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80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包括取样杆、可视腔体和釜体连接接头,所述取样杆的一端连接有取样筒,所述可视腔体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可视腔体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与反应釜釜体连接,所述取样杆和取样筒依次穿过可视腔体中通孔和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到达反应釜釜体内,待反应釜釜体整体内部环境达到水合物生成的压力温度环境一段时间后,旋转取样杆的后端螺纹,带动取样杆前端的取样筒向反应釜釜体的外部移动,直至将取样筒的可视筒体移动到可视腔体处,可实时取样观察水合物生成情况。

A Sampling Device for Hydrate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合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GasHydrate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特定高压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冰态、结晶状、超分子、笼形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水深大于300m的海洋及陆地永久冻土带,其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是全球性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显著特点是分布广、储量大、高密度、高热值,1m3天然气水合物可以释放出164m3甲烷气。据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总量换算成甲烷气体其有机碳储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的两倍。因此,天然气水合物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水合物生成需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这就要求水合物反应釜处于密闭的状态,而伴随着水合物的逐渐形成,水合物反应釜内部各相态会发生很微妙的变化,操作人员要想及时了解水合物的生成状态就有着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其通过在取样杆上设置有可视腔体,可实时取样观察水合物生成情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包括取样杆、可视腔体和釜体连接接头,所述取样杆的一端连接有取样筒,所述可视腔体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可视腔体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与反应釜釜体连接,所述取样杆和取样筒依次穿过可视腔体中通孔和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到达反应釜釜体内。进一步地,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还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法兰、第二连接法兰和球阀,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连接,所述可视腔体的一端通过第一密封垫和第一O型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垫和第二O型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端部之间通过拉杆连接;所述球阀的一端通过锥度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锥度螺纹与所述釜体连接接头连接,所述连接杆内设置有连接杆中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内设置有第一法兰中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内设置有第二法兰中通孔,所述球阀内设置有球阀中通孔,所述连接杆中通孔、第一法兰中通孔、可视腔体中通孔、第二法兰中通孔、球阀中通孔和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依次连通形成供取样杆移动的移动通道,所述取样杆和取样筒可在所述移动通道内前后移动,所述取样杆与所述连接杆中通孔螺纹连接,所述取样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中通孔之间通过第三O型密封圈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上连接有回气孔接头,所述回气孔接头与所述取样杆的内腔连通,所述回气孔接头与截止阀门连接,所述截止阀门与外部压力源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取样筒包括上连接压盖、可视筒体和下连接压盖,所述可视筒体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压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压盖连接,所述上连接压盖与所述取样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可视筒体为玻璃可视筒体。进一步地,所述可视腔体的外表面套设有保护套。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为非金属保护套。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取样杆的一端连接有取样筒,所述可视腔体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可视腔体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与反应釜釜体连接,所述取样杆和取样筒依次穿过可视腔体中通孔和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到达反应釜釜体内,待反应釜釜体整体内部环境达到水合物生成的压力温度环境一段时间后,旋转取样杆的后端螺纹,带动取样杆前端的取样筒向反应釜釜体的外部移动,直至将取样筒的可视筒体移动到可视腔体处,可实时取样观察水合物生成情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取样筒移至可视腔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取样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取样装置与反应釜釜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取样杆、2-取样筒、3-可视腔体、4-釜体连接接头、5-第一连接法兰、6-第二连接法兰、7-球阀、8-连接杆、9-第三O型密封圈、10-第一密封垫、11-第一O型密封圈、12-第二密封垫、13-第二O型密封圈、14-拉杆、15-回气孔接头、16-截止阀门、17-保护套、21-上连接压盖、22-可视筒体、23-下连接压盖、30-反应釜釜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包括取样杆1、取样筒2、可视腔体3、釜体连接接头4、第一连接法兰5、第二连接法兰6、球阀7和连接杆8,所述取样杆1的一端与所述取样筒2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杆8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连接,所述可视腔体3的一端通过第一密封垫10和第一O型密封圈11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垫12和第二O型密封圈13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6密封连接,采用第一密封垫10、第二密封垫12、第一O型密封圈11和第二O型密封圈13的密封效果较佳。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6的端部之间通过拉杆14连接;所述球阀7的一端通过锥度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6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锥度螺纹与所述釜体连接接头4连接。具体地,所述釜体连接接头4与反应釜釜体30连接,优选地,釜体连接接头4与反应釜釜体30焊接。具体地,所述连接杆8的内腔、第一连接法兰5的内腔、可视腔体3的内腔、第二连接法兰6的内腔、球阀7的内腔和釜体连接接头4的内腔依次连接形成供取样杆1移动的移动通道,所述取样杆1与所述取样筒2连接的一端插入所述滑动通道内。具体地,所述取样杆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优选地,所述螺纹为梯形螺纹,所述取样杆1与所述连接杆8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取样杆1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的内腔之间通过第三O型密封圈9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上连接有回气孔接头15,所述回气孔接头15与所述取样杆1的内腔连通,所述回气孔接头15与截止阀门16连接,所述截止阀门16与外部压力源连通,通过设置有回气孔接头15和截止阀门16,能够更好地控制取样杆1内腔的压力与反应釜釜体30内部压力相同。具体地,所述取样筒2包括上连接压盖21、可视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杆(1)、可视腔体(3)和釜体连接接头(4),所述取样杆(1)的一端连接有取样筒(2),所述可视腔体(3)内设置有供取样杆(1)穿过的可视腔体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4)内设置有供取样杆(1)穿过的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4)与反应釜釜体(30)连接,所述取样杆(1)和取样筒(2)依次穿过可视腔体中通孔和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到达反应釜釜体(3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杆(1)、可视腔体(3)和釜体连接接头(4),所述取样杆(1)的一端连接有取样筒(2),所述可视腔体(3)内设置有供取样杆(1)穿过的可视腔体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4)内设置有供取样杆(1)穿过的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4)与反应釜釜体(30)连接,所述取样杆(1)和取样筒(2)依次穿过可视腔体中通孔和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到达反应釜釜体(3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8)、第一连接法兰(5)、第二连接法兰(6)和球阀(7),所述连接杆(8)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连接,所述可视腔体(3)的一端通过第一密封垫(10)和第一O型密封圈(11)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垫(12)和第二O型密封圈(13)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6)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6)的端部之间通过拉杆(14)连接;所述球阀(7)的一端通过锥度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6)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锥度螺纹与所述釜体连接接头(4)连接,所述连接杆(8)内设置有连接杆中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内设置有第一法兰中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法兰(6)内设置有第二法兰中通孔,所述球阀(7)内设置有球阀中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秋平陈靓寇贝贝陆红锋杨承志史浩贤李博顾吉胜冯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