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皓越专利>正文

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97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05
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包括模型底座,模型底座上堆放有立体模型,立体模型为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立体模型由若干个分体模型堆砌成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相邻两个分体模型之间设置有插接件,模型底座与立体模型之间设置有插接件;插接件包括上插接件和下插件件,上插接件和下插件件配合使用,上插接件插接在下插件件内部;该等高线展示模型形成连接成一体的整体,存放简单,分体模型不易丢失;同时该等高线展示模型的等高线可以平面上进行展示,比较直观易理解。

A Contour Display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理教学用等高线展示模型,属于地理学习辅助教学设备

技术介绍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在地理教学当中,通常使用到等高线展示模型进行等高线的展示,等高线展示模型可以比较直观的展示并得以辅助理解该知识点,通常情况下,等高线展示模型包括模型底座,模型底座上堆放有立体模型,立体模型为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立体模型由若干个分体模型堆砌成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相邻两个分体模型之间的分割线即为等高线,该等高线展示模型具有以下的缺陷:1、若干个分体模型堆砌成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简单的堆砌方式在存放时易丢失,不易存放;2、相邻两个分体模型之间的分割线即为等高线,该等高线的展示方式不够明确,不能直观的展示等高线在平面上的绘制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该等高线展示模型形成连接成一体的整体,存放简单,分体模型不易丢失;同时该等高线展示模型的等高线可以平面上进行展示,比较直观易理解。1、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包括模型底座,模型底座上堆放有立体模型,立体模型为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立体模型由若干个分体模型堆砌成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分体模型之间设置有插接件,模型底座与立体模型之间设置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上插接件和下插件件,上插接件和下插件件配合使用,上插接件插接在下插件件内部;所述上插接件为螺杆状,上插接件的底部具有一个插接端部,插接端部为变径体,插接端部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所述下插件件固定设置在插接孔内,下插件件具有一个基部,基部为环形状,基部的上部设置有夹紧件,夹紧件为金属弹性片,夹紧件为四个,四个夹紧件在基部的环形周壁上均匀分布;所述夹紧件具有一个夹紧部,夹紧部的上部连接有延伸部,夹紧部为弧形,弧形的夹紧部向内弯曲设置,延伸部竖直设置,四个夹紧件之间围成一个夹紧腔,夹紧腔用于插接上插接件。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分体模型的上部设置有开放性的台阶槽,台阶槽环绕在分体模型的外周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相邻的两个分体模型的之间的两个台阶槽形成卡接槽,卡接槽的内部卡接有模拟线,模拟线套装在卡接槽的内部,模拟线用于登高距离下的等高线。进一步地,所述模型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模拟槽,模拟槽用于卡接模拟线。进一步地,所述模拟槽的数量等于模拟线的数量。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包括模型底座,模型底座上堆放有立体模型,立体模型为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立体模型由若干个分体模型堆砌成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相邻两个分体模型之间设置有插接件,模型底座与立体模型之间设置有插接件;插接件包括上插接件和下插件件,上插接件和下插件件配合使用,上插接件插接在下插件件内部;该等高线展示模型形成连接成一体的整体,存放简单,分体模型不易丢失;同时该等高线展示模型的等高线可以平面上进行展示,比较直观易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模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分体模型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型底座,2-立体模型,3-分体模型,4-插接件,5-上插接件,6-下插件件,61-基部,7-插接端部,8-夹紧件,9-夹紧部,10-延伸部,11-夹紧腔,12-台阶槽,13-卡接槽,14-模拟线,15-模拟槽,16-插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包括模型底座1,模型底座1上堆放有立体模型2,立体模型2为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立体模型2由若干个分体模型3堆砌成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相邻两个分体模型3之间设置有插接件4,模型底座1与立体模型2之间设置有插接件4。插接件4包括上插接件5和下插件件6,上插接件5和下插件件6配合使用,上插接件5插接在下插件件6内部。上插接件5为螺杆状,上插接件5的底部具有一个插接端部7,插接端部7为变径体,插接端部7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下插件件6固定设置在插接孔16内,下插件件6具有一个基部61,基部61为环形状,基部61的上部设置有夹紧件8,夹紧件8为金属弹性片,夹紧件8为四个,四个夹紧件8在基部61的环形周壁上均匀分布,夹紧件8具有一个夹紧部9,夹紧部9的上部连接有延伸部10,夹紧部9为弧形,弧形的夹紧部9向内弯曲设置,延伸部10竖直设置,四个夹紧件8之间围成一个夹紧腔11,夹紧腔11用于插接上插接件5。使用时:上插接件5和下插件件6配合使用,上插接件5插接在下插件件6内部时,四个夹紧件8的夹紧部9向内弯曲,由于夹紧件8为金属弹性片,上插接件5插入夹紧腔11,弧形的夹紧件8将上插接件5夹紧,单独演示时,上插接件5从下插件件6的内部抽离,弧形的夹紧件8回位,竖直设置在延伸部10起到导向的作用。分体模型3的上部设置有开放性的台阶槽12,台阶槽12环绕在分体模型3,的外周壁上,相邻的两个分体模型3的之间的两个台阶槽12形成卡接槽13,卡接槽13的内部卡接有模拟线14,模拟线14套装在卡接槽13的内部,模拟线14用于登高距离下的等高线。模型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模拟槽15,模拟槽15用于卡接模拟线14,模拟槽15的数量等于模拟线14的数量。先将最底部的分体模型3安装在模型底座1的上部,并一次插接上部的分体模型3,在插接分体模型3的过程中将模拟线14套装在指定的卡接槽13内,讲解时,将立体模型2从模型底座1的上部拿开,拆分时,依次将拆装后的模拟线14安装在模型底座1的模拟槽15内,模拟线14在模拟槽15内的安装状态可用于模拟等高线在平面上的绘制状态。该等高线展示模型形成连接成一体的整体,存放简单,分体模型不易丢失;同时该等高线展示模型的等高线可以平面上进行展示,比较直观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上述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包括模型底座(1),模型底座(1)上堆放有立体模型(2),立体模型(2)为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立体模型(2)由若干个分体模型(3)堆砌成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分体模型(3)之间设置有插接件(4),模型底座(1)与立体模型(2)之间设置有插接件(4);所述插接件(4)包括上插接件(5)和下插件件(6),上插接件(5)和下插件件(6)配合使用,上插接件(5)插接在下插件件(6)内部;所述上插接件(5)为螺杆状,上插接件(5)的底部具有一个插接端部(7),插接端部(7)为变径体,插接端部(7)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所述下插件件(6)固定设置在插接孔(16)内,下插件件(6)具有一个基部(61),基部(61)为环形状,基部(61)的上部设置有夹紧件(8),夹紧件(8)为金属弹性片,夹紧件(8)为四个,四个夹紧件(8)在基部(61)的环形周壁上均匀分布;所述夹紧件(8)具有一个夹紧部(9),夹紧部(9)的上部连接有延伸部(10),夹紧部(9)为弧形,弧形的夹紧部(9)向内弯曲设置,延伸部(10)竖直设置,四个夹紧件(8)之间围成一个夹紧腔(11),夹紧腔(11)用于插接上插接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高线展示模型,包括模型底座(1),模型底座(1)上堆放有立体模型(2),立体模型(2)为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立体模型(2)由若干个分体模型(3)堆砌成不规则的山体形状模型,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分体模型(3)之间设置有插接件(4),模型底座(1)与立体模型(2)之间设置有插接件(4);所述插接件(4)包括上插接件(5)和下插件件(6),上插接件(5)和下插件件(6)配合使用,上插接件(5)插接在下插件件(6)内部;所述上插接件(5)为螺杆状,上插接件(5)的底部具有一个插接端部(7),插接端部(7)为变径体,插接端部(7)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所述下插件件(6)固定设置在插接孔(16)内,下插件件(6)具有一个基部(61),基部(61)为环形状,基部(61)的上部设置有夹紧件(8),夹紧件(8)为金属弹性片,夹紧件(8)为四个,四个夹紧件(8)在基部(61)的环形周壁上均匀分布;所述夹紧件(8)具有一个夹紧部(9),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皓越
申请(专利权)人:张皓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