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3949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属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内墙和外墙,底板将内墙和外墙连为一体,内墙和外墙中部分别设有泄水孔,内墙右端均匀设有伸缩缝,内墙右端中部与外墙左侧顶端之间间隔安装有横向支撑梁,内墙左端设有回填土,内墙与外墙底端之间的底板上侧的凹槽内设有种植土,外墙和内墙左侧沿墙面中部设有砂砾石过滤层,外墙右端底侧设有种植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其施工方法,设计挡土墙结构尺寸;设计钢筋混凝土挡墙;种植土回填;回填土回填;绿化:墙面绿化宜采用“上爬下挂”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保证了墙体强度,同时避免了传统浆砌块石挡墙重复性砌筑,减少了人工成本,缩短了工期。

A gravity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of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st-in-situ reinforced concrete gravity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lope support,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an inner wall and an outer wall. The bottom plate integrates the inner wall and an outer wall. The middle part of the inner wall and the outer wall are separately provided with water drainage holes,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inner wall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expansion joints. A transverse supporting beam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inner wall and the left top of the outer wall,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inner wall. There is backfill soil, planting soil i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bottom plate between the inner wall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outer wall, sand gravel filter layer is arranged in the left side of the outer wall and gravel filter layer in the middle of the wall, plant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ide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outer wall;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designs the structural size of the retaining wall; designs reinforced concrete retaining wall; planting soil backfill; backfill; afforestation: the wall is suitable for mining. Use \climb up and hang down\ mode. The invention ensures the wall strength by using the streng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voids the repetitive masonry of traditional masonry block stone retaining wall, reduces the labor cost and shortens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支护
,具体是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重力式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半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浇筑。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所以,重力式挡土墙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边坡工程支挡过程中,最为常见支挡结构为重力式挡土墙,传统重力式挡土墙多采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必须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才能满足抗滑、抗剪、抗倾覆等要求,因此重力式挡土墙的砌体体积往往较大,施工工期较长,成本较高,同时基础开挖量较大,往往需处理较多弃土,且砌筑体墙面高陡,难以复绿,其视觉景观往往不佳。因此,传统重力式挡土墙缺点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提供一种在保证安全前提条件下,施工便捷、成本低、减少弃土、易于绿化的新型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工程效益和环境效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底板、内墙和外墙,所述底板将内墙和外墙连为一体,所述内墙和外墙中部分别设有泄水孔,所述内墙右端均匀设有伸缩缝,所述内墙右端中部与外墙左侧顶端之间间隔安装有横向支撑梁,所述内墙左端设有回填土,所述内墙与外墙底端之间的底板上侧的凹槽内设有种植土,外墙和内墙左侧沿墙面中部设有砂砾石过滤层,所述外墙右端底侧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右端设有坡脚排水沟。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墙右侧边缘种植有爬藤植物。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墙右侧边缘种植有柔软植物。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种植槽内部种植有灌木绿化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墙与外墙之间的上侧底板上端种植有乔木。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设计挡土墙结构尺寸:根据土压力对挡墙结构进行简化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合理选择墙体厚度及配筋、底板宽度、横向支撑梁间距等参数,设计时墙体为“凹”形断面,内高外低,成阶梯状,凹槽深度、宽度根据墙体总体高差及土压力大小进行设计确定,同时在外墙的墙脚设置小的种植槽及坡脚排水沟;(2)、设计钢筋混凝土挡墙:根据设计位置和尺寸进行放样,按照设计选择的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埋深,对基槽进行开挖、平整,待基槽验收合格后,按照放样位置进行钢筋制作、安装及墙体制模,并按设计混凝土规格进行现浇;(3)、种植土回填:墙体槽内回填种植土,下部土体应进行压实,保证墙体具备足够的重度,种植土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4)、回填土回填:墙后回填土应分层压实,并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砂砾石过滤层,保障排水畅通;(5)、绿化:墙后回填后,按照设计配置树种进行绿化,墙面绿化宜采用“上爬下挂”方式,即内侧种植爬藤植物向上攀爬生长,外侧种植枝条细长的柔软植物向下垂挂生长,中部种植一排乔木,墙脚种植槽种植一排灌木绿化带以遮挡墙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所述现浇混凝土的不低于C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墙体断面设计采用中空的凹槽断面结构,墙体内高外低,呈阶梯状,墙体结构主要由内墙、外墙、底板及横向支撑梁等几部分组成,墙体现浇为一体形成整体结构,凹槽内回填种植土后进行立体绿化。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保证了墙体强度,同时避免了传统浆砌块石挡墙重复性砌筑,减少了人工成本,大大缩短了工期。墙体断面设计采用中空的凹槽断面结构,凹槽内回填种植土代替了传统挡墙内部块石或混凝土,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墙体断面钢筋混凝土用量,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重力式挡墙的具有足够重度来为此自身的稳定,并为墙体绿化营造了有利地形条件。墙体绿化采用“上爬下挂”及种植乔(灌)木遮挡,最终实现立体绿化的效果。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大大降低挡土墙的造价、减少施工工期,并实现墙体绿化,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的剖面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墙、2-外墙、3-横向支撑梁、4-底板、5-种植土、6-砂砾石反滤层、7-泄水孔、8-坡脚排水沟、9-回填土、10-爬藤植物、11-柔软植物、12-乔木、13-灌木绿化带、14-种植槽、15-伸缩缝。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底板4、内墙1和外墙2,所述底板4将内墙1和外墙2连为一体,所述内墙1和外墙2中部分别设有泄水孔7,所述内墙1右端均匀设有伸缩缝15,所述内墙1右端中部与外墙2左侧顶端之间间隔安装有横向支撑梁3,所述内墙1左端设有回填土9,所述内墙1与外墙2底端之间的底板4上侧的凹槽内设有种植土5,外墙2和内墙1左侧沿墙面中部设有砂砾石过滤层6,所述外墙2右端底侧设有种植槽14,种植槽14右端设有坡脚排水沟8,所述内墙1右侧边缘种植有爬藤植物10,所述外墙2右侧边缘种植有柔软植物11,所述种植槽14内部种植有灌木绿化带13,所述内墙1与外墙2之间的上侧底板4上端种植有乔木12。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设计挡土墙结构尺寸:根据土压力对挡墙结构进行简化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合理选择墙体厚度及配筋、底板宽度、横向支撑梁间距等参数,设计时墙体为“凹”形断面,内高外低,成阶梯状,凹槽深度、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底板(4)、内墙(1)和外墙(2),所述底板(4)将内墙(1)和外墙(2)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和外墙(2)中部分别设有泄水孔(7),所述内墙(1)右端均匀设有伸缩缝(15),所述内墙(1)右端中部与外墙(2)左侧顶端之间间隔安装有横向支撑梁(3),所述内墙(1)左端设有回填土(9),所述内墙(1)与外墙(2)底端之间的底板(4)上侧的凹槽内设有种植土(5),外墙(2)和内墙(1)左侧沿墙面中部设有砂砾石过滤层(6),所述外墙(2)右端底侧设有种植槽(14),种植槽(14)右端设有坡脚排水沟(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底板(4)、内墙(1)和外墙(2),所述底板(4)将内墙(1)和外墙(2)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和外墙(2)中部分别设有泄水孔(7),所述内墙(1)右端均匀设有伸缩缝(15),所述内墙(1)右端中部与外墙(2)左侧顶端之间间隔安装有横向支撑梁(3),所述内墙(1)左端设有回填土(9),所述内墙(1)与外墙(2)底端之间的底板(4)上侧的凹槽内设有种植土(5),外墙(2)和内墙(1)左侧沿墙面中部设有砂砾石过滤层(6),所述外墙(2)右端底侧设有种植槽(14),种植槽(14)右端设有坡脚排水沟(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右侧边缘种植有爬藤植物(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2)右侧边缘种植有柔软植物(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14)内部种植有灌木绿化带(1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与外墙(2)之间的上侧底板(4)上端种植有乔木(12)。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和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