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梅君专利>正文

一种固液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99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固液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液分离机,包括:料斗、分离单元、驱动机构、支撑单元、收集水箱及抽真空单元。分离单元设置在料斗下方;分离单元与支撑单元连接,且分离单元在支撑单元上可旋转;收集水箱与分离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抽真空单元与收集水箱连接;抽真空单元用于将收集水箱和分离单元抽真空为负压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固液分离机,通过分离单元将固液混合物挤压后,液体在分离单元内腔的负压的作用下快速透过分离单元进入分离单元内部,由于收集水箱也抽真空为负压状态,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从分离单元进入收集水箱,而固态物质直至被阻隔在分离。

A Solid-liquid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液分离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液分离
,特别涉及一种固液分离机。
技术介绍
在矿物加工等领域,物料存在固态物质颗粒与液体成分混合在一起的情况,通常需要对物料进行固液分离便于进一步处理。传统的固液分离方法通常采用过滤以及加压的方式实现,传统的固液分离方法存在过滤效率低、以及分离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滤效率低、以及分离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固液分离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固液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分离单元、驱动机构、支撑单元、收集水箱及抽真空单元;所述分离单元设置在所述料斗下方;所述分离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且所述分离单元在所述支撑单元上可旋转;所述收集水箱与所述分离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抽真空单元与所述收集水箱连接;所述抽真空单元用于将所述收集水箱和所述分离单元抽真空为负压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单元包括:第一内辊筒、第二内辊筒、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所述第一内辊筒及第二内辊筒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内辊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二内辊筒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为半封闭结构;所述第一外壳朝向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外壳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采用密封胶板进行密封,所述第一开口内侧的第一内辊筒及第二开口内侧的第二内辊筒裸露在外并通过间隙相互配合;所述密封胶板、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外侧固定有用于刮掉凝结的固态物质的刮板;所述第一内辊筒及第二内辊筒外部缠绕有耐刮滤布;所述第一内辊筒内部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一水道,所述第二内辊筒内部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二水道,所述第一内辊筒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水道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内辊筒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水道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辊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内侧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三水道,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辊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相连,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一轴承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水道与所述收集水箱连通;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辊筒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内侧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四水道,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辊筒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水道与所述第二水道相连,所述第四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二轴承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四水道与所述收集水箱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二电机及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减速器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座及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减速器及所述第二减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轴承及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旋转接头、第一耐压软管、第二旋转接头及第二耐压软管;所述第一旋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接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耐压软管与所述收集水箱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接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耐压软管与所述收集水箱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抽真空单元包括:罗茨风机及水循环真空泵;所述罗茨风机与所述收集水箱连接,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的一端与所述罗茨风机连接,另一端用于排出气体。进一步的,还包括:下料口对辊及第三电机;所述下料口对辊设置在所述料斗下料口的下方;所述下料口对辊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内辊筒和第二内辊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下料口对辊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固态物质收集槽;所述固态物质收集槽设置在所述分离单元的下方。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动阀及水泵;所述电动阀连接在所述收集水箱底部,用于排出所述收集水箱的水;所述电动阀连接在所述水泵与所述收集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固液分离机,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固液分离机,分离单元设置在料斗下方;分离单元与支撑单元连接,且分离单元在支撑单元上可旋转;收集水箱与分离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抽真空单元与收集水箱连接;抽真空单元用于将收集水箱和分离单元抽真空为负压状态。通过分离单元将固液混合物挤压后,液体在分离单元内腔的负压的作用下快速透过分离单元进入分离单元内部,由于收集水箱也抽真空为负压状态,液体可在负压的作用下从分离单元进入收集水箱,而固态物质直至被阻隔在分离单元表面,在外力的作用下刮落,固液分离效果好,而且分离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液分离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固液分离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内辊筒及第二内辊筒侧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1-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21-第一减速器,22-第二减速器,31-第一内辊筒,32-第二内辊筒,41-第一外壳,42-第二外壳,43-密封胶板,44-刮板,45-耐刮滤布,46-第一转轴,47-第三转轴,51-第一轴承,52-第二轴承,61-第一旋转接头,62-第二旋转接头,71-第一耐压软管,72-第二耐压软管,8-电动阀,9-罗茨风机,10-水循环真空泵,16-收集水箱,19-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液分离机,包括:料斗12、分离单元、驱动机构、支撑单元、收集水箱16、抽真空单元、第一旋转接头61、第一耐压软管71、第二旋转接头62、第二耐压软管72、下料口对辊13、第三电机14、固态物质收集槽及电动阀8及水泵19。其中,分离单元包括:第一内辊筒31、第二内辊筒32、第一外壳41、第二外壳42、第一转轴46、第二转轴、第三转轴47及第四转轴。其中:参见图1-图3,第一内辊筒31及第二内辊筒32并列设置在料斗12的下方;第一内辊筒31设置在第一外壳41的内侧,第二内辊筒32设置在第二外壳42的内侧。第一外壳41及第二外壳42为半封闭结构;第一外壳41朝向第二外壳4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外壳42朝向第一外壳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边缘采用密封胶板43进行密封,第一开口内侧的第一内辊筒31及第二开口内侧的第二内辊筒32裸露在外并通过间隙互相配合,固液混合物到达该间隙,通过第一内辊筒31及第二内辊筒32的加压实现固液分离。密封胶板43、第一外壳41及第二外壳42外侧固定有用于刮掉凝结的固态物质的刮板44;第一内辊筒31及第二内辊筒32外部缠绕有耐刮滤布45,耐刮滤布45用于对挤压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第一内辊筒31内部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一水道,第二内辊筒32内部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二水道,第一内辊筒3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第一水道连通的通孔,第二内辊筒32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第二水道连通的通孔;经过耐刮滤布45过滤后的水经过通孔进入第一内辊筒31内部的第一水道及第二内辊筒32内部的第二水道。第一转轴46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内辊筒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液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分离单元、驱动机构、支撑单元、收集水箱及抽真空单元;所述分离单元设置在所述料斗下方;所述分离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且所述分离单元在所述支撑单元上可旋转;所述收集水箱与所述分离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抽真空单元与所述收集水箱连接;所述抽真空单元用于将所述收集水箱和所述分离单元抽真空为负压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液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分离单元、驱动机构、支撑单元、收集水箱及抽真空单元;所述分离单元设置在所述料斗下方;所述分离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且所述分离单元在所述支撑单元上可旋转;所述收集水箱与所述分离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抽真空单元与所述收集水箱连接;所述抽真空单元用于将所述收集水箱和所述分离单元抽真空为负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包括:第一内辊筒、第二内辊筒、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所述第一内辊筒及第二内辊筒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内辊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二内辊筒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为半封闭结构;所述第一外壳朝向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外壳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采用密封胶板进行密封,所述第一开口内侧的第一内辊筒及第二开口内侧的第二内辊筒裸露在外并通过间隙相互配合;所述密封胶板、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外侧固定有用于刮掉凝结的固态物质的刮板;所述第一内辊筒及第二内辊筒外部缠绕有耐刮滤布;所述第一内辊筒内部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一水道,所述第二内辊筒内部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二水道,所述第一内辊筒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水道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内辊筒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水道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辊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内侧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三水道,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辊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道与所述第一水道相连,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一轴承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水道与所述收集水箱连通;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辊筒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内侧开设有贯穿两端的第四水道,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梅君
申请(专利权)人:曹梅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