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扦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1383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扦插方法,包括扦插场地选择、扦插枝条的选择、扦插的基质、插条的剪切及预处理、插塘的准备、扦插、管护、移栽等八个步骤。发明专利技术为适合于云南干热地区的辣木扦插繁育技术,且繁殖期限短,在10d后插穗形成愈伤组织,在15d后开始形成须根。与常规方法相比,辣木扦插繁育时,繁育期限短,形成的侧根数量多,根长较长,扦插存活率高达85‑90%。同时,插穗芽点发育正常,种苗枝叶茂密,出苗整齐。

A Cutting Method of Moringa oleifera in Dry-hot Valley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扦插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扦插育苗
,具体涉及一种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扦插方法。
技术介绍
辣木(MoringaoleiferaLam)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原产印度北部。由于辣木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矿质元素及活性酶类物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餐饮、工业、医学、美容保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目前,我国辣木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以及台湾地区,而辣木具有喜温、耐干旱、生长迅速等特点,云南热区现已成为我国辣木的主产区,占全国辣木栽培面积的60%以上。因种子育苗存在性状不稳定、抗性差等问题,辣木多以扦插进行繁殖为主。辣木扦插繁殖主要采用嫩枝或一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在土壤、沙床或基质中扦插。但以上方法应用于云南热区时,均会出现假发芽高、生根率低以及肉质根易腐烂等问题。同时,云南干热区周年平均温度较高,气候干燥,空气湿度较小,蜡封顶部芽点时,蜡易融化造成插穗芽点失水干枯,引起扦插时存活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云南干热区辣木扦插过程中,插穗芽点已干枯死亡、生根率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根效果好,适合云南干热区的辣木扦插繁育的方法。一种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扦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扦插场地选择:在大棚内,选择地势平缓区域,用彩钢瓦建造长3m、宽1.2m、高4.5m的扦插棚;(2)扦插枝条的选择:选择健康无虫害2年生及其2年以上,直径4cm的无病虫害的生木质化枝条作为扦插枝条;(3)扦插的基质:选择长3cm,宽1.2cm,高45cm的塑料盆作为育苗床,用海南产椰糠基质,提前淋水泡发至表面抖落松散,之后填充入塑料盆内,并用木板将表面刮平;最后用1:600的多菌灵(或农用红霉素)溶液进行沙床消毒;(4)插条的剪切及预处理:剪取长度60-70cm的枝条,并将生物学下端截为楔形或将生物学下端截平;在插条的生物学上端的剪口处用黑塑料薄膜包裹,生物学下端先用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消毒;(5)插塘的准备:基质比较松软,可先用小铁铲或手挖好孔10×15cm,扦插后浇好水保持基质湿度;(6)扦插:辣木扦插繁育,主要选择在每年8-10月份进行,时间以傍晚4点-6点为宜,垂直插入已准备好的基质里,枝条插入土中10-15cm;(7)管护:云南干热区8-10月份,温度较高、湿度小,扦插后应及时做好遮光、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棚内温度以20℃~30℃为宜,温度超过35℃时,可在苗床顶部区域加盖一层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以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及时增加拱棚内湿度,湿度以减少插穗的蒸腾失水;扦插时浇足水分后,每隔5-7d浇水一次,保证基质含水率在80%即可;每隔20d用病害药剂喷雾,并即使清除育苗床内杂草;(8)移栽:待插穗生根后,揭去遮阳网,继续管理苗木嫩枝至50-80cm,且长势整齐时,即可出圃移栽。该方法包括扦插环境控制、扦插枝条、扦插基质选择、扦插枝条处理方式和扦插方式。所述扦插环境控制是通过小拱棚,石棉瓦,遮阳网控制扦插区域的温度、湿度;扦插枝条选择是选择两年及其两年以上生长直径在4cm的半木质化的枝条作为育苗扦插枝条;处理插条的地上部分的剪口处用黑塑料薄膜包裹,从而减少水分流失,使其更好的生根,以不损害树皮为优;所述的扦插方式是垂直插入已准备好的基质里,枝条插入土中10-15cm。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为适合于云南干热地区的辣木扦插繁育技术,且繁殖期限短,在10d后插穗形成愈伤组织,在15d后开始形成须根。与常规方法相比,辣木扦插繁育时,繁育期限短,形成的侧根数量多,根长较长,扦插存活率高达85-90%。同时,插穗芽点发育正常,种苗枝叶茂密,出苗整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扦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扦插场地选择:在大棚内,选择地势平缓区域,用彩钢瓦建造长3m、宽1.2m、高4.5m的扦插棚;(2)扦插枝条的选择:选择健康无虫害2年生及其2年以上,直径4cm的无病虫害的生木质化枝条作为扦插枝条;(3)扦插的基质:选择长3cm,宽1.2cm,高45cm的塑料盆作为育苗床,用海南产椰糠基质,提前淋水泡发至表面抖落松散,之后填充入塑料盆内,并用木板将表面刮平;最后用1:600的多菌灵(或农用红霉素)溶液进行沙床消毒;(4)插条的剪切及预处理:剪取长度60cm的枝条,并将生物学下端截为楔形或将生物学下端截平;在插条的生物学上端的剪口处用黑塑料薄膜包裹,生物学下端先用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消毒;(5)插塘的准备:基质比较松软,可先用小铁铲或手挖好孔10×15cm,扦插后浇好水保持基质湿度;(6)扦插:辣木扦插繁育,主要选择在每年8月份进行,时间以傍晚4点为宜,垂直插入已准备好的基质里,枝条插入土中10cm;(7)管护:云南干热区8月份,温度较高、湿度小,扦插后应及时做好遮光、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棚内温度以20℃(夜)~30℃(昼)为宜,温度超过35℃时,可在苗床顶部区域加盖一层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以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及时增加拱棚内湿度,湿度以减少插穗的蒸腾失水;扦插时浇足水分后,每隔5d浇水一次,保证基质含水率在80%即可;每隔20d用病害药剂喷雾,并即使清除育苗床内杂草;(8)移栽:待插穗生根后,揭去遮阳网,继续管理苗木嫩枝至50cm,且长势整齐时,即可出圃移栽。实施例2:一种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扦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扦插场地选择:在大棚内,选择地势平缓区域,用彩钢瓦建造长3m、宽1.2m、高4.5m的扦插棚;(2)扦插枝条的选择:选择健康无虫害2年生及其2年以上,直径4cm的无病虫害的生木质化枝条作为扦插枝条;(3)扦插的基质:选择长3cm,宽1.2cm,高45cm的塑料盆作为育苗床,用海南产椰糠基质,提前淋水泡发至表面抖落松散,之后填充入塑料盆内,并用木板将表面刮平;最后用1:600的多菌灵(或农用红霉素)溶液进行沙床消毒;(4)插条的剪切及预处理:剪取长度70cm的枝条,并将生物学下端截为楔形或将生物学下端截平;在插条的生物学上端的剪口处用黑塑料薄膜包裹,生物学下端先用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消毒;(5)插塘的准备:基质比较松软,可先用小铁铲或手挖好孔10×15cm,扦插后浇好水保持基质湿度;(6)扦插:辣木扦插繁育,主要选择在每年10月份进行,时间以傍晚6点为宜,垂直插入已准备好的基质里,枝条插入土中10-15cm;(7)管护:云南干热区10月份,温度较高、湿度小,扦插后应及时做好遮光、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棚内温度以20℃(夜)~30℃(昼)为宜,温度超过35℃时,可在苗床顶部区域加盖一层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以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及时增加拱棚内湿度,湿度以减少插穗的蒸腾失水;扦插时浇足水分后,每隔7d浇水一次,保证基质含水率在80%即可;每隔20d用病害药剂喷雾,并即使清除育苗床内杂草;(8)移栽:待插穗生根后,揭去遮阳网,继续管理苗木嫩枝至80cm,且长势整齐时,即可出圃移栽。对比实验:试验于2019年开展,选择在大棚内地势平缓区域的扦插棚内,选择2年生及其2年以上,直径4cm的无病虫害的生木质化枝条作为扦插枝条。用海南产椰糠基质,提前淋水泡发,表面抖落松散、刮平。插条的70cm,并将插口端截平。一种处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扦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扦插场地选择:在大棚内,选择地势平缓区域,用彩钢瓦建造长3m、宽1.2m、高4.5m的扦插棚;(2)扦插枝条的选择:选择健康无虫害2年生及其2年以上,直径4cm的无病虫害的生木质化枝条作为扦插枝条;(3)扦插的基质:选择长3cm,宽1.2cm,高45cm的塑料盆作为育苗床,用海南产椰糠基质,提前淋水泡发至表面抖落松散,之后填充入塑料盆内,并用木板将表面刮平;最后用1:600的多菌灵或农用红霉素溶液进行沙床消毒;(4)插条的剪切及预处理:剪取长度60‑70cm的枝条,并将生物学下端截为楔形或将生物学下端截平;在插条的生物学上端的剪口处用黑塑料薄膜包裹,生物学下端先用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消毒;(5)插塘的准备:基质比较松软,可先用小铁铲或手挖好孔10×15cm,扦插后浇好水保持基质湿度;(6)扦插:辣木扦插繁育,选择在每年8‑10月份进行,时间以傍晚4点‑6点为宜,垂直插入已准备好的基质里,枝条插入土中10‑15cm;(7)管护:云南干热区8‑10月份,温度较高、湿度小,扦插后应及时做好遮光、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棚内温度以20℃~30℃为宜,温度超过35℃时,可在苗床顶部区域加盖一层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以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及时增加拱棚内湿度,湿度以减少插穗的蒸腾失水;扦插时浇足水分后,每隔5‑7d浇水一次,保证基质含水率在80%即可;每隔20d用病害药剂喷雾,并即使清除育苗床内杂草;(8)移栽:待插穗生根后,揭去遮阳网,继续管理苗木嫩枝至50‑80cm,且长势整齐时,即可出圃移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的扦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扦插场地选择:在大棚内,选择地势平缓区域,用彩钢瓦建造长3m、宽1.2m、高4.5m的扦插棚;(2)扦插枝条的选择:选择健康无虫害2年生及其2年以上,直径4cm的无病虫害的生木质化枝条作为扦插枝条;(3)扦插的基质:选择长3cm,宽1.2cm,高45cm的塑料盆作为育苗床,用海南产椰糠基质,提前淋水泡发至表面抖落松散,之后填充入塑料盆内,并用木板将表面刮平;最后用1:600的多菌灵或农用红霉素溶液进行沙床消毒;(4)插条的剪切及预处理:剪取长度60-70cm的枝条,并将生物学下端截为楔形或将生物学下端截平;在插条的生物学上端的剪口处用黑塑料薄膜包裹,生物学下端先用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消毒;(5)插塘的准备:基质比较松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红山金杰韩学琴罗会英廖承飞范建成杨龙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