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断路器专用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控制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永磁断路器专用控制器。
技术介绍
永磁断路器与弹簧操作断路器相比,具有很多优势。永磁断路器可动部件大大减少,使其可靠性和机械寿命大幅度提高,是一种弹簧操作断路器的理想替代产品。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永磁断路器寿命可达10万次以内,相对于弹簧操作断路器寿命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永磁断路器其电磁线圈由直流驱动,存在几十安培至几百安培直流电源控制导通、切断难的问题,致使永磁断路器控制器成为断路器薄弱点,使永磁断路器整体寿命很难再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永磁断路器控制器存在的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永磁断路器专用控制器。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永磁断路器专用控制器,包括:接线端、控制芯片、三极管、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调整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TVS管、第二TVS管;接线端的接线端子 ...
【技术保护点】
1.永磁断路器专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端(J1)、控制芯片(ICH)、三极管(TH1)、第一压敏电阻(YR1)、第二压敏电阻(YR2)、继电器(KH1)、第一二极管(DH1)、第二二极管(DH2)、第三二极管(DH3)、第四二极管(DH4)、第一电阻(RH1)、第二电阻(RH2)、第三电阻(RH3)、第四电阻(RH4)、第五电阻(RH5)、第六电阻(RH6)、第七电阻(RH7)、第八电阻(RH11)、第一调整电容(CH1)、第二电容(CH2)、第三电容(CH3)、第四电容(CH4)、第五电容(CH5)、第一TVS管(YH1)、第二TVS管(YH2);接线端(J1) ...
【技术特征摘要】
1.永磁断路器专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端(J1)、控制芯片(ICH)、三极管(TH1)、第一压敏电阻(YR1)、第二压敏电阻(YR2)、继电器(KH1)、第一二极管(DH1)、第二二极管(DH2)、第三二极管(DH3)、第四二极管(DH4)、第一电阻(RH1)、第二电阻(RH2)、第三电阻(RH3)、第四电阻(RH4)、第五电阻(RH5)、第六电阻(RH6)、第七电阻(RH7)、第八电阻(RH11)、第一调整电容(CH1)、第二电容(CH2)、第三电容(CH3)、第四电容(CH4)、第五电容(CH5)、第一TVS管(YH1)、第二TVS管(YH2);接线端(J1)的接线端子(WK+)、(WK-)串联在永磁断路器的外部合闸或分闸控制回路;接线端(J1)的接线端子(OUT+)、(OUT-)连接在继电器(KH1)两端,第二压敏电阻(YR2)并联在继电器(KH1)常开接点两端。接线端(J1)的接线端子(WK+)连接第一二极管(DH1)、第一压敏电阻(YR1)、第二电阻(RH2)、第五电阻(RH5)、第七电阻(RH7);接线端(J1)的接线端子(WK-)连接第一压敏电阻(YR1)、第二电容(CH2)、三极管(TH1)的发射极、第四电阻(RH4)、第三电容(CH3)、第一TVS管(YH1)、控制芯片(ICH)的接线端子(V-)、第四电容(CH4)、第六电阻(RH6)、第二TVS管(YH2)、第五电容(CH5);第一二极管(DH1)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H11),第一电阻(RH1)连接第八电阻(RH11),第一调整电容(CH1)并联在第八电阻(RH11)两端,第二二极管(DH2)连接第一电阻(RH1),第二二极管(DH2)连接三极管(TH1)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H2)并联在三极管(TH1)两端;三极管(TH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正学,姜永光,齐林,赵红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永大电气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