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224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数量均为两个,连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呈矩形状排列,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通过连接结构活动连接,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连接结构之间设有调节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有支撑座、连接座、通槽、支撑杆、挡环和限位环,所述连接座安装在支撑座的上部,所述通槽开设在连接座的内部,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在通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能够为基坑内坑中坑进行支撑,有效避免坑中坑在未使用时出现落土、塌陷、内壁松动的问题,避免需要坑中坑需要频繁修正的现象。避免需要坑中坑需要频繁修正的现象。避免需要坑中坑需要频繁修正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物施工的时候,通常需要设置基坑,通过基坑进行预埋建筑物,从而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基坑内因需要安装部分设备,会在基坑内设置坑中坑,通常为小型浅坑;
[0003]但是现有的坑中坑在设置好后,会出现落土、塌陷的现象,导致坑中坑在没有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被填埋或者落土严重的现象,导致坑中坑需要频繁修正,使得建筑施工工序更加繁琐,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坑中坑在设置好后,会出现落土、塌陷的现象,导致坑中坑在没有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被填埋或者落土严重的现象,导致坑中坑需要频繁修正,使得建筑施工工序更加繁琐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数量均为两个,连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呈矩形状排列,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通过连接结构活动连接,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连接结构之间设有调节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有支撑座、连接座、通槽、支撑杆、挡环和限位环,所述连接座安装在支撑座的上部,所述通槽开设在连接座的内部,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在通槽的内部,所述挡环安装在通槽的一端,所述限位环安装在支撑杆的一端。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通槽、支撑杆、挡环和限位环组成可调连接组件,可调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可调连接组件的数量为四个,且两组可调连接组件呈上下十字形排列,其中一组可调连接组件的四根支撑杆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连接,其中另一组可调连接组件的四根支撑杆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有轴座、螺座、缺口、连杆、丝杆和连接轴,所述轴座安装在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缺口开设在螺座的外表面,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缺口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轴座转动连接,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螺座的中心位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轴座、缺口、连杆和连接轴组成活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均与螺座之间设有活动组件。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丝杆贯穿螺座后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丝
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配合连接结构和调节结构,将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放置到深基坑内的坑中坑中,然后转动丝杆,丝杆通过螺纹推动螺座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四根连杆通过缺口转动,使得四根连杆推动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移动,移动的同时连杆通过连接轴与轴座转动,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在移动的时候,拉动支撑杆在通槽的内部活动,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呈矩形向外扩张,挤压在坑中坑的内壁,能够为基坑内坑中坑进行支撑,有效避免坑中坑在未使用时出现落土、塌陷、内壁松动的问题,避免需要坑中坑需要频繁修正的现象,而且调节结构能够便于对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调整整个支撑装置的覆盖面积,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坑中坑。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座剖析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的两个第一侧板透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中: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连接结构;4、支撑座;5、连接座;6、通槽;7、支撑杆;8、挡环;9、限位环;10、调节结构;11、轴座;12、螺座;13、缺口;14、连杆;15、丝杆;16、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数量均为两个,连个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呈矩形状排列,两个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通过连接结构3活动连接,且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与连接结构3之间设有调节结构10。
[0020]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3包括有支撑座4、连接座5、通槽6、支撑杆7、挡环8和限位环9,连接座5安装在支撑座4的上部,通槽6开设在连接座5的内部,支撑杆7活动连接在通槽6的内部,挡环8安装在通槽6的一端,限位环9安装在支撑杆7的一端,连接结构3将两个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呈矩形排列的方式活动连接。
[0021]此外,通槽6、支撑杆7、挡环8和限位环9组成可调连接组件,可调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可调连接组件的数量为四个,且两组可调连接组件呈上下十字形排列,其中一组可调连接组件的四根支撑杆7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连接,其中另一组可调连接组件的四根支撑杆7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2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10包括有轴座11、螺座12、缺口13、连杆14、丝杆15和连接轴16,轴座11安装在第一侧板1的一侧,缺口13开设在螺座12的外表面,连杆14的一端与缺口13转动连接,连杆1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16与轴座11转动连接,丝杆15螺纹连接在螺座12的中心位置,调节结构10能够便于对两个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
节,从而调整整个支撑装置的覆盖面积,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坑中坑。
[0023]此外,轴座11、缺口13、连杆14和连接轴16组成活动组件,每个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均与螺座12之间设有活动组件。
[0024]本实施例中,丝杆15贯穿螺座12后与连接座5转动连接,丝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转柄能够起到便于施力的作用。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在使用时,将两个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放置到深基坑内的坑中坑中,然后转动丝杆15,丝杆15通过螺纹推动螺座12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四根连杆14通过缺口13转动,使得四根连杆14推动两个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移动,移动的同时连杆14通过连接轴16与轴座11转动,两个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在移动的时候,拉动支撑杆7在通槽6的内部活动,两个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呈矩形向外扩张,挤压在坑中坑的内壁,对坑中坑起到支撑的作用。
[0026]本技术通过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配合连接结构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数量均为两个,连个所述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呈矩形状排列,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通过连接结构(3)活动连接,且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与连接结构(3)之间设有调节结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有支撑座(4)、连接座(5)、通槽(6)、支撑杆(7)、挡环(8)和限位环(9),所述连接座(5)安装在支撑座(4)的上部,所述通槽(6)开设在连接座(5)的内部,所述支撑杆(7)活动连接在通槽(6)的内部,所述挡环(8)安装在通槽(6)的一端,所述限位环(9)安装在支撑杆(7)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深基坑内坑中坑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6)、支撑杆(7)、挡环(8)和限位环(9)组成可调连接组件,可调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可调连接组件的数量为四个,且两组可调连接组件呈上下十字形排列,其中一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仁民曹建林李学东张益唐强李益斌张孝勇周俊居俊尹鹏李明东陆幼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