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063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其包括具有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混合气体通道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且将内腔分隔成自上而下设置的预脱层、混脱层和蒸脱层的间隔盘组件;以及搅拌装置和蒸汽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蒸汽间接对位于每层的粕料进行间接加热,使得粕中的溶剂脱出,然后,再结合蒸脱层的直接蒸汽与粕的接触,进一步将溶剂脱出并与加热产生的气体混合自混合气体出口排出;另一方面间接加热蒸汽和直接加热蒸汽之间不是互通的,因此,蒸汽的消耗和用量能够很好的控制,同时加热的接触面大,而且也减少蒸汽通孔的堵塞概率,进而减小维护保养的工作量。

A Steaming System of Wet Meal Stri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脱机,具体的涉及一种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
技术介绍
在油脂浸出油厂,从浸出器出来的经自然沥干的粕,一般都含有25%-35%的溶剂和一定量的水分。粕中溶剂的含量,称为粕中含溶,而含有溶剂和水分的粕统称为湿粕。将溶剂从湿粕中去除的过程,在油脂工业上称为湿粕脱溶。湿粕中溶剂脱除的主要方法是蒸脱,湿粕的溶剂必须全部蒸发、冷凝回收后重复使用,才能在经济上合理,才能维持生产,要将湿粕中所含的溶剂尽量降低,对浸出油厂管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是有决定意义的,因为粕中含溶低就意味着溶剂损耗的降低,粕的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较为安全。用于湿粕脱溶的设备是蒸脱机,兼有溶剂蒸脱和水分烘干的双重作用。而脱去溶剂并使其中的含水量降低到安全水分的粕,则称为干粕。湿粕脱溶工艺,根据干粕用途的不同而异。通常供作饲料用的粕,为破坏其中的动物抗营养素,往往采用在湿热条件下的脱溶工艺,即常规脱溶工艺;而作为提取蛋白制品原料的粕,为防止其中蛋白质的变性,则可采用较低温度下的脱溶工艺,即低温脱溶工艺。湿粕脱溶的目的就在于,根据对粕的使用要求,尽可能完全彻底的地脱除湿粕中残留的溶剂,并对粕的水分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使粕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指标。而脱除湿粕中残留溶剂的难易程度与溶剂在粕中的存在状态有关。脱除湿粕中溶剂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加热,使湿粕中的溶剂获得热能而汽化,从而与粕分离。这种借热能从固体物料中除去湿分(溶剂或水分)的操作在化工中称为固体的干燥,而在植物油厂中则称为湿粕的蒸脱,但湿粕中溶剂蒸脱过程与干燥过程的区别在于:干燥是在达到一定的物料结构水分时就结束了,而蒸脱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充分脱除溶剂。在湿粕蒸脱操作中,溶剂是从湿粕内部扩散到表面,然后再汽化而转移到气相中。所以湿粕蒸脱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溶剂从固相转移到气相的传质过程。湿粕的脱溶与干燥过程相似之处在于溶剂蒸脱过程由两个阶段所组成:恒速蒸发和降速蒸发。在脱溶开始时,溶剂从粕粒表面进行蒸发,在此阶段申,主要去除与粕呈非结合状态的溶剂。因而分离比较容易,这个阶段是脱溶的第一阶段——恒速阶段;而当蒸发面深入粒子内部后,主要是粒子内部与粕呈结合状态的溶剂的分离,故这个阶段的进行是比较困难的。此即为脱溶的第二阶段——降速阶段。为了强化脱溶效果,在湿粕脱溶过程中应使粕粒处于不停的翻动状态,并尽可能提高传热速率。如再适当降低溶剂蒸气在物料表面的分压,则更有利于粕中溶剂的去除。因此目前的湿粕脱溶工艺,普遍采用搅拌及直接蒸气和间接蒸气并用,甚至以真空等手段来达到较理想的脱溶效果。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充分蒸脱溶剂,必须提高蒸脱过程的温度,但是在脱除粕中水分时引起高温作用将造成蛋白质的过度变性,使得有营养价值的氨基酸与粕中的其他物质结合,这样就会使粕的饲料价值有所下降,因而降低了粕中有效营养价值的蛋白质的数量,因此必须尽力保证蒸脱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蛋白质不过度变性。现代的蒸脱方法可划分成下列形式:(1)、溶剂在搅拌层中的蒸脱;(2)、湿粕在部分悬浮状态下部分搅拌物料的蒸脱;(3)、湿粕在悬浮状态下的蒸脱。其中,第(1)和第(2)类脱溶方法属于常规脱溶工艺,生产作饲料用的粕;而第(3)类脱溶方法属于低温脱溶工艺,生产作食品植物蛋白的原料。本专利的湿粕脱溶设备是属于第(1)类脱溶方法。而针对(1)、溶剂在搅拌层中的蒸脱,主要是在层式蒸脱机(立式蒸脱机)中蒸脱湿粕所含溶剂。立式蒸脱机的优点有:脱溶效果好,产品的质量容易控制;在每一个阶段上都能调节湿热处理的过程,保证获得在一定温度和水分的粕;在立式蒸脱机中对湿粕进行溶剂蒸脱,比在卧式蒸脱机中对溶剂的蒸脱更为有效和更为充分;在蒸脱机内浸出粕获得了更均匀的湿热作用,粕层中会产生能钝化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质的自蒸作用。目前国内采用的立式蒸脱机主要有高料层蒸脱机、DTDC蒸脱机等,立式蒸脱机主要由预脱层、透气层(即混脱层)、蒸脱层、热风层、冷风层组成,是集脱溶和干燥、冷却于一体的蒸脱机,预脱层和透气层利用间接蒸汽加热蒸发粕中溶剂,透气层还利用由蒸脱层上升透过料层的混合气体,通过直接接触料粕来脱除溶剂,蒸脱层利用直接蒸汽与料粕直接接触来脱除残存的溶剂,这些残存的溶剂不能通过间接加热来蒸发脱除了,主要的缺点是:动力消耗大、蒸汽用量大。(2)、湿粕在部分悬浮状态下部分搅拌物料的蒸脱,主要是在卧式蒸脱机中蒸脱粕所含溶剂。卧式蒸脱机的优点是:动力消耗少,操作方便。缺点是:耗用钢材较多,轴端密封性能差,混合蒸气中所夹带的粕末较多;钝化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质的能力较弱;与立式蒸脱机相比,在脱溶烘烤和去毒效果方面都较差。(3)、湿粕在悬浮状态下的蒸脱,主要是在低温脱溶工艺的闪蒸脱溶设备。闪蒸脱溶蒸脱机的优点是:因对湿粕热作用的时间很短(一般为2秒),故脱溶后的低变性粕中蛋白质变性很少,是生产各种食用植物蛋白制品的原料。闪蒸脱溶蒸脱机的缺点是:经脱溶后,不能保证在粕中充分地脱除溶剂,且粕中仍含有超过允许限度的残留溶剂(2%~5%),必须在真空下或者用过热蒸汽作进一步的处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面临的环保和资源的压力,节能降耗是植物油加工工艺和设备的研发的一个重要趋势,浸出湿粕脱溶的研发方向是,如何降低蒸汽消耗,如何提高设备生产的经济技术指标等等,是达到节能降耗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上述湿粕脱溶工艺及立式蒸脱机的主要技术问题是:(1)、高层料造成动力消耗大、对间接蒸汽和直接蒸汽缺少控制造成蒸汽用量大,尤其是对直接蒸汽缺少控制。(2)、透气层间接加热能力不足,只是若干条铺在底板背面的角铁内通蒸汽,受热面积小,降低脱溶效果。(3)、蒸脱层底板喷直接蒸汽的方式进行溶剂蒸脱,底板上有数千个直径约1.5~2.5mm的直接蒸汽喷孔,这种方式的缺点比较明显,不易控制喷汽量,如喷汽量过大,则造成直接蒸汽的浪费和气相温度的过高,这种情况下必须把直接蒸汽进汽口的阀门关小,则喷孔处的汽压降低,容易堵塞喷孔,如果喷汽量不够,则粕的脱溶效果不好。并且,喷汽孔本身就容易堵塞,经常需要人为疏通,即拿一根细小的铁针对喷孔一个一个的挨个通,维护保养的工作量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蒸脱系统通过预脱层、混脱层、及蒸脱层的设置,由蒸汽间接对位于每层的粕料进行间接加热,使得粕中的溶剂脱出,然后,再结合蒸脱层的直接蒸汽与粕的接触,并将粕加热产生的气体和溶剂一起自预脱层顶部的混合气体出口排出,以完成粕的蒸脱过程,同时间接加热蒸汽和直接加热蒸汽之间不是互通的,因此,蒸汽的消耗和用量能够很好的控制,同时也减少蒸汽通孔的堵塞概率,进而减小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具体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其包括具有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混合气体通道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将内腔分隔成自上而下设置的预脱层、混脱层和蒸脱层的间隔盘组件;以及搅拌装置和蒸汽加热装置,其中间隔盘组件分别构成预脱层、混脱层和蒸脱层的层底,且均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位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多个拉撑管、以及卸料通道,其中拉撑管上端部固定在上层板的底部、下端部自下层板伸出,上层板、下层板、拉撑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其包括具有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混合气体通道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将内腔分隔成自上而下设置的预脱层、混脱层和蒸脱层的间隔盘组件;以及搅拌装置和蒸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盘组件分别构成所述预脱层、混脱层和蒸脱层的层底,且均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位于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之间的多个拉撑管、以及卸料通道,其中所述拉撑管上端部固定在所述上层板的底部、下端部自所述下层板伸出,所述的上层板、下层板、所述拉撑管、所述卸料通道及所对应处壳体内壁之间形成间接蒸汽加热通道;位于所述混脱层的所述间隔盘组件在所述拉撑管所对应连接的所述上层板区域设置有蒸汽通孔;位于所述预脱层的所述间隔盘组件在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的周边设有围板,其中所述围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与所述混合气体通道相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的上层板、下层板、所述拉撑管、所述卸料通道及所述围板构成了预热间接蒸汽加热通道;所述的卸料通道包括形成在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上的上料口和下料口、用于将所述的上料口和下料口相连接的连通管,其中所述的出料通道与所述卸料通道相连通,且在相连通的通道上设有卸料阀;所述的蒸汽加热装置包括分别向每个所述预热间接蒸汽加热通道和所述间接蒸汽加热通道供入加热蒸汽的第一蒸汽供应单元、自所述壳体外周向所述蒸脱层内直接通入蒸汽的第二蒸汽供应单元,其中自所述的第二蒸汽供应单元所供应蒸汽由所述蒸脱层向混脱层、再向所述预脱层与所述壳体形成的所述气流通道流动,并自所述混合气体通道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其包括具有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混合气体通道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将内腔分隔成自上而下设置的预脱层、混脱层和蒸脱层的间隔盘组件;以及搅拌装置和蒸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盘组件分别构成所述预脱层、混脱层和蒸脱层的层底,且均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位于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之间的多个拉撑管、以及卸料通道,其中所述拉撑管上端部固定在所述上层板的底部、下端部自所述下层板伸出,所述的上层板、下层板、所述拉撑管、所述卸料通道及所对应处壳体内壁之间形成间接蒸汽加热通道;位于所述混脱层的所述间隔盘组件在所述拉撑管所对应连接的所述上层板区域设置有蒸汽通孔;位于所述预脱层的所述间隔盘组件在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的周边设有围板,其中所述围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与所述混合气体通道相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的上层板、下层板、所述拉撑管、所述卸料通道及所述围板构成了预热间接蒸汽加热通道;所述的卸料通道包括形成在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上的上料口和下料口、用于将所述的上料口和下料口相连接的连通管,其中所述的出料通道与所述卸料通道相连通,且在相连通的通道上设有卸料阀;所述的蒸汽加热装置包括分别向每个所述预热间接蒸汽加热通道和所述间接蒸汽加热通道供入加热蒸汽的第一蒸汽供应单元、自所述壳体外周向所述蒸脱层内直接通入蒸汽的第二蒸汽供应单元,其中自所述的第二蒸汽供应单元所供应蒸汽由所述蒸脱层向混脱层、再向所述预脱层与所述壳体形成的所述气流通道流动,并自所述混合气体通道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平行设置,所述的拉撑管以所述搅拌装置的转动中心为中心且绕着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的周向和径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粕蒸脱机的蒸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通孔以所述拉撑管的中心为中心且绕着所述拉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凡中马志强倪迅雷高建锋袁秋红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宝马油脂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