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55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油机,包括架体,设在架体上与架体竖直滑移的出油管,出油管的下方设置有对出油管管口残油收集的集油装置;集油装置包括出油管正下方的接油皿;接油皿内设置有延长管,延长管贯穿接油皿的底壁并与接油皿滑移连接;延长管的上端口固接有连接环,延长管的下端面固接有挡块,延长管周面上开设有出油口,延长管的周面上设有伸缩弹簧,接油皿下表面固接有与延长管同轴设置的挡油管,延长管穿设在挡油管内,挡块的侧壁与挡油管内壁密封贴合。挡油管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存油腔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油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使出油管的残油不会低落在地面上,而且还对残留进行了回收。

An Oil Irrig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油机
本技术涉及油桶灌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油机。
技术介绍
在对油桶进行灌油工作时,通常使用灌油机将储油罐内的油灌入进油桶内,方便进行运输和销售,自动灌油机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在灌油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公开号为CN10392226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降式自动灌油机,其包含电子称重仪、控制箱、升降装置和油管,油管的进油口一端通过油泵与储油罐相连,出油口一端与放置在电子称重仪上的油桶位置相对应,升降装置能够带动油管的出油口升降,控制箱能够控制升降装置升降和油泵的启闭。将油桶放置在电子称重仪上,控制箱控制升降装置带动油管下降,使油管的出油口插入油桶内,之后控制箱控制开启油泵,在油泵的抽送作用下,油从油罐通过油管进入油桶内;随着往油桶内逐步注油,电子称重仪的读数逐渐增大,当电子称重仪的读数达到固定数值时,控制箱控制关闭油泵,之后控制箱控制升降装置带动油管上升,使油管抽出油桶,灌油完成。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当灌油结束后,油管的出油口处还残余有部分油,会滴落至电子称重仪或者地面上,不仅造成了浪费还造成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油机,其优点是使出油管的残油不会低落在地面上,而且还对残留进行了回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灌油机,包括称重台,与称重台连接的架体,设置在架体上与架体竖直滑移的出油管,设置在架体上控制出油管纵向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出油管与储油罐相连;其特征是:所述出油管的下方设置有对出油管管口残油收集的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油管正下方的接油皿,接油皿与架体固接;接油皿内竖直设置有延长管,延长管与出油管同轴设置,延长管贯穿接油皿的底壁并与接油皿滑移连接;延长管的上端口固接有连接环,延长管的下端面固接有将延长管下端口封堵的挡块,延长管靠近挡块的端部周面上开设有延长管内壁联通的出油口,延长管的周面上还套设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抵触在连接环和接油皿底壁之间;所述接油皿下表面固接有挡油管,所述延长管穿设在挡油管内,使位于接油皿下方的延长管与挡油管之间形成存油腔;所述挡块侧壁与挡油管内壁密封贴合;当延长管受压下移时,使挡块脱离挡油管内壁;所述挡油管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存油腔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油瓶,所述储油瓶位于挡油管的下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灌油机进行灌油工作时,升降装置带动出油管向下移动,使得出油管顶触延长管的上端口,并带动延长管与接油皿相互滑移,使得伸缩弹簧在连接环的挤压下弹性压缩,从而使得延长管的下端口滑入进油桶的桶口内,然后出油管排油时,油液通过延长管的上端口进入到延长管内,并使油液通过出油口排出到油桶内。当出油管停止排油后,升降装置带动出油管上移,从而使延长管在伸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滑移,并使挡块与挡油管内壁紧密贴合,若延长管内还残留有余油,油液也会存留在挡油管和延长管之间的存油腔内,从而使得残油不易低落在地面上,从而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当灌油机不使用时,延长管内壁上残留的油液会顺着延长管的内壁流入存油腔内,油液长期存留在存油腔内,若灌油机发生磕碰,有可能会使油液从挡块的侧壁上外漏,而第一连接管的设置能够及时将存油腔中的存油引流至储油瓶内,从而减少了油液外漏的风险,而且储油瓶的设置对油液起到了回收的作用,并不会对油液造成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油皿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接油皿内壁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出油管向延长管内输油时,延长管内油压过大,有可能会使油液从延长管的管口外漏流入进接油皿内,而第二连接管的设置能够将接油皿中的油液进行转移,并回收至储油瓶中,从而提高了对油液的回收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瓶包括瓶身和与瓶身端口螺纹连接的瓶盖,所述第一连接管穿设在瓶盖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瓶身和瓶盖的螺纹连接,使得储油瓶内的油液收集的更加安全,若储油瓶发生倾倒,油液不易外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体上固接有对瓶身固定的固定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夹的设置对储油瓶起到了固定作用,从而使储油瓶固定的更加稳固,不易使储油瓶发生倾倒,造成油液外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夹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铰接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夹臂固定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夹臂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设置对瓶身起到了夹设作用,扭簧的设置使得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对瓶身夹设的更加稳定,而且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储油瓶固定进行操作。而且固定夹结构简单,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固定夹进行维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块与挡油管接触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内嵌设有橡胶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环的设置,通过柔性的挤压,使得挡块与挡油管内壁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出油口残留的油液更不容易从挡油管和挡块之间外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口在延长管的周面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出油口设置有多个,从而提高了出油管的出油速度,从而加快了灌油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的上表面贴设有密封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出油管管口顶触在延长管的上端口处,密封环的设置弥补了延长管与出油管管口之间的缝隙。当出油管排油时,减少了油液从出油管管口和延长管上端口缝隙外漏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阻挡了残油低落。当出油管停止排油后,升降装置带动出油管上移,从而使延长管在伸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滑移,并使挡块与挡油管内壁紧密贴合,若延长管内还残留有余油,油液也会存留在挡油管和延长管之间的腔室内,从而使得残油不易低落在地面上;二、对残留进行了回收与利用。第一连接管的设置能够及时将存油腔中的存油引流至储油瓶内,从而减少了油液外漏的风险,而且储油瓶的设置对油液起到了回收的作用,并不会对油液造成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灌油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体现集油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细节A处的放大图;图4是集油装置工作状态剖视图;图5是图4细节B处的放大图;图6是体现存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称重台;11、斜坡;2、架体;3、出油管;4、升降装置;41、支撑板;42、电动推杆;43、升降板;44、限位杆;45、油泵;5、控制箱;6、集油装置;61、接油皿;62、支架;63、延长管;631、出油口;64、连接环;641、第一环形凹槽;642、密封环;65、挡块;651、第二环形凹槽;652、橡胶环;66、伸缩弹簧;67、挡油管;671、存油腔;68、引流环;69、挡油罩;691、通孔;60、挡环;7、存油组件;71、第一连接管;72、储油瓶;721、瓶身;722、瓶盖;73、第二连接管;8、固定夹;81、连接块;82、第一夹臂;83、第二夹臂;84、扭簧;9、油桶。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灌溉机,如图1所示,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称重台1,与称重台1连接的斜坡11,竖直固接在称重台1一侧的架体2,竖直设置在架体2上的出油管3,设置在架体2上驱动出油管3竖直方向位移的升降装置4,以及固接在架体2上的控制箱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油机,包括称重台(1),与称重台(1)连接的架体(2),设置在架体(2)上与架体(2)竖直滑移的出油管(3),设置在架体(2)上控制出油管(3)纵向移动的升降装置(4),所述出油管(3)与储油罐相连;其特征是:所述出油管(3)的下方设置有对出油管(3)管口残油收集的集油装置(6);所述集油装置(6)包括设置在出油管(3)正下方的接油皿(61),接油皿(61)与架体(2)固接;接油皿(61)内竖直设置有延长管(63),延长管(63)与出油管(3)同轴设置,延长管(63)贯穿接油皿(61)的底壁并与接油皿(61)滑移连接;延长管(63)的上端口固接有连接环(64),延长管(63)的下端面固接有将延长管(63)下端口封堵的挡块(65),延长管(63)靠近挡块(65)的端部周面上开设有延长管(63)内壁联通的出油口(631),延长管(63)的周面上还套设有伸缩弹簧(66),伸缩弹簧(66)抵触在连接环(64)和接油皿(61)底壁之间;所述接油皿(61)下表面固接有挡油管(67),所述延长管(63)穿设在挡油管(67)内,使位于接油皿(61)下方的延长管(63)与挡油管(67)之间形成存油腔(671);所述挡块(65)侧壁与挡油管(67)内壁密封贴合;当延长管(63)受压下移时,使挡块(65)脱离挡油管(67)内壁;所述挡油管(67)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71),第一连接管(71)的一端与存油腔(671)连通,第一连接管(71)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油瓶(72),所述储油瓶(72)位于挡油管(67)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油机,包括称重台(1),与称重台(1)连接的架体(2),设置在架体(2)上与架体(2)竖直滑移的出油管(3),设置在架体(2)上控制出油管(3)纵向移动的升降装置(4),所述出油管(3)与储油罐相连;其特征是:所述出油管(3)的下方设置有对出油管(3)管口残油收集的集油装置(6);所述集油装置(6)包括设置在出油管(3)正下方的接油皿(61),接油皿(61)与架体(2)固接;接油皿(61)内竖直设置有延长管(63),延长管(63)与出油管(3)同轴设置,延长管(63)贯穿接油皿(61)的底壁并与接油皿(61)滑移连接;延长管(63)的上端口固接有连接环(64),延长管(63)的下端面固接有将延长管(63)下端口封堵的挡块(65),延长管(63)靠近挡块(65)的端部周面上开设有延长管(63)内壁联通的出油口(631),延长管(63)的周面上还套设有伸缩弹簧(66),伸缩弹簧(66)抵触在连接环(64)和接油皿(61)底壁之间;所述接油皿(61)下表面固接有挡油管(67),所述延长管(63)穿设在挡油管(67)内,使位于接油皿(61)下方的延长管(63)与挡油管(67)之间形成存油腔(671);所述挡块(65)侧壁与挡油管(67)内壁密封贴合;当延长管(63)受压下移时,使挡块(65)脱离挡油管(67)内壁;所述挡油管(67)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71),第一连接管(71)的一端与存油腔(6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汝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奇利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