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装置及万能材料试验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815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具装置及万能材料试验机,涉及复合材料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夹具装置包括第一夹具本体、第二夹具本体以及锁紧卡套;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能够相互扣合并形成能够容纳并夹紧筋材的空腔,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外表面均延伸设有压紧部,锁紧卡套能够套设在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上并与压紧部的外表面抵接,锁紧卡套与压紧部的运动趋势能够完成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的夹紧。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试验机在测试筋材拉伸性能时容易出现夹具打滑、筋材与夹具不能完全贴合以及试验后夹具难以取出的技术问题。

Fixture Device and Universal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装置及万能材料试验机
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产品质量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夹具装置及万能材料试验机。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筋材主要的检测性能指标为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一般需要借助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或其他拉力计设备及配套尺寸的夹具,试验期间试样分别有夹具夹持并就位于上横梁与下横梁的夹槽内,试验夹具多为圆柱,试验按照所设定参数进行启动,试验中至少两个人完成操作。但现有的试验机和夹具具有如下缺点,(1)夹具与试验机夹槽易打滑:前期操作使用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受夹具及夹槽边角磨损及异物影响(复合材料受力局部破碎后会产生渣滓),在未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夹具与试验机夹槽发生打滑,造成试验数据破坏,并存在安全一定的安全隐患。(2)试件与夹具贴合不够:夹具为圆柱形,由两部分组成,在试件安装夹具及夹具就位于试验机夹槽时,因安装位置(上下)错动及受夹具自重影响,造成夹具与试件紧密贴合不够,上下位置处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造成试验数据不准。(3)试验结束后,夹具很难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装置及万能材料试验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试验机在测试筋材拉伸性能时容易出现夹具打滑、筋材与夹具不能完全贴合以及试验后夹具难以取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夹具装置,包括第一夹具本体、第二夹具本体以及锁紧卡套;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能够相互扣合并形成能够容纳并夹紧筋材的空腔,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外表面均延伸设有压紧部,所述锁紧卡套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上并与所述压紧部的外表面抵接,所述锁紧卡套与所述压紧部的运动趋势能够完成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的夹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相互扣合后为圆柱体形,此时所述第一夹具本体上的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夹具本体上的所述压紧部相互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分别与所述压紧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相互扣合后在所述压紧部位置形成圆台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为三棱柱体结构,所述压紧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夹具本体/所述第二夹具本体上,所述压紧部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夹具本体/所述第二夹具本体的外表面光滑过渡。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有多个,多个所述压紧部沿所述第一夹具本体/所述第二夹具本体上周向均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卡套的空腔为圆柱体形结构,所述锁紧卡套的空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相互扣合后形成空腔的最大外圆直径。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卡套的空腔为圆台形结构,所述锁紧卡套内壁与所述压紧部外表面相互贴合接触,所述锁紧卡套的空腔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相互扣合后形成空腔的最大外圆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扣合后形成的空腔内壁设有与筋材外表面配合的螺纹。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万能材料试验机,包括能够相互靠近和远离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如上述所述的夹具装置;所述锁紧卡套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下端能够插设在所述上横梁的通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夹具装置及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夹具装置,包括第一夹具本体、第二夹具本体和锁紧卡套,其中,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相互扣合,能够将筋材夹紧固定在扣合后形成的空腔内,此时,锁紧卡套可以套设在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上,同时,锁紧卡套还会与设置在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上的压紧部的外表面抵接,锁紧卡套不能穿过压紧部,锁紧卡套有朝向压紧部运动的趋势时,两者仍保持相对固定,且锁紧卡套会给予两个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更大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保证筋材在扣合后空腔内的夹紧。具体的,在测试时,先将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扣合在筋材上端,随后,锁紧卡套套设在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上,锁紧卡套放置在试验机的上横梁上,此时,压紧部位于锁紧卡套的上方;三者配合完成后,试验机保持筋材下端固定不动,驱动上横梁上移,压紧部保证了锁紧卡套与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的相对固定,避免相对滑动的发生,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上横梁上移时,锁紧卡套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相互扣合的稳定性,保证筋材与两者的紧密贴合,试验数据更加准确;最后,锁紧卡套只需要放置在上横梁上即可,不需要夹设在上横梁的夹槽内,试验完成后,锁紧卡套可以轻松与试验机分离。本技术提供的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夹具装置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具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夹具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具装置中第一夹具本体、第二夹具本体和压紧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具装置中第一夹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第一夹具本体;200-第二夹具本体;300-锁紧卡套;101-压紧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具装置,包括第一夹具本体100、第二夹具本体200以及锁紧卡套300;第一夹具本体100和第二夹具本体200能够相互扣合并形成能够容纳并夹紧筋材的空腔,第一夹具本体100和第二夹具本体200外表面均延伸设有压紧部101,锁紧卡套300能够套设在第一夹具本体100和第二夹具本体200上并与压紧部101的外表面抵接,锁紧卡套300与压紧部101的运动趋势能够完成第一夹具本体100和第二夹具的夹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具装置,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具本体、第二夹具本体以及锁紧卡套;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能够相互扣合并形成能够容纳并夹紧筋材的空腔,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外表面均延伸设有压紧部,所述锁紧卡套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上并与所述压紧部的外表面抵接,所述锁紧卡套与所述压紧部的运动趋势能够完成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的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具本体、第二夹具本体以及锁紧卡套;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能够相互扣合并形成能够容纳并夹紧筋材的空腔,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外表面均延伸设有压紧部,所述锁紧卡套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上并与所述压紧部的外表面抵接,所述锁紧卡套与所述压紧部的运动趋势能够完成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的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相互扣合后为圆柱体形,此时所述第一夹具本体上的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夹具本体上的所述压紧部相互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分别与所述压紧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夹具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具本体相互扣合后在所述压紧部位置形成圆台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为三棱柱体结构,所述压紧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夹具本体/所述第二夹具本体上,所述压紧部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夹具本体/所述第二夹具本体的外表面光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明志陈冰郭凯代欣陈慧慧伊永伟张春波袁震乾管晓庆代幼康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国龙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