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圆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66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厚圆网结构,包括厚圆网本体,所述厚圆网本体包括第一网层和第二网层,所述第一网层包括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所述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之间固定设有第三纺线,所述第二网层包括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所述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之间固定设有第六纺线,所述第三纺线和第六纺线上套接设有纺线圈,所述第三纺线和第六纺线通过纺线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网层第二网层被贴合住,增强了本结构的厚度,在各个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与各个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以及各个第三纺线和第六纺线的排列中心形成类似圆的孔状结构,方便了透气,设计合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A thick circular ne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圆网结构
本技术涉及布料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厚圆网结构。
技术介绍
纺织品是纺织纤维经过加工制造而成的一种产品,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两大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纺织品的用途非常的广,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做衣服。而衣服分为内衣和外套,内衣对材料和纺织品的结构要求跟外套则有所不同,在现有技术中,纺织品的结构还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太薄的不耐用,太厚的作为内衣又不透气。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厚圆网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圆网结构,通过在第一网层底部设置使用同样的方式得到的第二网层之后,将纺线圈套接在第三纺线和第六纺线上,使第一网层和第二网层被贴合住,增强了本结构的厚度,由于纺线圈设置在各个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以及各个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之间,使各个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以及各个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之间不会完全贴合住,在各个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与各个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以及多个第三纺线和第六纺线的排列中心形成类似圆的孔状结构,方便了透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厚圆网结构,包括厚圆网本体,所述厚圆网本体包括第一网层和第二网层,所述第一网层包括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所述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之间固定设有第三纺线,所述第二网层包括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所述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之间固定设有第六纺线,所述第三纺线和第六纺线上套接设有纺线圈,所述第三纺线和第六纺线通过纺线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相互绞合。优选的,所述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相互绞合。优选的,所述第六纺线和第三纺线均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纺线平行排列,多个所述第六纺线平行排列。优选的,所述第六纺线设于第三纺线底部。优选的,所述纺线圈有多个,多个所述纺线圈端部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将第三纺线设置在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之间,与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呈垂直放置,将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相互绞合,使第三纺线的位置被固定住,通过多根第三纺线以及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的平行排列,形成第一网层,通过在第一网层底部设置使用同样的方式得到的第二网层之后,将纺线圈套接在第三纺线和第六纺线上,使第一网层第二网层被贴合住,增强了本结构的厚度,由于纺线圈设置在各个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以及各个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之间,使各个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以及各个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之间不会完全贴合住,在各个第一纺线和第二纺线与各个第四纺线和第五纺线以及各个第三纺线和第六纺线的排列中心形成类似圆的孔状结构,方便了透气,设计合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2、由于各个纺线之间结构非常紧密,使本技术在使用时不会因为其他力的因素改变结构,增强的结构的稳定性;3、通过使用简单的结构达到需要的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材料的使用,节省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纺线圈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厚圆网本体、2第一网层、3第二网层、4第一纺线、5第二纺线、6第三纺线、7第四纺线、8第五纺线、9第六纺线、10纺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厚圆网结构,包括厚圆网本体1,所述厚圆网本体1包括第一网层2和第二网层3,所述第一网层2包括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以便于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相互绞合,所述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之间固定设有第三纺线6,所述第二网层3包括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以便于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相互绞合,所述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之间固定设有第六纺线9,所述第三纺线6和第六纺线9上套接设有纺线圈10,所述第三纺线6和第六纺线9通过纺线圈10固定连接,以便于使第一网层2和第二网层3贴合。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相互绞合,以便于固定住第三纺线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相互绞合,以便于固定住第六纺线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六纺线9和第三纺线6均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纺线6平行排列,多个所述第六纺线9平行排列,以便于使每个部分结构相同。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六纺线9设于第三纺线6底部,以便于贴合。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纺线圈10有多个,多个所述纺线圈10端部固定连接,以便于使结构更稳定。本实用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2和附图3,通过将第三纺线6设置在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之间,与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呈垂直放置,将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相互绞合,使第三纺线6的位置被固定住,通过多根第三纺线6以及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的平行排列,形成第一网层2,通过在第一网层2底部设置使用同样的方式得到的第二网层3之后,将纺线圈10套接在第三纺线6和第六纺线9上,使第一网层2第二网层3被贴合住,增强了本结构的厚度,由于纺线圈10设置在各个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以及各个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之间,使各个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以及各个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之间不会完全贴合住,在各个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与各个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以及多个第三纺线6和第六纺线9的排列中心形成类似圆的孔状结构,方便了透气,设计合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2和附图3,由于各个纺线之间结构非常紧密,使本技术在使用时不会因为其他力的因素改变结构,增强的结构的稳定性;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2和附图3,通过使用简单的结构达到需要的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材料的使用,节省了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厚圆网结构,包括厚圆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圆网本体(1)包括第一网层(2)和第二网层(3),所述第一网层(2)包括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所述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之间固定设有第三纺线(6),所述第二网层(3)包括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所述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之间固定设有第六纺线(9),所述第三纺线(6)和第六纺线(9)上套接设有纺线圈(10),所述第三纺线(6)和第六纺线(9)通过纺线圈(10)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圆网结构,包括厚圆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圆网本体(1)包括第一网层(2)和第二网层(3),所述第一网层(2)包括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所述第一纺线(4)和第二纺线(5)之间固定设有第三纺线(6),所述第二网层(3)包括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所述第四纺线(7)和第五纺线(8)之间固定设有第六纺线(9),所述第三纺线(6)和第六纺线(9)上套接设有纺线圈(10),所述第三纺线(6)和第六纺线(9)通过纺线圈(1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圆网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登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榕树谷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