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387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城镇道路建筑领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该盲道结构包括:壳体、升降板、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和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的控制模块;升降板的上端分布有多个盲道凸起;壳体内设置有通道,通道水平设置;升降板和驱动组件均设置在通道内,在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与盲道凸起对应的通孔,以使驱动组件驱动升降板上升时,盲道凸起能够穿过通孔伸到壳体外;控制模块与驱动组件电连接。该盲道结构解决了视障碍者在过交叉口时,不能够清楚了解交叉口信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Blind Road Structure and Pedestrian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本技术涉及城镇道路建筑领域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大约有8000多万残疾者,其中视障者约占15%。舒适、安全、合理的无障碍环境,既是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残障人士参与社会活动的有利保障。盲道,作为无障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视觉障碍人员提供明确的道路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的明确性、清晰性和先导性,是盲道设计中必须优先保证的功能。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交叉口设置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同时都有盲道,这些在提供不同过街方式同时也给盲人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天桥、地下通道并不能完全应用于所有道路交叉口,盲人过街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多数的道路交叉口未设置盲道,视障者都是依靠人声和车声音来判断是否过街,不能清楚的了解交叉口信息,经常会遇到磕碰等问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是通过语音提示系统,通过语音提示系统提示视障者信号灯的变化情况,引导视障者过街,但由于方向指令混乱,反而给视障者出行带来了不便,同时容易被交叉口的人流车流噪声干扰,影响正常使用,不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盲道结构,以解决在过交叉口时,视障碍者不能够清楚了解交叉口信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种盲道结构,包括:壳体、升降板、驱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和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分布有多个盲道凸起;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水平设置;所述升降板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通道内,在所述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盲道凸起对应的通孔,以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板上升时,所述盲道凸起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伸到所述壳体外;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相对,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盲道结构,设置四个所述盲道凸起,四个所述盲道凸起呈矩形分布,且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设置在四个所述盲道凸起的中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在所述通道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进一步的,所述通道贯穿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在所述通道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卡紧电磁块;所述卡紧电磁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相对的第二容纳槽,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均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卡紧滑块,且所述卡紧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深度方向移动;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包括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的宽度;所述卡紧电磁块设置在所述上通道的侧壁,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的侧壁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所述卡紧滑块的底壁与上通道的底壁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盲道结构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警示工作件、两个上导电片和两个下导电片;两个所述上导电片固设在所述升降板的下端,且两个所述上导电片电连接;两个所述下导电片固设在所述通道的底壁上,两个所述下导电片分别与所述警示工作件电连接;且两个所述下导体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导电片对应且能够接触。进一步的,在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容纳所述上导电片的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贯穿所述升降板的,且所述第三容纳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所述通道的底壁设置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三容纳槽对应的第四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放置所述下导电片。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通过所述驱动组件上升到终点时,所述盲道凸起伸出所述壳体的长度范围为3-8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盲道结构,将升降板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通道内,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上下移动升降板,使升降板在向上移动时,升降板上的盲道凸起穿过通孔伸到所述壳体外,使视障碍者能够感觉到盲道凸起;使升降板在向下移动时,盲道凸起缩回壳体内;其中,通过控制模块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使红绿灯的信号发送到控制模块中,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升降。在本技术中,盲道结构的工作工程:当红绿灯成绿灯信号,红绿灯发送信号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使升降板在向上移动,升降板上的盲道凸起穿过通孔伸到所述壳体外,使视障碍者能够感觉到盲道凸起;当红绿灯成红灯信号,红绿灯发送信号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使升降板在向下移动时,盲道凸起缩回壳体内。在本技术,通过盲道凸起伸出壳体外,视障碍者通过脚碰触盲道凸起,确定红绿灯显示绿灯,能够继续行走;当视障碍者不能碰触到盲道凸起,确定红绿灯显示红灯,停止行走。因此,该结构能够准确判断红绿灯信息,避免出现根据声音提示引起的信息干扰及方向性不明确的缺点,帮助引导视障者安全过街。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人行道总成,以解决在过交叉口时,视障碍者不能够清楚了解交叉口信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人行道总成,包括:人行道本体、红绿灯和多个所述的盲道结构;所述人行道本体能够横跨路交口,在所述人行道设置有斑马线,多个所述盲道结构拼接成一条道路并嵌于所述人行道本体;所述人行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在所述红绿灯,所述盲道结构的控制模块与所述红绿灯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人行道总成,通过多个所述盲道结构拼接成一条道路,并嵌于所述人行道本体,作为盲道方便视障碍者步行,并通过红绿灯的灯况改变盲道结构的状态,从而确定是否可以通过交叉路口,对于视障碍者更加安全、可靠。其中,盲道结构的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盲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盲道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盲道结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盲道结构中升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壳体;200-升降板;110-通孔;120-上通道;121-卡紧电磁块;130-下通道;140-第四容纳槽;141-下导电片;150-第一容纳槽;151-第一弹簧;210-盲道凸起;220-第一升降电磁块;221-第二升降电磁块;230-第二容纳槽;231-卡紧滑块;240-第三容纳槽;241-上导电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盲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升降板、驱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和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分布有多个盲道凸起;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水平设置;所述升降板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通道内,在所述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盲道凸起对应的通孔,以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板上升时,所述盲道凸起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伸到所述壳体外;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相对,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通道贯穿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在所述通道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卡紧电磁块;所述卡紧电磁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相对的第二容纳槽,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均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卡紧滑块,且所述卡紧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深度方向移动;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所述通道包括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的宽度;所述卡紧电磁块设置在所述上通道的侧壁,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的侧壁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所述卡紧滑块的底壁与上通道的底壁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升降板、驱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和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分布有多个盲道凸起;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水平设置;所述升降板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通道内,在所述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盲道凸起对应的通孔,以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板上升时,所述盲道凸起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伸到所述壳体外;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相对,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通道贯穿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在所述通道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卡紧电磁块;所述卡紧电磁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相对的第二容纳槽,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均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卡紧滑块,且所述卡紧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深度方向移动;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所述通道包括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的宽度;所述卡紧电磁块设置在所述上通道的侧壁,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的侧壁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所述卡紧滑块的底壁与上通道的底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四个所述盲道凸起,四个所述盲道凸起呈矩形分布,且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设置在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琴吕学成代军陈国强闫勇刚王镇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