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诸先桥专利>正文

新型汽车制动器汽室橡胶隔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54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改进的新型汽车制动器汽室橡胶隔膜,在其盆形本体的盆底以对称中心为轴心的等半径处设有向内拱起的内凹部,该内凹部与相邻边以圆弧光滑过渡连接。改进后的汽室橡胶隔膜与铁壳配装后吻合接触,消除了接触空隙,减少了空气阻力,提高了汽室橡胶隔膜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资源浪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汽车制动器汽室橡胶隔膜。技术背景汽室橡胶隔膜是轻卡及重卡汽车制动总泵中的核心零件,关系到汽车行驶的 安全性,汽车制动汽室包括由铁壳、橡胶隔膜、推杆、弹簧、卡套等构成。汽车 在制动时有0.8Mpa左右的高气压,此气压推动汽室橡胶隔膜进而向前推动推杆, 最后将推动力传递给轮毂中的刹车片而达到刹车目的,所以汽室橡胶隔膜在每辆 汽车中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零件,对汽室橡胶隔膜这一关键性零件,在国际上都有 严格要求的标准,为了确保国际标准要求,汽室橡胶隔膜需进行台架寿命试验、 室温下泄漏测量、低温评价、低温返程试验、耐久性试验、成品爆破强度等等测 试,为满足上述各项要求,对汽室橡胶隔膜的制作是选用帆布和胶片以专用模具 在硫化机上进行多次硫化制成,确保帆布处在产品断面居中位置,提高了产品的 爆破强度和使用寿命,远远突破了 50力7欠的国家标准而达到100万次使用寿命, 尽管如此,但对于起到关键作用的汽室橡胶隔膜本体(1)与铁壳(2)的配合结 构上还有待于改进的空间余地,图1为现有技术的汽室橡胶隔膜剖视结构图,其 底部为平底部,它与铁壳的配合装配如图2所示,即汽室橡胶隔膜与铁壳之间存 在着因不接触而产生空隙(3),空隙中充满空气,空气产生了与汽室橡胶隔膜的 阻力,使汽车由刹车状态向放松状态转换时推杆产生复位阻力,多次频繁的刹车 和启动使汽室橡胶隔膜表面起皱或帆布与胶片脱胶而整体报废,大大影响隔膜的 使用寿命,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提高汽室橡胶 隔膜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的新型汽车制动器汽室橡胶隔膜。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种新型汽车制动器汽室橡胶隔膜,其包含盆形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 体的盆底以对称中心为轴心的等半径处设有向内拱起的内凹部,该内凹部与相邻边以圆弧光滑过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对汽车制动汽室内的橡胶隔膜的形状进行了改 进,使其配装在铁壳内时,增加了接触面,消除了空隙,使汽车由刹车状态向放 松状态转换时减少对推杆的空气阻力,从而减轻对橡胶隔膜的损坏,提高了橡胶 隔膜的使用寿命达150万次以上,避免了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汽室橡胶隔膜剖视结构图。 图2为现有汽室橡胶隔膜与铁壳的安装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的汽室橡胶隔膜剖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汽室橡胶隔膜与铁壳的安装结构图(刹车放松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再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新型汽车制动器汽室橡胶隔膜,是一盆形的本体l,其本体的盆底以对称中心为轴心的等半径处制成向内拱起的内凹部4,该内凹部与相邻边以圆弧光滑过渡连接,以帆布和胶片为材质,由设备中的专用模具经多次硫化而成。由图4所示,改进后的汽室橡胶隔膜本体l与铁壳2配装后,其盆底部吻合 接触,消除了空隙和由空隙产生的空气阻力,当汽车刹车状态时,0.8 1Mpa的 刹车力由铁壳中心孔输入时,推动推杆(图中未示)往上推,汽室橡胶隔膜就往 上翻转,处于刹车状态;当失去刹车力时,推杆在弹簧(图中未示)的复位力作 用下,汽室橡胶隔膜复位往下翻转,重新吻合在铁壳上,此时刹车状态已转换成 放松状态,在复位过程中因无阻力产生,故延长了汽车制动汽室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汽车制动器汽室橡胶隔膜,其包含盆形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盆底以对称中心为轴心的等半径处设有向内拱起的内凹部(4),该内凹部与相邻边以圆弧光滑过渡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改进的新型汽车制动器汽室橡胶隔膜,在其盆形本体的盆底以对称中心为轴心的等半径处设有向内拱起的内凹部,该内凹部与相邻边以圆弧光滑过渡连接。改进后的汽室橡胶隔膜与铁壳配装后吻合接触,消除了接触空隙,减少了空气阻力,提高了汽室橡胶隔膜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资源浪费。文档编号F16D65/18GK201027864SQ20072010858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诸先桥 申请人:诸先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汽车制动器汽室橡胶隔膜,其包含盆形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盆底以对称中心为轴心的等半径处设有向内拱起的内凹部(4),该内凹部与相邻边以圆弧光滑过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先桥
申请(专利权)人:诸先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