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701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包括:第一盘,用于贴合左心室和室间隔,所述第一盘呈弧状;第二盘,用于贴合右心室和室间隔;腰部,连接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盘。将第一盘设置成弧状,使第一盘分别与左心室、室间隔进行弧形贴合,减少第一盘与左心室、第一盘与室间隔之间的剪切力,降低磨损,从而使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的两侧与左心室、室间隔的贴合性更好,利于组织再生内皮化,防止病人出现残余分流、溶血、附壁血栓并发症,继而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病人的痛苦。

Ventricular septal perforation occluder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
技术介绍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机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引致的心脏破裂中位于室间隔者约占10%。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资料中,室间隔穿孔的发生率为1.3%-2%。室间隔穿孔造成急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常在发病后短期内引致死亡。起病后25%的患者于24小时内死亡,50%在一周内死亡,70%于两周内死亡,发病后生存一个月以上者仅有20%。为了治疗室间隔穿孔一般采取干预治疗措施,该措施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治疗.内科药物治疗旨在改善症状和心功能准备,也是为下一步手术或介入治疗创造机会。自1957年Cooley首次报告成功修补心梗后室间隔穿孔以来,手术已成为该类疾病治疗的首选,但多数患者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不稳或处于休克状态,需IABP(Intra-aorticballoonpum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手术时仍存在争议。若患者发生急性室间隔穿孔,如经IABP(Intra-aorticballoonpum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内科治疗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可考虑急诊手术,但手术危险性大;若患者大面积心梗已发生心源性休克时,一般不考虑手术。对于某些患者需要进行创伤小的经皮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采用的封堵器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该种封堵器易导致残余分流、溶血、附壁血栓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封堵器导致残余分流、溶血、附壁血栓并发症的问题,提供一种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一种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包括:第一盘,用于贴合左心室和室间隔,所述第一盘呈弧状;第二盘,用于贴合右心室和室间隔;腰部,连接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盘。上述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在使用时,经心脏表面打孔,植入人体内,将第一盘贴合于左心室与室间隔之间,第二盘贴合于右心室与室间隔之间,腰部穿过室间隔穿孔,第一盘及第二盘用于封堵室间隔穿孔的两端,避免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对病人身体的创伤。将第一盘设置成弧状,使第一盘分别与左心室、室间隔进行弧形贴合,减少第一盘与左心室、第一盘与室间隔之间的剪切力,降低磨损,从而使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的第一盘与左心室、室间隔的贴合性更好,利于组织再生内皮化,防止病人出现残余分流、溶血、附壁血栓并发症,继而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贴合所述左心室的面为第一面,所述第一面的中部向所述第二盘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弧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状与左心室的外壁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盘贴合右心室的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面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的直径大于所述腰部的腰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腰部呈中部窄两端宽的结构,且由中部向两端圆滑过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盘、所述腰部均是由镍钛记忆合金编织定型的弹性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还包括阻流膜,所述阻流膜设置于所述弹性网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流膜包括第一阻流膜、第二阻流膜和第三阻流膜;所述第一阻流膜位于所述第一盘内,且形状与所述第一盘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阻流膜位于所述腰部内,所述第三阻流膜位于所述第二盘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还包括螺母头,所述螺母头固定于所述第二盘上,且凸出所述第二面,所述螺母头内设有用于连接输送杆的螺纹。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的剖面图;图2为传统封堵器剖面图。10、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100、第一盘,110、第一面;200、第二盘,210、第二面;300、腰部;400、阻流膜,410、第一阻流膜,420、第二阻流膜,430、第三阻流膜;500、螺母头,510、螺纹;20、传统封堵器;21、左盘,22、右盘,23、柱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为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剖面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10包括:第一盘100,用于贴合左心室和室间隔,所述第一盘100呈弧状;第二盘200,用于贴合右心室和室间隔;腰部300,连接所述第一盘100、所述第二盘200。上述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10在使用时,经心脏表面打孔,植入人体内,将第一盘贴合于左心室与室间隔之间,第二盘贴合于右心室与室间隔之间,腰部穿过室间隔穿孔,第一盘及第二盘用于封堵室间隔穿孔的两端,避免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对病人身体的创伤。将第一盘100设置成弧状,使第一盘100分别与左心室、室间隔进行弧形贴合,减少第一盘100与左心室、第一盘100与室间隔之间的剪切力,降低磨损,从而使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10与左心室、室间隔的贴合性更好,利于组织再生内皮化,防止病人出现残余分流、溶血、附壁血栓的并发症,继而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如图2为传统封堵器的剖面图。该传统封堵器20包括左盘21、右盘22和柱体23,左盘21和右盘22的结构相同,左盘21和右盘22为轴对称结构,穿过柱体23中心且垂直于柱体轴线的线为中线,该中线为对称轴,该种结构在起到封堵效果时,便于制造,节约成本。但经研究发现,心机梗塞后的病人左心室变大,呈对称结构的传统封堵器20在封堵时与左心室的剪切力增加,提高磨损,降低封堵器与左心室的贴合度,不利于组织再生内皮化,易出现残余分流、溶血、附壁血栓的并发症,不利于病人的治愈。病人在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手术中,残余分流、溶血、附壁血栓的并发症一般是介入封堵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在介入封堵手术时,由于有异物、封堵器封堵效果不好等均可导致以上并发症,患有心肌梗死的病人左心室变大,基于人体解剖学的左心室和右心室的结构,将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的第一盘设置成弧状,该弧状与室间隔穿孔的解剖尺寸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可提高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与左心室的贴合度,提高封堵效果,减少残余分流、溶血、附壁血栓并发症的出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100贴合所述左心室的面为第一面110,所述第一面110的中部向所述第二盘200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弧状。由于室间隔位于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室间隔中部明显凸向于右心室,因此在手术过程使用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10将室间隔穿孔封堵时,将第一面110设置成中部向第二盘200的方向凹陷,除使第一盘100的形状与左心室的外壁形状相符外,还能与室间隔的外壁形状相符,进而使第一盘100的外形与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解剖尺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10较难移位,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防止引发残余分流、溶血、附壁血栓的并发症,并能更好贴合室间隔穿孔。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状与左心室的外壁相匹配。为了得到更好的封堵效果,提高病人的手术治愈率,将第一盘100的形状设置成与左心室的外壁形状相同,使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10与左心室、室间隔穿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提高封堵能力。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盘200呈平面。第二盘200和第一盘100共同夹紧缺损的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包括:第一盘,用于贴合左心室和室间隔,所述第一盘呈弧状;第二盘,用于贴合右心室和室间隔;腰部,连接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包括:第一盘,用于贴合左心室和室间隔,所述第一盘呈弧状;第二盘,用于贴合右心室和室间隔;腰部,连接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贴合所述左心室的面为第一面,所述第一面的中部向所述第二盘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状与左心室的外壁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贴合右心室的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面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的直径大于所述腰部的腰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曹进肖建华王昂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启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