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证城专利>正文

换向扳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353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扳手结构,其包含:一扳手本体、一控制件、一掣齿件以及一棘轮件,该掣齿件是由内凹弧槽通过一轴栓连接一连动轴,再以该连动轴套设一弹性件并组入该控制件的轴柱的穿设孔内,使控制件切换操作时,能确实通过连动轴连动该掣齿件,同时通过轴栓形成一连动支点,提升掣齿件位移作动的顺畅度,更让弹性件能确实伸缩于该穿设孔内,避免变形或弹出的故障情况,进而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向扳手结构具有稳定操作与增加结构啮合强度的功效,以提高其耐用性。

Reversing wrench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向扳手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扳手,尤其是指一种换向扳手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技术中的一种换向扳手结构,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扳手50于一端组装有一旋转件60,且该旋转件60能于扳手50端进行旋转,借此扳动螺帽或螺栓进行锁紧与旋松的作业,该旋转件60的外缘设置有一齿环61,且该齿环61一侧对应齿合有一棘轮件70,而该棘轮件70能活动于扳手50内部的第一槽室51,该棘轮件70于齿合旋转件60的另一端面形成有一弧面71,另外该扳手50于第一槽室51处相通有第二槽室52,由该第二槽室52装设有一控制块80,且该控制块80开设有一插孔81,并于插孔81处装设有一弹簧82,并于弹簧82顶端套设有一抵套83,使抵套83受弹簧82的顶推而抵触于棘轮件70的弧面71处,借由控制块80控制抵套83选择将棘轮件70顶设于第一槽室51的不同侧,即能产生有单向驱动的扳动效果。详观上述已知技术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一、该棘轮件70与控制块80之间夹设有弹簧82与抵套83,且该抵套83一端受到弹簧82的顶推,而抵套83的另一端滑动抵压于棘轮件70的弧面71,当棘轮件70于扳手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向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具有一第一工作部以及一第二工作部,该第一工作部设有一装设孔以及一控制孔,该装设孔与该控制孔间相通设有一弧形掣齿槽;一控制件,该控制件具有一柄部以及一轴柱,该轴柱径向设有一阶状的穿设孔,并以该轴柱组设于该控制孔内;一掣齿件,容设于该弧形掣齿槽内,该掣齿件的一端面对该装设孔形成一弧形齿部,另一端则面对该控制孔形成一内凹弧槽,该内凹弧槽是通过一轴栓连接一连动轴,该连动轴还套有一弹性件,并将该弹性件随着该连动轴组设于该穿设孔内;一棘轮件,容设于该第一工作部的装设孔内,该棘轮件外缘形成一环齿部,并通过该环齿部与该掣齿件的弧形齿部啮合作动,而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具有一第一工作部以及一第二工作部,该第一工作部设有一装设孔以及一控制孔,该装设孔与该控制孔间相通设有一弧形掣齿槽;一控制件,该控制件具有一柄部以及一轴柱,该轴柱径向设有一阶状的穿设孔,并以该轴柱组设于该控制孔内;一掣齿件,容设于该弧形掣齿槽内,该掣齿件的一端面对该装设孔形成一弧形齿部,另一端则面对该控制孔形成一内凹弧槽,该内凹弧槽是通过一轴栓连接一连动轴,该连动轴还套有一弹性件,并将该弹性件随着该连动轴组设于该穿设孔内;一棘轮件,容设于该第一工作部的装设孔内,该棘轮件外缘形成一环齿部,并通过该环齿部与该掣齿件的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证城
申请(专利权)人:黄证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