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047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所述衬衣面料为双层面料,表层为60英支纯棉包丙纶20D长丝的包芯纱和60英支棉/涤(65/35)的股线,里层为150DDTY涤长丝,成品克重约为145g/㎡,具体加工工艺为以下步骤:(1)原料选择;(2)清花;(3)梳棉;(4)并条;(5)粗纱;(6)细纱;(7)包芯纱;(8)涤棉混纺纱;(9)络筒;(10)并纱;(11)捻线;(12)整经;(13)浆纱;(14)织造;(15)染整;(16)成卷。本设计制得的衬衣面料具有吸湿、排湿性好、抗皱性强、弹性好、不易变形、面料挺括、保型性好、舒适性较佳的优点,适宜大规模推广。

A Unidirectional Wet Shirt Fabric Used in Winter and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是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衬衣是指贴身穿在里面的单衣,也称衬衫,总体来说,越好的衬衣越需要兼顾美观与舒适,所以,越好的衬衣,越需要上好的面料,而好的衬衣面料总是薄而兼具挺括飘逸的,更需要舒适、透气、吸湿等。目前,冬季衬衫面料一般用纯棉或棉涤混纺面料,采用平纹组织,棉涤混纺中的棉涤含量有所不同,纯棉的吸湿性好,但抗皱性较差,保型性也不好;棉涤混纺面料中涤纶具有弹性好、不易变形、挺括等特点,可以提高面料的抗皱性、挺括性和保型性,但涤纶的吸湿性比较差,虽然棉的吸湿性比较好,但是排湿性比较差,吸收人体汗液后不能及时排出,贴在皮肤上,舒适性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所述衬衣面料为双层面料,表层为60英支纯棉包丙纶20D长丝的包芯纱和60英支棉/涤(65/35)的股线,里层为150DDTY涤长丝,成品克重约为145g/㎡。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的加工工艺,具体加工工艺为以下步骤:(1)原料选择:选取长绒棉、涤纶备用;(2)清花:将紧压的长绒棉松解成较小的棉块或棉束,清除长绒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绒,对不同成分的原棉进行充分而均匀地混合,制成一定重量、长度、厚薄均匀、外形良好的棉卷;(3)梳棉:将棉块分解成单纤维状态,清除棉卷中的细小杂质及短绒,使纤维进一步充分均匀混合,制成符合要求的棉条;(4)并条:用6~8根棉条进行并合,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的重量,利用并合与牵伸使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5)粗纱:将熟条均匀地拉长拉细,并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以适当的捻回,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6)细纱:将粗纱拉细到所需细度,使纤维伸直平行,将须条加以捻回,成为具有一定捻度、一定强力的细纱;(7)包芯纱:将丙纶长丝卷绕在粗纱管上,丙纶长丝从细纱摇架的导纱轮上导入前皮辊和前罗拉之间,与拉伸后的须条合并后加捻成纱,得到包芯纱;(8)涤棉混纺纱:将长绒棉、涤纶混合后,重复上述步骤(1)~(6)加工工序,得到涤棉混纺纱;(9)络筒:将管纱(线)卷绕成容量大、成型好并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清除纱线上部分疵点和杂质,以提高纱线的品质;(10)并纱:将包芯纱和涤棉混纺纱进行并纱处理;(11)捻线:对并纱后的包芯纱和涤棉混纺纱进行倍捻;(12)整经:根据要求将纱线从筒子架上引出,做成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片纱卷绕在经轴上,使之具有一定密度、张力均匀的经轴;(13)浆纱:将经纱经过上浆使纱线具有一定的耐磨性;(14)织造:采用双轴喷气织机,一轴整股线,一轴整DTY涤长丝,DTY涤长丝设计成里层,股线设计在外层,通过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五大系统的配合,使经纬纱按照设计的要求交织形成织物,喷气织机过程中,共采用四个储纬器,将自动选纬机构调整合适的参数;(15)染整:根据需要对坯布预处理,除去纤维上所含有的天然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施加的浆料和沾上的油污等,然后进行染色和整理;(16)成卷:检验合格成卷。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表层和里层经、纬纱比为3:1,即75:25和6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7)中包芯纱芯丝采用丙纶长丝,外包纤维用纯棉。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1)中包芯纱和涤棉混纺纱的粗细一致。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3)和步骤(14)之间还包括穿筘工序,按要求将经纱经过停经片、综丝和钢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层为60英支纯棉包丙纶20D长丝的包芯纱和60英支棉/涤(65/35)的股线,里层为150DDTY涤长丝,里层的涤长丝不吸水有利于快干,与皮肤接触时保持干爽状态,汗液或湿气通过表层的纯棉吸收,再由丙纶长丝的导湿性传导和扩散到整个面料,最后被风干,本设计制得的衬衣面料具有吸湿、排湿性好、抗皱性强、弹性好、不易变形、面料挺括、保型性好、舒适性较佳的优点,适宜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的组织图和穿综图。图中:1、2、3、4、5、6为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Ⅰ、Ⅱ为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衬衣面料为双层面料,表层为60英支纯棉包丙纶20D长丝的包芯纱和60英支棉/涤(65/35)的股线,里层为150DDTY涤长丝,成品克重约为145g/㎡。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的加工工艺,具体加工工艺为以下步骤:(1)原料选择:选取长绒棉、涤纶备用;(2)清花:将紧压的长绒棉松解成较小的棉块或棉束,清除长绒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绒,对不同成分的原棉进行充分而均匀地混合,制成一定重量、长度、厚薄均匀、外形良好的棉卷;(3)梳棉:将棉块分解成单纤维状态,清除棉卷中的细小杂质及短绒,使纤维进一步充分均匀混合,制成符合要求的棉条;(4)并条:用6~8根棉条进行并合,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的重量,利用并合与牵伸使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5)粗纱:将熟条均匀地拉长拉细,并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以适当的捻回,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6)细纱:将粗纱拉细到所需细度,使纤维伸直平行,将须条加以捻回,成为具有一定捻度、一定强力的细纱;(7)包芯纱:将丙纶长丝卷绕在粗纱管上,丙纶长丝从细纱摇架的导纱轮上导入前皮辊和前罗拉之间,与拉伸后的须条合并后加捻成纱,得到包芯纱;(8)涤棉混纺纱:将长绒棉、涤纶混合后,重复上述步骤(1)~(6)加工工序,得到涤棉混纺纱;(9)络筒:将管纱(线)卷绕成容量大、成型好并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清除纱线上部分疵点和杂质,以提高纱线的品质;(10)并纱:将包芯纱和涤棉混纺纱进行并纱处理;(11)捻线:对并纱后的包芯纱和涤棉混纺纱进行倍捻;(12)整经:根据要求将纱线从筒子架上引出,做成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片纱卷绕在经轴上,使之具有一定密度、张力均匀的经轴;(13)浆纱:将经纱经过上浆使纱线具有一定的耐磨性;(14)织造:采用双轴喷气织机,一轴整股线,一轴整DTY涤长丝,DTY涤长丝设计成里层,股线设计在外层,通过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五大系统的配合,使经纬纱按照设计的要求交织形成织物,喷气织机过程中,共采用四个储纬器,将自动选纬机构调整合适的参数;(15)染整:根据需要对坯布预处理,除去纤维上所含有的天然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施加的浆料和沾上的油污等,然后进行染色和整理;(16)成卷: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衣面料为双层面料,表层为60英支纯棉包丙纶20D长丝的包芯纱和60英支棉/涤(65/35)的股线,里层为150DDTY涤长丝,成品克重约为145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衣面料为双层面料,表层为60英支纯棉包丙纶20D长丝的包芯纱和60英支棉/涤(65/35)的股线,里层为150DDTY涤长丝,成品克重约为145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工工艺为以下步骤:(1)原料选择:选取长绒棉、涤纶备用;(2)清花:将紧压的长绒棉松解成较小的棉块或棉束,清除长绒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绒,对不同成分的原棉进行充分而均匀地混合,制成一定重量、长度、厚薄均匀、外形良好的棉卷;(3)梳棉:将棉块分解成单纤维状态,清除棉卷中的细小杂质及短绒,使纤维进一步充分均匀混合,制成符合要求的棉条;(4)并条:用6~8根棉条进行并合,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的重量,利用并合与牵伸使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5)粗纱:将熟条均匀地拉长拉细,并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以适当的捻回,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6)细纱:将粗纱拉细到所需细度,使纤维伸直平行,将须条加以捻回,成为具有一定捻度、一定强力的细纱;(7)包芯纱:将丙纶长丝卷绕在粗纱管上,丙纶长丝从细纱摇架的导纱轮上导入前皮辊和前罗拉之间,与拉伸后的须条合并后加捻成纱,得到包芯纱;(8)涤棉混纺纱:将长绒棉、涤纶混合后,重复上述步骤(1)~(6)加工工序,得到涤棉混纺纱;(9)络筒:将管纱(线)卷绕成容量大、成型好并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清除纱线上部分疵点和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盛邱双林王平唐建东王海花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