视觉可辨别区限定孔,其中根据本文的“孔测试”,所述孔具有约0.3m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31 US 62/452,4251.一种三维非织造基底,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一端边;第二端边;中心横向轴线;以及垂直于所述中心横向轴线延伸的中心纵向轴线;其中沿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三维非织造基底的中心横向轴线的方向截取的线包括:所述非织造基底中的无孔的第一视觉可辨别区;以及所述非织造基底中的第二视觉可辨别区;其中所述第一视觉可辨别区包括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三维特征结构的图案;其中所述三维特征结构中的至少一些限定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微区,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关于强度特性的值具有差异;以及其中所述第二视觉可辨别区限定孔,其中根据本文的“孔测试”,所述孔具有约0.3mm2至约15mm2的范围内的有效孔面积,并且其中根据本文的“孔测试”,所述第二视觉可辨别区具有约3%至约50%的范围内的有效开口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基底,其中所述第二视觉可辨别区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三维特征结构的图案,其中所述第二三维特征结构中的至少一些限定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第二微区,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关于强度特性的值具有差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织造基底,其中根据本文的“孔测试”,所述孔具有约0.5mm2至约8mm2的范围内的有效孔面积,并且其中根据本文的“孔测试”,所述第二区具有约5%至约25%的范围内的有效开口面积。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基底,其中所述第一视觉可辨别区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一端边,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视觉可辨别区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二端边。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基底,其中所述第一视觉可辨别区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二端边,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视觉可辨别区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一端边。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基底,其中所述孔中的至少一些的周边的一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熔融唇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阿施拉夫KA阿罗拉MS里特尔
申请(专利权)人:宝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