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井进单侧壁导坑法施作主洞的施工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暗挖法隧道土建设计与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斜井进单侧壁导坑法施作主洞的施工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斜井进正洞的施工方案工程界已有较多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垂直挑顶和斜向挑顶,每种进洞类型采用的施工策略有所不同。经调查,施工方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斜井进正洞的洞口加固方案、正洞拱架与斜井拱架连接方案、挑顶过渡导坑施工等方面。为尽量做到工序转换灵活、速度快,研究前提多将斜井进正洞后的设计施工工法多为全断面法、三台阶法、上下台阶法等大断面开挖工法。但当正洞隧道围岩较差时,斜井如何进正洞未见相关研究。隧道工程目前正在向着更大断面的方向发展,三、四车道及以上跨度的隧道越来越多,主洞的施工工法多种多样,如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等。斜井与主洞交叉口是隧道施工中的薄弱环节,也是隧道施工中事故的高发区段。一般隧道土建不对斜井与主洞交叉口的工序转换做针对性设计,施工时随意性较大,这给隧道工程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斜井进单侧壁导坑法施作主洞的施工工艺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斜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井进单侧壁导坑法施作主洞的施工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斜井(1)全断面掘进至距离与主洞(2)相交里程2m处;(2)将距离所述主洞(2)与所述斜井(1)交叉口处2m范围的所述斜井(1)施工断面调整为矩形断面,随后在该2m范围施做三榀I20a方形门架(41),并在所述斜井(1)洞口安装I32a洞口锁口钢架(31)为所述主洞(2)初期支护的型钢拱架(11)提供落脚平台;(3)所述斜井(1)内利用隧道洞渣及时铺垫斜坡道,为所述斜井(1)向所述主洞(2)施工提供通道和作业平台;顺着所述斜井(1)的延长线方向,采用4m×4m小导洞(4)挖掘进入所述主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井进单侧壁导坑法施作主洞的施工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斜井(1)全断面掘进至距离与主洞(2)相交里程2m处;(2)将距离所述主洞(2)与所述斜井(1)交叉口处2m范围的所述斜井(1)施工断面调整为矩形断面,随后在该2m范围施做三榀I20a方形门架(41),并在所述斜井(1)洞口安装I32a洞口锁口钢架(31)为所述主洞(2)初期支护的型钢拱架(11)提供落脚平台;(3)所述斜井(1)内利用隧道洞渣及时铺垫斜坡道,为所述斜井(1)向所述主洞(2)施工提供通道和作业平台;顺着所述斜井(1)的延长线方向,采用4m×4m小导洞(4)挖掘进入所述主洞(2),所述小导洞(4)先斜向上爬坡开挖至所述主洞(2)拱顶后,再以斜坡向下开挖至所述主洞(2)左上导坑拱脚(6)位置;所述小导洞(4)采用多个I20a方形门架(41)作为临时支护钢架,所述方形门架(41)沿所述小导洞(4)掘进方向相互间隔1m布设在所述小导洞(4)各横断面内;(4)对所述小导洞(4)已开挖范围,沿所述主洞(2)两头长度方向设计开挖轮廓线,并沿所述主洞(2)多个横断面架立所述主洞(2)初期支护(71)的所述型钢拱架(11),所述型钢拱架(11)的一侧拱脚支撑在所述斜井(1)的所述洞口锁口钢架(31)的横梁上并与所述横梁焊接连接固定,另一侧拱脚支撑在所述主洞(2)所述左上导坑拱脚(6)位置,及时施做锁脚锚杆、系统锚杆并喷射混凝土固定;(5)拆除右侧所述小导洞(4)的所述临时支护钢架即I20a方形门架(41),所述右侧是指所述斜井(1)洞口至所述小导洞(4)中部的范围,沿所述主洞(2)长度两个方向各开挖3米进尺,施做所述主洞(2)长度方向上的右上导坑临时支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高,庞康,张汇睿,吴金刚,陈兵,李建林,陈明奎,毕强,陈仁东,马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