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毅专利>正文

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1639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包括吸引器头部和外接管道,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滤筒;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膨大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与吸引器头部连接,所述膨大段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其内壁上设有固定件;所述滤筒的前端开口,该滤筒通过固定件设置于膨大段内,且其前端抵紧膨大段的前端内壁,滤筒与膨大段的侧壁、膨大段的后端内壁间形成连通的液体通道,所述第二过渡段与外接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吸引器头部、外接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该装置后,可高效的回收利用手术中产生的骨泥骨屑,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避免手术过程中堵塞管道而影响手术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外科手术中,负压吸引器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器械。常规负压吸引器在实际使用中暴露了诸多瑕疵,例如在骨科手术中,特别是在关节置换手术中,需要大量无菌盐水冲洗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冲洗量一般在3000ml以上,负压吸引器在抽吸时候会将骨泥骨屑一同抽入管道内,造成堵塞而影响吸引器的正常工作,这给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些骨泥骨屑在医学上具有极大的价值,其正确的回植能够大大减少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概率,对于复杂及不稳定的关节置换也可极大地提高假体的长期稳定性,然而被吸入管道内的骨泥骨屑并不能被回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负压吸引器不能回收骨泥骨屑,还会造成吸引器堵塞。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包括吸引器头部和外接管道,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滤筒;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膨大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通过阀门与吸引器头部连接,所述膨大段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其内壁上设有固定件;所述滤筒的前端开口,该滤筒通过固定件设置于膨大段内,且其前端抵紧膨大段的前端内壁,滤筒的侧壁与膨大段的侧壁、滤筒的后端与膨大段的后端内壁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液体通道,所述第二过渡段与外接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前端通过阀门与吸引器头部连接、后端与外接管道连接,即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形成并联结构。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所述固定件设置于膨大段后端内壁上。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所述固定件为台阶状,固定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围绕滤筒外周间隔布置。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所述第一过渡段内设置有防反流装置。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所述防反流装置为防反流瓣膜。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所述膨大段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与第一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二分段与第二过渡段连接,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间螺纹连接,且两者间设置有密封圈。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前端通过三通阀与吸引器头部连接。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还包括盒体,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位于三通阀与外接管道之间的部分均设置于所述盒体内。本技术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中负压吸引器的头部连接两个管道形成并联结构,其中一个管道内设可拆卸的滤筒以收集骨泥骨屑,重新回收利用,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也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堵塞管道而影响手术进程;同时设置两个管道提高了回收组织的可利用率,无需二次对回收组织进行分离,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膨大段内底壁固定件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其包括吸引器头部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外接管道4和滤筒5。如图1所示,所述吸引器头部1通过一三通阀6同时与第一管道2的前端、第二管道3的前端连接,第一管道2的后端、第二管道2的后端均与所述的外部管道4连接,即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构成并联结构。外部管道4背离所述第一管道2的端部与一负压吸引器桶(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21、膨大段22和第二过渡段23。其中,所述第一过渡段21内设置有防反流装置24,作为优选,所述的防反流装置24为防反流瓣膜。该第一过渡段21与吸引器头部1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23与外接管道4连接。所述膨大段22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其内壁上设有固定件25;所述滤筒5的前端开口,该滤筒5通过固定件25设置于膨大段22内,且其前端抵紧膨大段22的前端内壁,滤筒5的侧壁与膨大段22的侧壁、滤筒5的后端与膨大段22的后端内壁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液体通道。更为详细地,如图2所示,所述膨大段22包括第一分段221和第二分段222,所述第一分段221与所述第一过渡段21连接,所述第二分段222与所述第二过渡段23连接,且第一分段221与第二分段222间通过螺纹连接,两者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6。如图3所示,所述的固定件25设置在膨大段22的后端内壁上,该固定件25呈台阶状,其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围绕滤筒5外周间隔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和滤筒5均设置为圆柱状,固定件25设置为四个,四个固定件25等间距地设置在膨大段22后端内壁的同一圆周上,在第一分段221和台阶状固定件25的压力作用下,滤筒5的两端被抵紧从而固定在膨大段22内。本装置在使用时,将外接管道4与一负压吸引桶连接。当手术过程中产生骨泥骨屑时,调节三通阀6,使吸引器头部1、第一管道2和外接管道4连通,启动负压吸引装置,骨泥骨屑随液体一起被抽吸进入到第一管道2内,经滤筒5后,在负压的作用下液体继续流入负压吸引桶,骨泥骨屑则留在滤筒5内。通过带有滤筒5的第一管道2的设置,有效避免了骨泥骨屑对吸引器造成堵塞,同时第一管道2的膨大段22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将其拆开后就可取出滤筒5,以便对其中的骨泥骨屑进行回收,用以后续回植。这样就可减少人造骨的使用,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防反流装置24的设置也避免了回收的骨泥骨屑反流至吸引器头部而堵塞三通阀6。手术过程中不会产生骨泥骨屑时,调节三通阀6使吸引器头部1、第二管道3和外部管道4连通后使用即可。该第二管道3的设置避免了其他液体或碎屑对第一管道2和滤筒5内的骨泥骨屑造成污染,从而无需二次分离即可对骨泥骨屑直接利用。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该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还包括盒体7,所述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位于三通阀6与外接管道4之间的部分均设置于所述盒体7内。通过盒体7就可以手持该装置,并使得其位于整个负压吸引器的最上游,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骨泥骨屑被污染的情况。本技术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包括吸引器头部和外接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滤筒;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膨大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通过阀门与吸引器头部连接,所述膨大段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其内壁上设有固定件;所述滤筒的前端开口,该滤筒通过固定件设置于膨大段内,且其前端抵紧膨大段的前端内壁,滤筒的侧壁与膨大段的侧壁、滤筒的后端与膨大段的后端内壁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液体通道,所述第二过渡段与外接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前端通过阀门与吸引器头部连接、后端与外接管道连接,即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形成并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包括吸引器头部和外接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滤筒;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膨大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通过阀门与吸引器头部连接,所述膨大段为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其内壁上设有固定件;所述滤筒的前端开口,该滤筒通过固定件设置于膨大段内,且其前端抵紧膨大段的前端内壁,滤筒的侧壁与膨大段的侧壁、滤筒的后端与膨大段的后端内壁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液体通道,所述第二过渡段与外接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前端通过阀门与吸引器头部连接、后端与外接管道连接,即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形成并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置于膨大段的后端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
申请(专利权)人:李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