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80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包括若干筒管,每一筒管的长度均相等设置,所述筒管与筒管之间首尾相接设置,所述筒管上设置有止出盖,所述止出盖旋接在筒管上,所述止出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旋接在筒管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若干止片,每一所述止片均为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止片的一边与盖体的周边相接,另一端朝向盖体的轴心,使其围绕盖体内圈将其覆盖设置,每一所述止片在受到外力后,均可向内或向外翻折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快速的勘探水底的情况,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A Portable Explo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勘察湖底或河底的装置,一般是用来测量其深度,同时也能简单的知道大体污泥的情况,不能完全知道,导致后期的操作需要间隔性的勘探,从而增加了工作量。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便携式的勘察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包括若干筒管,每一筒管的长度均相等设置,所述筒管与筒管之间首尾相接设置,所述筒管上设置有止出盖,所述止出盖旋接在筒管上,所述止出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旋接在筒管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若干止片,每一所述止片均为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止片的一边与盖体的周边相接,另一端朝向盖体的轴心,使其围绕盖体内圈将其覆盖设置,每一所述止片在受到外力后,均可向内或向外翻折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中,所述筒管与筒管之间通过旋接设置。再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中,所述筒管与筒管之间通过插接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中,所述止出盖外旋接和内旋接分别在筒管的首端和尾端设置。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中,所述止片为弹性塑料制成的止片。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中,所述盖体和止片为一体成型结构。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中,所述筒管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中,所述筒管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由下往上的直径逐渐变大设置。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同时能清楚的知道河底和/或湖底的情况,便于后期的操作,而且还能将其带离出来进行直观的测量,便于精准的把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止出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包括若干筒管1,每一筒管1的长度均相等设置,所述筒管1与筒管1之间首尾相接设置,所述筒管1上设置有止出盖2,所述止出盖2旋接在筒管1上,所述止出盖2包括盖体21,所述盖体21旋接在筒管1上,所述盖体21上设置有若干止片22,每一所述止片22均为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止片22的一边与盖体21的周边相接,另一端朝向盖体21的轴心,使其围绕盖体21内圈将其覆盖设置,每一所述止片在受到外力后,均可向内或向外翻折设置。通过上述的结构能便于快速的知道湖底或河底的情况。本技术中所述筒管1与筒管1之间通过旋接设置,或所述筒管1与筒管1之间通过插接设置,使其便于安装。本技术中所述止出盖2外旋接和内旋接分别在筒管1的首端和尾端设置。本技术中所述盖体21和止片22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所述止片22为弹性塑料制成的止片,降低用料成本本技术中所述筒管1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便于清楚的观察到在管内的情况,不需要将其导出,而且还能依据其管内的高度,清楚知道其大致的高度。本技术中所述筒管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1,所述通孔由下往上的直径逐渐变大设置,使其便于在取出后的排水,同时也不会将带离的物质排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具体工作时,将筒管相互旋接后,在其中一根的底部安装止出盖,然后深入湖底或河底,并插入,通过止出盖上带有弹性的止片,在污泥的作用下向内翻折,并将其装入管内,在插入一定的深度后,将其拔出,水则从通孔排出,而污泥和污泥下方的泥土始终在管内,并将其一同带离,在拔出后筒管内可以清楚的知道湖底或河底的情况。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同时能清楚的知道河底和/或湖底的情况,便于后期的操作,而且还能将其带离出来进行直观的测量,便于精准的把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筒管(1),每一筒管(1)的长度均相等设置,所述筒管(1)与筒管(1)之间首尾相接设置,所述筒管(1)上设置有止出盖(2),所述止出盖(2)旋接在筒管(1)上,所述止出盖(2)包括盖体(21),所述盖体(21)旋接在筒管(1)上,所述盖体(21)上设置有若干止片(22),每一所述止片(22)均为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止片(22)的一边与盖体(21)的周边相接,另一端朝向盖体(21)的轴心,使其围绕盖体(21)内圈将其覆盖设置,每一所述止片在受到外力后,均可向内或向外翻折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筒管(1),每一筒管(1)的长度均相等设置,所述筒管(1)与筒管(1)之间首尾相接设置,所述筒管(1)上设置有止出盖(2),所述止出盖(2)旋接在筒管(1)上,所述止出盖(2)包括盖体(21),所述盖体(21)旋接在筒管(1)上,所述盖体(21)上设置有若干止片(22),每一所述止片(22)均为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止片(22)的一边与盖体(21)的周边相接,另一端朝向盖体(21)的轴心,使其围绕盖体(21)内圈将其覆盖设置,每一所述止片在受到外力后,均可向内或向外翻折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的勘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1)与筒管(1)之间通过旋接设置。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明张志刚韩洪波朱少华陈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