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055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称重台,与称重台连接的架体,设置在架体上与架体竖直滑移的出油管,设置在架体上控制出油管纵向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出油管与储油罐相连;所述对接装置包括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与出油管同轴设置,并与出油管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使出油管与油桶的注油口位置对接的更加准确。

An Oil Filler with Do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
本技术涉及油桶灌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
技术介绍
在润滑油加工完成后,通常使用灌油机将储油罐内的油灌入油桶内,方便进行运输和销售,自动灌油机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在在灌油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现有技术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3922265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升降自动灌油机,包含电子称重仪、控制箱、升降装置和油管,油管的进油口一端通过油泵与储油罐相连,出油口一端与放置在电子称重仪上的油桶位置相对应,升降装置能够带动油管的出油口升降,控制箱能够控制升降装置升降和油泵的启闭。将油桶放置在电子称重仪上,控制箱控制升降装置带动油管下降,使油管的出油口插入油桶内,之后控制箱控制开启油泵,在油泵的抽送作用下,油从油罐通过油管进入油桶内;随着往油桶内逐步注油,电子称重仪的读数逐渐增大,当电子称重仪的读数达到固定数值时,控制箱控制关闭油泵,之后控制箱控制升降装置带动油管上升,使油管抽出油桶,灌油完成。现有技术中升降自动灌油机的不足之处在于,将油桶放置到电子称重仪上进行灌油时,要经过多方面调整油桶的位置,才能保证当升降装置带动油管下降时,油管能够准确的插入油桶的注油孔内,而在调整油桶位置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参照物,很难一次就将油桶位置调整正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其优点是使出油管与油桶的注油口位置对接的更加准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用于向油桶内灌油,包括称重台,与称重台连接的架体,设置在架体上与架体竖直滑移的出油管,设置在架体上控制出油管纵向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出油管与储油罐相连;所述对接装置包括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与出油管同轴设置,并与出油管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若要对油桶进行灌油时,首先将油桶放置在称重台上,然后使伸缩管自然下放,使伸缩管搭放在油桶上,然后工作人员将油桶的注油口挪动到伸缩管同轴的位置,从而使得出油管与油桶的注油口相互对应,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出油管的管口与油桶的注油口对准,从而提高了摆放油桶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管包括内管、依次套设在内管外周面的若干个连接管、以及套设在最外层连接管外周面的外管;内管与出油管同轴设置并与出油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管的外周面固接有第一卡环,所述每个连接管的外周面固接有第二卡环,连接管的内周面固接有与内管上的第一卡环或相邻的连接管上的第二卡环相互卡接的第一搭接环;所述外管的内周面固接有与最外层的连接管上的第一第二卡环相互搭接的第二搭接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内管、若干个连接管、以及外管相互套设,并且在第一卡环和第一搭接环、第二卡环和第二搭接环、第二卡环和第二搭接环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实现了内管、连接管、和外管的相互滑移和固定。而且此种结构也便于将内管、连接管、和外管相互拆离,进行替换,从而提高了对伸缩管后期维护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管的外周面开设有外螺纹,内管的内周面开设有与出油管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管与出油管的螺纹配合,不仅能够保持伸缩管与出油管的同轴设置,而且也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对伸缩管的拆卸和安装,从而提高了安拆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的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插入进油桶注油口的定位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管的设置,从而限位了油桶的摆放位置,从而使得油桶的注油口与出油管对接的更加准确,而且也减少了油液的外漏,对油液起到了导引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管呈倒锥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管设置为倒锥形,从而使得定位管能够搭在油桶的注油口处,而且也能够防止内管、连接管与外管相互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的下端面固接有环形的第一吸铁石,所述定位管的上端面固接有与第一吸铁石相互吸附的环形的第二吸铁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铁石和第二吸铁石的相互吸引,提高了外管和定位管的安拆效率,从而也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伸缩管维护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的外周面固接有扶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扶柄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控制外管进行抬升和下放,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控制伸缩管升降的便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管、连接管、外管都为透明材质制成的管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内管、连接管、外管设置为透明材质,从而便于观察出油管的出油情况,减少出油管还在出油时挪动油桶造成油液浪费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提高了油桶与出油管的对接效率。油桶放置在称重台上,然后使伸缩管自然下放,使伸缩管搭放在油桶上,然后工作人员将油桶的注油口挪动到伸缩管同轴的位置,从而使得出油管与油桶的注油口相互对应,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出油管的管口与油桶的注油口对准,从而提高了摆放油桶的效率;二、提高了维护效率。第一吸铁石和第二吸铁石的相互吸引,提高了外管和定位管的安拆效率,从而也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伸缩管维护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灌油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体现对接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细节A处的放大图;图4是对接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1、称重台;12、斜坡;13、架体;14、出油管;2、升降装置;21、支撑板;22、电动推杆;23、升降板;24、限位杆;25、油泵;3、控制箱;4、对接装置;5、伸缩管;51、内管;52、连接管;53、第一中间管;54、第二中间管;55、外管;551、第一凹槽;552、第一吸铁石;553、扶柄;56、第一卡环;57、第一搭接环;58、第二卡环;59、第二搭接环;6、定位管;61、第二凹槽;62、第二吸铁石;7、油桶;71、注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如图1所示,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称重台11,与称重台11连接的斜坡12,竖直固接在称重台11一侧的架体13,竖直设置在架体13上的出油管14,设置在架体13上驱动出油管14竖直方向位移的升降装置2,以及固接在架体13上的控制箱3。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2包括水平设置在称重台11上方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一侧与架体13固定连接;支撑板21上竖直固接有电动推杆22,电动推杆22的活塞杆贯穿支撑板21,并且活塞管的端部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升降板23,上述出油管14竖直固接在升降板23的下表面,支撑板21的下表面还竖直设置有限位杆24,限位杆24与支撑板21固定连接,并且限位杆24贯穿升降板23并于升降板23滑移连接。出油管14另一端连接有油泵25,油泵25的进料管与储油罐连接。控制箱3能够控制升降装置2升降、油泵25的启闭以及计算称重台11上油桶7的重量。将空油桶7放置在称重台11上,通过控制箱3控制升降装置2下降,从而带动出油管14下降对准油桶7,随后启动油泵25,将储油罐内的油抽送至出油管14后进入储油罐内;随着储油罐内的油量逐渐增加,称重台11的读数逐渐增大至固定数值时,控制箱3控制关闭油泵25,之后控制箱3在控制升降装置2带动注油管头上升。如图1和图2所示,对接装置4设置在出油管14上,对接装置4包括伸缩管5,伸缩管5与出油管14同轴设置。伸缩管5包括内管51、套设在内管51外周面的若干个连接管52(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用于向油桶(7)内灌油,包括称重台(11),与称重台(11)连接的架体(13),设置在架体(13)上与架体(13)竖直滑移的出油管(14),设置在架体(13)上控制出油管(14)纵向移动的升降装置(2),所述出油管(14)与储油罐相连;其特征是:所述对接装置(4)包括伸缩管(5),所述伸缩管(5)与出油管(14)同轴设置,并与出油管(14)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用于向油桶(7)内灌油,包括称重台(11),与称重台(11)连接的架体(13),设置在架体(13)上与架体(13)竖直滑移的出油管(14),设置在架体(13)上控制出油管(14)纵向移动的升降装置(2),所述出油管(14)与储油罐相连;其特征是:所述对接装置(4)包括伸缩管(5),所述伸缩管(5)与出油管(14)同轴设置,并与出油管(14)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对接装置的灌油机,其特征是:所述伸缩管(5)包括内管(51)、依次套设在内管(51)外周面的若干个连接管(52)、以及套设在最外层连接管(52)外周面的外管(55);内管(51)与出油管(14)同轴设置并与出油管(14)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管(51)的外周面固接有第一卡环(56),所述每个连接管(52)的外周面固接有第二卡环(58),连接管(52)的内周面固接有与内管(51)上的第一卡环(56)或相邻的连接管(52)上的第二卡环(58)相互卡接的第一搭接环(57);所述外管(55)的内周面固接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汝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奇利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