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26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包括上外壳、下外壳、防滑座、插孔槽、挡板、指示灯和复位弹簧,所述上外壳的下部安装有下外壳,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连接部位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座,所述上外壳上设置有插孔槽,所述插孔槽的内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复位弹簧上,所述复位弹簧通过设置的第一插杆与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通过固定轴与上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通过设置的上外壳、下外壳、防滑座、插孔槽、挡板、指示灯和复位弹簧,解决了外界异物容易进入插孔中,导致转换器接触不良,不便于了解转换器是否正常导电的问题。

A Plug Converter with Three Plugs and Two Plugs to Prevent Foreign Obj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
,具体为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
技术介绍
从商用电源供给电力的电器,是将插头连接在电源插座来使用。商用电源的规格银使用国家或地区而有所不同,除了电压与频率之外,插座的插入孔于插入此插入孔的插头的形状亦有所不同。目前世界上的插头、插座标准还没有统一,主要的插头、插座标准有国标、英标、美标、印标、德标。而现在,跨国旅游,跨国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人们在这些活动中不免要随身带一些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充电器之类的用电产品,但是由于各国标准不同,这就给人们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带来不便。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将一国标准的插头转换成适配另一国标准插座的插头转换器。但是,现有的插头转换器具有以下不足:1.外界异物容易进入插孔中,导致转换器接触不良;2.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不便于了解转换器是否正常导电。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解决了外界异物容易进入插孔中,导致转换器接触不良,不便于了解转换器是否正常导电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包括上外壳、下外壳、防滑座、插孔槽、挡板、指示灯和复位弹簧,所述上外壳的下部安装有下外壳,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连接部位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座,所述上外壳上设置有插孔槽,所述插孔槽的内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复位弹簧上,所述复位弹簧通过设置的第一插杆与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通过固定轴与上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上设置有第二插杆,所述上外壳的外壁上安装有指示灯。优选的,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尺寸相同,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相契合,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且固定螺栓分布在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四角位置处。优选的,所述下外壳上安装有接地插片,所述接地插片右侧的下外壳上安装有导电插片,所述接地插片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标识区。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尺寸大于插孔槽的尺寸,所述插孔槽和挡板的竖向对称轴在同一垂线上,所述挡板位于插孔槽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直接套装在固定轴上,所述第一插杆设置在复位弹簧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插杆位于复位弹簧的左右两端,且第二插杆安置在上外壳内壁上设置的安置槽中。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均通过固定座与上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的外径小于复位弹簧的内径。(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插孔槽、挡板、复位弹簧和固定轴,在插入插头时,插头上的金属片插入插孔槽,并推动挡板下向下转动,复位弹簧随同挡板转动在固定轴产生相应的形变,拔掉插头时,挡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在固定轴上转动复位,挡板回到初始的位置将插孔槽挡住,放置外界杂物进入插孔槽,保持转换器内部导电的通畅,提升转换器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转换器的损毁率,延长使用寿命,解决了外界异物容易进入插孔中,导致转换器接触不良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指示灯,使用时直接将该转换器插入三孔的插座中,指示灯运行发光表示转换器通电正常,指示灯不亮表示转换器处于接触不良或断电状态,便于使用者快速的了解转换器是否正常的运行,为使用带来极大的便捷,提升了使用的舒适度,解决了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不便于了解转换器是否正常导电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挡板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转轴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4中复位弹簧和固定轴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上外壳;2、下外壳;3、防滑座;4、接地插片;5、导电插片;6、固定螺栓;7、标识区;8、插孔槽;9、挡板;10、指示灯;11、复位弹簧;12、固定轴;13、第一插杆;14、第二插杆;15、安置槽;16、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包括上外壳1、下外壳2、防滑座3、插孔槽8、挡板9、指示灯10和复位弹簧11,上外壳1的下部安装有下外壳2,下外壳2上安装有接地插片4,接地插片4右侧的下外壳2上安装有导电插片5,接地插片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标识区7,上外壳1与下外壳2连接部位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座3,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尺寸相同,上外壳1与下外壳2相契合,上外壳1和下外壳2之间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连接,且固定螺栓6分布在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四角位置处,上外壳1上设置有插孔槽8,插孔槽8的内部安装有挡板9,挡板9的尺寸大于插孔槽8的尺寸,插孔槽8和挡板9的竖向对称轴在同一垂线上,挡板9位于插孔槽8的正下方,挡板9安装在复位弹簧11上,复位弹簧11通过设置的第一插杆13与挡板9的左侧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1通过固定轴12与上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轴12的两端均通过固定座16与上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轴12的外径小于复位弹簧11的内径,复位弹簧11上设置有第二插杆14,复位弹簧11直接套装在固定轴12上,第一插杆13设置在复位弹簧11的中间位置处,第二插杆14位于复位弹簧11的左右两端,且第二插杆14安置在上外壳1内壁上设置的安置槽15中,上外壳1的外壁上安装有指示灯10。工作原理:使用时直接将该转换器插入三孔的插座中,指示灯10运行发光表示转换器通电正常,指示灯10不亮表示转换器处于接触不良或断电状态,在插入插头时,插头上的金属片插入插孔槽8,并推动挡板9下向下转动,复位弹簧11随同挡板9转动在固定轴12产生相应的形变,拔掉插头时,挡板9在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在固定轴12上转动复位,挡板9回到初始的位置将插孔槽8挡住,放置外界杂物进入插孔槽8。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上外壳1、下外壳2、防滑座3、插孔槽8、挡板9、指示灯10和复位弹簧11,解决了外界异物容易进入插孔中,导致转换器接触不良,不便于了解转换器是否正常导电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包括上外壳(1)、下外壳(2)、防滑座(3)、插孔槽(8)、挡板(9)、指示灯(10)和复位弹簧(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的下部安装有下外壳(2),所述上外壳(1)与下外壳(2)连接部位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座(3),所述上外壳(1)上设置有插孔槽(8),所述插孔槽(8)的内部安装有挡板(9),所述挡板(9)安装在复位弹簧(11)上,所述复位弹簧(11)通过设置的第一插杆(13)与挡板(9)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1)通过固定轴(12)与上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1)上设置有第二插杆(14),所述上外壳(1)的外壁上安装有指示灯(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包括上外壳(1)、下外壳(2)、防滑座(3)、插孔槽(8)、挡板(9)、指示灯(10)和复位弹簧(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的下部安装有下外壳(2),所述上外壳(1)与下外壳(2)连接部位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座(3),所述上外壳(1)上设置有插孔槽(8),所述插孔槽(8)的内部安装有挡板(9),所述挡板(9)安装在复位弹簧(11)上,所述复位弹簧(11)通过设置的第一插杆(13)与挡板(9)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1)通过固定轴(12)与上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1)上设置有第二插杆(14),所述上外壳(1)的外壁上安装有指示灯(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插转两插的防进异物的插头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尺寸相同,所述上外壳(1)与下外壳(2)相契合,所述上外壳(1)和下外壳(2)之间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连接,且固定螺栓(6)分布在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四角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看恺骆勇徐敏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美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