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转式围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47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翻转式围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节段式防撞墩,可根据需要设计长度和围挡的范围;采用多块面板分别安装在相对应的主框架内,拆装方便;并且在面板的对称轴设置旋转轴,从而绕着旋转轴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围挡位置不变而临街面变换的情况下,快速实现围挡区域的遮蔽,不需要重新拆装围挡,这即节省了施工成本,又避免了围挡在拆装过程的中磕碰;同时防撞墩在起到围挡防撞作用的基础上又起到了固定围挡的作用,实现了对自身体系的优化,不再需要斜支撑进行固定,增加了施工现场的有效使用面积;防撞墩上设置的安装槽实现了围挡的承插安装、拆卸,这大大提高了围挡的摊销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围挡的施工成本。

A Flippable Enclo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翻转式围挡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翻转式围挡。
技术介绍
施工范围在主路上的工程,为了保证社会车辆的正常通行,通常采用围挡分期,车辆倒行的原则。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一期与二期围挡的边线位置不变但临街面变化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的围挡,大部分采取拆掉旧围挡,在新的临街面重新设置,这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并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钢制围挡采用斜支撑进行固定,造成围挡内施工场地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围挡的拆改次数、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翻转式围挡,适用于围挡位置不变只改变临街面的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翻转式围挡。本技术的可翻转式围挡包括:节段式防撞墩、主框架、旋转框架、旋转轴和遮蔽板;其中,节段式防撞墩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防撞墩单元;在阶段式防撞墩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周期性一维排列的安装槽;主框架包括围成矩形的上主边框、下主边框和两个立柱,在两个立柱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支腿;节段式防撞墩的安装槽的水平形状为二个支腿的底面;多个主框架通过支腿安插在安装槽内,固定在节段式防撞墩上,相邻的两个主框架的相邻支腿共同安插在一个安装槽内;主框架的长度与相邻的两个安装槽的间距一致;旋转框架包括边框和背楞,边框包括围成矩形的上边框、下边框和侧柱,在边框内设置有多条纵横交错的横背楞和纵背楞;在旋转框架的一侧表面固定遮蔽板;旋转轴位于旋转框架的对称轴上;旋转框架、旋转轴和遮蔽板构成面板;旋转轴为竖直轴或水平轴;对于旋转轴为竖直轴,旋转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旋转框架的边框的下边框、各条横背楞和上边框,并且旋转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穿出上边框和下边框,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主框架,旋转轴的上端固定在主框架的上主边框上,下端固定在主框架的下主边框上;对于旋转轴为水平轴,旋转轴从一侧依次穿过边框的一侧的侧柱、各条纵背楞和另一侧的侧柱,并且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侧的侧柱,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主框架,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框架的两个立柱上;在一个主框架内,面板能够绕着自身的旋转轴翻转。节段式防撞墩既起到防撞作用,又作为固定支撑,合理设计底面积,通过自重计算抗倾覆力矩,满足容重条件,从而满足稳定性的要求。截面面积为0.25~0.36m2。节段式防撞墩采用混凝土。主框架和旋转框架采用方钢管、圆钢管和H型钢中的一种。遮蔽板为平面板,起遮蔽作用。遮蔽板的外边缘与主框架的内边缘一致;旋转框架的边框的外边缘小于主框架的内边缘,从而遮蔽板和旋转框架一起绕着旋转轴实现翻转。进一步,本技术还包括面板固定卡具,面板固定卡具包括固定槽和固定栓;对于旋转轴为竖直轴,固定栓的底面固定在一个横背楞的两端没有设置遮蔽板的表面上,固定栓穿过固定槽;当需要面板绕着自身的旋转轴翻转时,固定栓的顶端收回至固定槽内,当面板翻转到位后,固定栓的顶端伸出固定槽,卡在主框架的支柱上,从而将面板与主框架位置固定;对于旋转轴为水平轴,固定栓的底面固定在一个纵背楞的两端没有设置遮蔽板的表面上,固定栓穿过固定槽;当需要面板绕着自身的旋转轴翻转时,固定栓的顶端收回至固定槽内,当面板翻转到位后,固定栓的顶端伸出固定槽,分别卡在主框架的上主边框和下主边框上,从而将面板与主框架位置固定。本技术还包括电缆桥架和电缆成托架,分别固定在面板的纵背楞的没有设置遮蔽板的表面上。还包括固定管,节段式防撞墩最边上的两个安装槽内,分别插入一个主框架的支腿并插入一根固定管固定,固定管的底面与支腿的底面一致。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采用节段式防撞墩,可根据需要设计长度和围挡的范围;采用多块面板分别安装在相对应的主框架内,拆装方便;并且在面板的对称轴上设置旋转轴,从而绕着旋转轴翻转;本技术能够在围挡位置不变而临街面变换的情况下,快速实现围挡区域的遮蔽,不需要重新拆装围挡,这即节省了施工成本,又避免了围挡在拆装过程的中磕碰;同时充分利用防撞墩自重所产生的抗倾覆力矩,使得防撞墩在起到围挡防撞作用的基础上又起到了固定围挡的作用,实现了对自身体系的优化,不再需要斜支撑进行固定,增加了施工现场的有效使用面积;防撞墩上设置的安装槽实现了围挡的承插安装、拆卸,这大大提高了围挡的摊销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围挡的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翻转式围挡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翻转式围挡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可翻转式围挡的一个实施例的背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可翻转式围挡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3和4所示,本实施例的可翻转式围挡包括:节段式防撞墩1、主框架、2旋转框架3、旋转轴4、遮蔽板5和面板固定卡具6;其中,节段式防撞墩1包括四段依次连接的防撞墩单元;在阶段式防撞墩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周期性一维排列的安装槽;主框架2包括围成矩形的上主边框21、下主边框22和两个立柱23,在两个立柱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支腿24;节段式防撞墩的安装槽的水平形状为二个支腿的底面;三个主框架通过支腿24安插在安装槽内,固定在节段式防撞墩1上,相邻的两个主框架的相邻支腿共同安插在一个安装槽内,节段式防撞墩最边上的两个安装槽内,分别插入一个主框架的支腿并插入一根固定管固定,固定管的底面与支腿的底面一致;主框架的长度与相邻的两个安装槽的间距一致;旋转框架3包括边框和背楞,边框包括围成矩形的上边框31、下边框32和侧柱33,在边框内设置有多条纵横交错的横背楞34和纵背楞35;在旋转框架的一侧表面固定遮蔽板5;旋转轴4位于旋转框架的对称轴上,为竖直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旋转框架边框的下边框32、各条横背楞34和上边框31,并且旋转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穿出上边框21和下边框22;旋转框架3、旋转轴4和遮蔽板5构成面板;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主框架2,旋转轴的上端固定在主框架的上主边框21上,下端固定在主框架的下主边框22上;在一个主框架内,面板绕着自身的旋转轴翻转。面板固定卡具6包括固定槽和固定栓,固定栓的底面分别固定在一个横背楞的两端没有设置遮蔽板的表面上,固定栓穿过固定槽,卡在立柱23上。在本实施例中,节段式防撞墩采用混凝土,节段式防撞墩单元为500×500×3000mm;主框架为80×80×2mm的方钢管;旋转框架为方钢管;遮蔽板为2mm厚的钢板。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布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技术不应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翻转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式围挡包括:节段式防撞墩、主框架、旋转框架、旋转轴和遮蔽板;其中,所述节段式防撞墩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防撞墩单元;在阶段式防撞墩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周期性一维排列的安装槽;所述主框架包括围成矩形的上主边框、下主边框和两个立柱,在两个立柱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支腿;节段式防撞墩的安装槽的水平形状为二个支腿的底面;多个主框架通过支腿安插在安装槽内,固定在节段式防撞墩上,相邻的两个主框架的相邻支腿共同安插在一个安装槽内;主框架的长度与相邻的两个安装槽的间距一致;所述旋转框架包括边框和背楞,边框包括围成矩形的上边框、下边框和侧柱,在边框内设置有多条纵横交错的横背楞和纵背楞;在旋转框架的一侧表面固定遮蔽板;旋转轴位于旋转框架的对称轴上;所述旋转框架、旋转轴和遮蔽板构成面板;所述旋转轴为竖直轴或水平轴;对于旋转轴为竖直轴,旋转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旋转框架的边框的下边框、各条横背楞和上边框,并且旋转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穿出上边框和下边框,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主框架,旋转轴的上端固定在主框架的上主边框上,下端固定在主框架的下主边框上;对于旋转轴为水平轴,旋转轴从一侧依次穿过边框的一侧的侧柱、各条纵背楞和另一侧的侧柱,并且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侧的侧柱,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主框架,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框架的两个立柱上;在一个主框架内,面板能够绕着自身的旋转轴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翻转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式围挡包括:节段式防撞墩、主框架、旋转框架、旋转轴和遮蔽板;其中,所述节段式防撞墩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防撞墩单元;在阶段式防撞墩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周期性一维排列的安装槽;所述主框架包括围成矩形的上主边框、下主边框和两个立柱,在两个立柱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支腿;节段式防撞墩的安装槽的水平形状为二个支腿的底面;多个主框架通过支腿安插在安装槽内,固定在节段式防撞墩上,相邻的两个主框架的相邻支腿共同安插在一个安装槽内;主框架的长度与相邻的两个安装槽的间距一致;所述旋转框架包括边框和背楞,边框包括围成矩形的上边框、下边框和侧柱,在边框内设置有多条纵横交错的横背楞和纵背楞;在旋转框架的一侧表面固定遮蔽板;旋转轴位于旋转框架的对称轴上;所述旋转框架、旋转轴和遮蔽板构成面板;所述旋转轴为竖直轴或水平轴;对于旋转轴为竖直轴,旋转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旋转框架的边框的下边框、各条横背楞和上边框,并且旋转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穿出上边框和下边框,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主框架,旋转轴的上端固定在主框架的上主边框上,下端固定在主框架的下主边框上;对于旋转轴为水平轴,旋转轴从一侧依次穿过边框的一侧的侧柱、各条纵背楞和另一侧的侧柱,并且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侧的侧柱,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主框架,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框架的两个立柱上;在一个主框架内,面板能够绕着自身的旋转轴翻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段式防撞墩的截面面积为0.25~0.36m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洋魏志松王君魏力王元坤苗子臻姜培培刘伟锦徐万林张航李生龙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