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739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属于边坡支护领域的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墙身和墙背,墙身底端设有底板基础,底板基础上部均匀设有竖向插筋,所述底板基础底端设有垫层,所述墙身中部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暗梁,钢筋混凝土暗梁中部设有插筋,所述墙身顶端设有压顶石材,所述墙身中部设置有三排泄水孔,最低排泄水孔底端设有隔水层,最上排泄水孔顶端设有胶泥层,所述泄水孔右端的进水口设置有反滤层,所述墙背中部设置有衡重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墙体强度,防止墙体形成整体纵向变形裂缝,提高了墙体稳定性,同时不改变墙体的外观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大大提高墙体整体稳定性、安全性。

A Deformation and Crack-proof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边坡支护领域的支护结构
,具体是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
技术介绍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工程建设逐步由平原向山区转移,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形成的人工边坡逐渐增多,一些高填土边坡也随之不断出现。重力挡土墙以其施工灵活、工艺简单、材料易得、成本低等优势在填土边坡治理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挡土墙由于体积、重量都大,沉降量往往较大、易变形,墙体常常产生纵向变形裂缝,影响墙体结构的稳定,甚至可能出现倒塌现象,因此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为了解决上述墙体易产生纵向变形裂缝,提供一种在主体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墙体纵向抗剪强度,增强墙体结构及稳定性的一种结构,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工程效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包括墙身和墙背,墙身底端设有底板基础,底板基础上部均匀设有第一插筋,所述底板基础底端设有垫层,所述墙身中部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暗梁,钢筋混凝土暗梁中部设有第二插筋,所述墙身顶端设有压顶石材,所述墙身中部设置有三排泄水孔,最低排泄水孔底端设有隔水层,最上排泄水孔顶端设有胶泥层,所述泄水孔右端的进水口设置有反滤层,所述墙背中部设置有衡重平台。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墙身为浆砌块石所砌成的筑体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插筋插入到底板基础的深度不小于0.6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垫层为碎石混凝土层,厚度为0.1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顶石材宽度为0.6m,厚度为0.2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滤层为砂、卵石堆积而成,且厚度不小于0.3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胶泥层厚度为0.3-0.5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水层为黏土层。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墙身中部沿着墙体方向每隔15m设置有一道宽度为0.2m的沉降伸缩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结构合理,设计新颖,主要为适用于边坡支挡结构,特别是高边坡重力式挡土墙中,在中部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暗梁,将大大提高墙体强度,防止墙体形成整体纵向变形裂缝,提高了墙体稳定性,同时不改变墙体的外观结构,通过本技术,可大大提高墙体整体稳定性、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垫层、2-底板基础、3-第一插筋、4-泄水孔、5-墙身、6-钢筋混凝土暗梁、7-第二插筋、8-压顶石材、9-隔水层、10-反滤层、12-衡重平台、13-胶泥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包括墙身5和墙背,所述墙身5为浆砌块石所砌成的筑体结构,墙身5底端设有底板基础2,底板基础2上部均匀设有第一插筋3,所述第一插筋3插入到底板基础2的深度不小于0.6m,所述底板基础2底端设有垫层1,所述垫层1为碎石混凝土层,厚度为0.1m,所述墙身5中部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暗梁6,钢筋混凝土暗梁6中部设有第二插筋7,所述墙身5顶端设有压顶石材8,所述压顶石材8宽度为0.6m,厚度为0.2m,所述墙身5中部设置有三排泄水孔4,最低排泄水孔4底端设有隔水层9,所述隔水层9为黏土层,最上排泄水孔4顶端设有胶泥层13,所述胶泥层13厚度为0.3-0.5m,所述泄水孔4右端的进水口设置有反滤层10,所述反滤层10为砂、卵石堆积而成,且厚度不小于0.3m,所述墙背中部设置有衡重平台12。所述底板基础2,施工时,对基槽进行平整后,底部设置厚0.1m层碎石混凝土的垫层1,再采用C30混凝土现浇,厚度不小于60cm,内配C16@200钢筋,箍筋直径B8钢筋,间距200mm,顶部设置设计C14@350的第二插筋3,钢筋进入底板长度为35cm(25d),外露长度35cm(25d),砌筑时需用砂浆保护。所述墙身5采用块石及混凝土材料,应质地均匀、强度符合要求,并具耐风化和抗侵蚀性能。块石应大致方正,其厚度应不小于0.15m,宽度和长度相应厚度的1.5-2.0倍和1.5~3.0倍较适合。石料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混凝土为C25,砂浆强度等级为M10。根据分段开挖布置砌筑工作面,一般每段长度不宜超30m,待砌筑好后进行下一段开挖,再进行砌筑。砂浆使用经试验确定的配合比,严格采用重量比配料,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砌筑石块在使用前浇水湿润,石料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修凿干净。砌筑基础第一层砌块前,如基底为岩石,应将基底表面清扫、湿润,再坐浆砌筑。采用坐浆法砌筑,砌体应分段分层砌筑,分段长度一般不超过10m,分段位置宜尽量设在沉降缝处,各砌筑段水平缝应大致水平,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不宜超过1.2m。砌筑时横向、竖向双挂线,各砌层的石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贴铺或脱空,底浆铺满。砌筑上层砌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严禁由基坑上方往砌体上扔石块或砂浆,避免冲击砌体。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砌体表面应加以清扫并洒水湿润。石块应分层砌筑,2~3层砌块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个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水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转角石应选择较为方正和尺寸较大的石块,并长短相间地与里层砌块咬接,浆砌片石砌缝宽度为2-3cm。较大的石块应放置在下层且大面朝下,石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敲掉,墙体砌筑完成后,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包括墙身(5)和墙背,墙身(5)底端设有底板基础(2),底板基础(2)上部均匀设有第一插筋(3),所述底板基础(2)底端设有垫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身(5)中部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暗梁(6),钢筋混凝土暗梁(6)中部设有第二插筋(7),所述墙身(5)顶端设有压顶石材(8),所述墙身(5)中部设置有三排泄水孔(4),最低排泄水孔(4)底端设有隔水层(9),最上排泄水孔(4)顶端设有胶泥层(13),所述泄水孔(4)右端的进水口设置有反滤层(10),所述墙背中部设置有衡重平台(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包括墙身(5)和墙背,墙身(5)底端设有底板基础(2),底板基础(2)上部均匀设有第一插筋(3),所述底板基础(2)底端设有垫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身(5)中部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暗梁(6),钢筋混凝土暗梁(6)中部设有第二插筋(7),所述墙身(5)顶端设有压顶石材(8),所述墙身(5)中部设置有三排泄水孔(4),最低排泄水孔(4)底端设有隔水层(9),最上排泄水孔(4)顶端设有胶泥层(13),所述泄水孔(4)右端的进水口设置有反滤层(10),所述墙背中部设置有衡重平台(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身(5)为浆砌块石所砌成的筑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开裂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筋(3)插入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和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