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0699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涉及道路排水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暴雨时雨水中携带的杂物堵塞雨水箅子,降低收水能力导致地面积水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透水性面层、透水性整平层、排水层、隔水层、路基以及雨水口,雨水口顶面开口处设置有雨水口盖,雨水口盖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通水孔,雨水口内架设有过滤桶,过滤桶的底面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过滤桶顶面周向设置有一与过滤桶同轴的环形的延伸部,过滤桶内设置有无纺布过滤层。雨水通过雨水口盖流入过滤桶,再经过滤桶底面的第一透水孔排出,而雨水中夹杂的杂质残留在无纺布过滤层上,不会滞留堵塞在雨水口内,达到提高雨水口防堵性能的目的。

A Pedestrian Water Collection and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人行道经常设计成半透水式,允许路面雨水透过人行道路面结构部分或全部渗入路基中,从而达到增强人行道路面结构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防止人行道路面积水等目的。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643652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人行道、车行道和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雨水口;还包括横向透水管;人行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性面层、透水性整平层、透水性基层以及反滤垫层;反滤垫层内侧底部设置铺设有填筑材料的凹槽,反滤垫层的底部、凹槽左右两侧与凹槽底部设有防水土工布;人行道两侧设有第一路缘石,横向透水管将凹槽与雨水口相连通。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雨水口是地表径流雨水进入城市排水系统的入口,但暴雨时雨水中携带杂物,如树叶、塑料袋、纸壳、食品垃圾、泥沙等会堵塞在雨水口中,降低收水能力,而且杂物滞留过多会将雨水箅子封死,导致积水问题,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其具有防堵性能佳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性面层、透水性整平层、排水层、隔水层、路基以及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雨水口,所述雨水口顶面开口处连接有圆形的雨水口盖,所述雨水口盖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通水孔,所述雨水口本体内架设有过滤桶,所述过滤桶的直径小于雨水口盖的直径,所述过滤桶的底面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所述过滤桶顶面周向设置有一与过滤桶同轴的环形的延伸部,所述过滤桶内设置有无纺布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暴雨时雨水中携带杂物,如树叶、塑料袋、纸壳、食品垃圾、泥沙等,雨水通过雨水口盖流入过滤桶,再经过滤桶底面的第一透水孔排出,而雨水中夹杂的杂质残留在无纺布过滤层上,不会滞留堵塞在雨水口本体内,提高雨水口的防堵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部的顶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雨水口盖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凹槽卡嵌配合的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与凸块的配合,雨水口盖压在延伸部上时,凸块卡嵌入凹槽,正好压住无纺布过滤层,实现对无纺布过滤层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磁吸件,所述凸块底面设置有与磁吸件磁性相吸的吸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磁吸件与吸附件的吸引力,雨水口盖与延伸部之间盖合严密,进一步将无纺布过滤层牢固固定住,防止雨水冲刷带动无纺布过滤层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桶的圆周侧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第二透水孔,雨水除了从第一透水孔排出,还可从侧面的第二透水孔排出,进一步加快排水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桶底面上连接有穿过无纺布过滤层伸入雨水口盖内的螺杆,所述螺杆顶端螺纹连接有套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理无纺布过滤层上的杂物时,通过套管向上拉出过滤桶,连同雨水口盖一起被取出,克服磁吸件与吸附件之间的吸引力向上拉动雨水口盖,拎住无纺布过滤层,即可取出,然后更换新的无纺布过滤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顶面上连接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增加工作人员手部与套管的接触面积,方便工作人员取出过滤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性面层旁还设置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上开设有贯穿路缘石宽度的圆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除了从排水层经过排水管排放至雨水口,还可从透水性面层经由圆孔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盖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减轻人行道路面的积水现象,降低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孔沿路缘石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圆孔的数目,进一步加快排水速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无纺布过滤层的设置,暴雨时雨水中携带杂物,如树叶、塑料袋、纸壳、食品垃圾、泥沙等,雨水通过雨水口盖流入过滤桶,再经过滤桶底面的第一透水孔排出,而雨水中夹杂的杂质残留在无纺布过滤层上,不会滞留堵塞在雨水口内,提高雨水口的防堵性能;2.通过凹槽与凸块的设置,雨水口盖压在延伸部上时,凸块卡嵌入凹槽,正好压住无纺布过滤层,实现对无纺布过滤层的固定;3.通过圆孔的设置,雨水除了从排水层经过排水管排放至雨水口,还可从透水性面层经由圆孔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盖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减轻人行道路面的积水现象,降低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展示雨水口盖与过滤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用于展示过滤桶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透水性面层;2、透水性整平层;3、排水层;31、雨水口;311、通水孔;312、雨水口盖;4、路基;5、路缘石;51、圆孔;6、过滤桶;61、第一透水孔;62、第二透水孔;63、延伸部;64、凹槽;641、磁吸件;65、无纺布过滤层;7、凸块;71、吸附件;8、螺杆;81、套管;82、拉环;9、隔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包括位于最顶面上透水性面层1,透水性面层1为若干透水砖砌筑而成。透水砖本身具有透水性能,能将人行道面的积水迅速排入地下并排出,加快排水速度。透水性面层1下方为透水性整平层2,透水性整平层2为中粗砂,厚度为3cm。透水性整平层2下为排水层3,排水层3为60mm厚的级配碎石层。排水层3下方为隔水层9,隔水层9为150mm厚、强度等级为C15的混凝土隔水层,隔水层9起到隔离防护、过滤排水的作用,既防止了细小颗粒流失,堵塞排水管口,又排出了积水。隔水层9下方即为路基4。排水层3通过排水管将水排至雨水口31,雨水口31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通。降雨时,雨水从透水性面层1流下,再从排水层3经过排水管排放至雨水口31。参照图1,人行道比车行道一般高出150mm~200mm,在人行道与车行道的高差连接处设置有路缘石5,本实施例中路缘石5就在透水性面层1旁,路缘石5的材质为麻石。路缘石5上沿路缘石5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圆孔51,圆孔51贯穿路缘石5的宽度,圆孔51沿路缘石5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雨水除了从排水层3经过排水管排放至雨水口31,还可从透水性面层1经由圆孔51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31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有效防止地面积水,提高行人出行的安全。参照图1与图2,雨水口31顶面开口处连接有圆形的雨水口盖312,雨水口盖312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呈腰形的通水孔311。雨水口31内架设有过滤桶6,过滤桶6的内径小于雨水口盖312的直径,过滤桶6的底面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61,过滤桶6的圆周侧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透水孔62,过滤桶6内设置有无纺布过滤层65。暴雨时雨水中携带杂物,如树叶、塑料袋、纸壳、食品垃圾、泥沙等,雨水通过雨水口盖312流入过滤桶6,再经过滤桶6底面的第一透水孔61、侧面的第二透水孔62排出,而雨水中夹杂的杂质残留在无纺布过滤层65上,不会滞留堵塞在雨水口31内,提高雨水口31的防堵性能。参照图2与图3,为了固定住无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性面层(1)、透水性整平层(2)、排水层(3)、隔水层(9)、路基(4)以及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雨水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31)顶面开口处连接有圆形的雨水口盖(312),所述雨水口盖(312)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通水孔(311),所述雨水口(31)内架设有过滤桶(6),所述过滤桶(6)的直径小于雨水口盖(312)的直径,所述过滤桶(6)的底面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61);所述过滤桶(6)顶面周向设置有一与过滤桶(6)同轴的环形的延伸部(63),所述过滤桶(6)内设置有无纺布过滤层(6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性面层(1)、透水性整平层(2)、排水层(3)、隔水层(9)、路基(4)以及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雨水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31)顶面开口处连接有圆形的雨水口盖(312),所述雨水口盖(312)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通水孔(311),所述雨水口(31)内架设有过滤桶(6),所述过滤桶(6)的直径小于雨水口盖(312)的直径,所述过滤桶(6)的底面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61);所述过滤桶(6)顶面周向设置有一与过滤桶(6)同轴的环形的延伸部(63),所述过滤桶(6)内设置有无纺布过滤层(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63)的顶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64),所述雨水口盖(312)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凹槽(64)卡嵌配合的凸块(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行道收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艳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