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流水状态下的挺水植物定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395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流水状态下的挺水植物定根器,包括上开口结构的凹形漏网,所述凹形漏网的上开口为向外延伸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耳板,凹形漏网的上开口处扣合有环形盖,所述环形盖的内环口处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弹性阻片,多个所述弹性阻片均沿径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解决了河道蓄水期水位变幅大的情况下种植难的问题,还可以呈规模化种植,使挺水植物短期内快速成景,成活率高且成本较低,此外,由于挺水植物的根系可直接生长于水系中,无土栽植,因而无污染,生态环保效果显著,并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Root Fixer for Outburst Plants in Flow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流水状态下的挺水植物定根器
本技术涉及植物定根器,尤其是涉及适于流水状态下的挺水植物定根器。
技术介绍
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工湿地、跌水堰、假山水池等景观水环境工程得到广泛应用。为改善上述景观水环境的水质,通常在上述景观水环境中种植挺水植物。但是,挺水植物在流水状态难以定根成活,究其原因是挺水植物的施工工序对水位与栽植技术的要求较为严格,施工难度大,因而亟需解决流水状态下挺水植物的生存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流水状态下的挺水植物定根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适于流水状态下的挺水植物定根器,包括上开口结构的凹形漏网,所述凹形漏网的上开口为向外延伸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耳板,凹形漏网的上开口处扣合有环形盖,所述环形盖的内环口处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弹性阻片,多个所述弹性阻片均沿径向设置。所述上开口结构的凹形漏网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翻边上沿周向设置有三个连接耳板,每个所述连接耳板上均开设有螺孔。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解决了河道蓄水期水位变幅大的情况下种植难的问题,还可以呈规模化种植,使挺水植物短期内快速成景,成活率高且成本较低,此外,由于挺水植物的根系可直接生长于水系中,无土栽植,因而无污染,生态环保效果显著,并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三个所述挺水植物定根器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适于流水状态下的挺水植物定根器,包括圆柱形上开口结构的凹形漏网1,凹形漏网1的上开口为向外延伸的翻边2结构;翻边2上沿周向设置有三个连接耳板3,每个连接耳板3上均开设有螺孔4。凹形漏网1的上开口处扣合有环形盖5,环形盖5的内环口处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弹性阻片6,多个弹性阻片6均沿径向设置。本技术使用操作时,结合河道景观种植区域设置种植池,池内覆30—50mm种植土,并加盖无纺布,布上覆粒径150—300mm卵石以防止水流冲刷。首先将挺水植物根系穿过弹性阻片6装填凹形漏网1内,加装卵石固定根系并增强自重。然后将三个挺水植物定根器通过螺丝7拼装成组,如图3所示;根据植物习性分组、分模块栽植于种植池中,借助螺丝7插入种植土中,起到固定植物根系的同时减少流水冲击和栽植难度,大大增加了植物根系的生长机会和空间,简化了挺水植物种植工序,提高了挺水植物成活率。挺水植物在经过一个生长期、达到根系生长繁茂、植株健壮稳定后,可将环形盖5和螺丝拆除,恢复自然状生长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流水状态下的挺水植物定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开口结构的凹形漏网,所述凹形漏网的上开口为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耳板,凹形漏网的上开口处扣合有环形盖,所述环形盖的内环口处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弹性阻片,多个所述弹性阻片均沿径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流水状态下的挺水植物定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开口结构的凹形漏网,所述凹形漏网的上开口为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耳板,凹形漏网的上开口处扣合有环形盖,所述环形盖的内环口处沿周向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苹马彦胡丽香任鹏李勤英尚磊孙丽娜高树林曹平伟张方方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