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安装支架、摄像头安装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27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3:36
本公开涉及一种摄像头安装支架、摄像头安装结构及车辆,该摄像头安装结构包括支架和摄像头(4),所述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1)、第二部(2)和第三部(3),所述第一部(1)和所述第三部(3)位于所述第二部(2)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部(1)具有与车身内部的安装部相适配的连接面并用于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三部(3)与所述摄像头(4)相连且所述摄像头(4)连接在所述第三部(3)的远离所述第一部(1)的一侧。该摄像头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头难以稳定地安装在车内后视镜或者仪表盘上的问题。

Camera mounting bracket, camera mounting structur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头安装支架、摄像头安装结构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摄像头安装支架、摄像头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车用摄像头通常包括镜头和壳体,且主要通过粘接或者螺接的方式安装在车内后视镜或者仪表盘上,由于摄像头重量相对较重,要将其直接地、稳定地固定在车内后视镜或者仪表盘上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头安装支架、摄像头安装结构及车辆,该摄像头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头难以稳定地安装在车内后视镜或者仪表盘上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摄像头安装结构,包括支架和摄像头,所述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三部位于所述第二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部具有与车身内部的安装部相适配的连接面并用于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三部与所述摄像头相连且所述摄像头连接在所述第三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部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部用于粘接在所述安装部上。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部相连且用于固定线束的线束固定部。可选地,所述线束固定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三部之间,所述第二部开设有供所述摄像头的线束穿过的线束穿孔,所述线束穿孔位于所述线束固定部和所述第三部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二部角度可调节地与所述第三部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二部设置有第一应力吸收孔,所述第三部设置有第二应力吸收孔。可选地,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三部为一体成型且共同构造成弯折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的截面形状大致呈U型。可选地,所述第三部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摄像头连接在所述第三部的安装孔。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摄像头安装支架,所述摄像头安装支架为上述的摄像头安装结构中的所述支架。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摄像头安装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摄像头安装在支架上,而支架的第一部具有与车身内部的安装部相适配的连接面,该连接面与安装部为面与面的接触方式,从而增大了支架与安装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使摄像头稳定地固定在车身内部的安装部上。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头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部2第二部3第三部4摄像头5仪表盘21线束穿孔22第一应力吸收孔24线束固定部31安装孔32第二应力吸收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安装结构,参阅图1和图2,该摄像头安装结构包括支架和摄像头4,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1、第二部2和第三部3,第二部2分别与第一部1和第三部3固定连接,第一部1和第三部3位于第二部2的同一侧,其中,第一部1具有与车身内部的安装部相适配的连接面并用于与安装部相连,第三部3与摄像头4相连且摄像头4连接在第三部3的远离第一部1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摄像头4安装在支架上,而支架的第一部1具有与车身内部的安装部相适配的连接面,该连接面与安装部为面与面的接触方式,从而增大了支架与安装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使摄像头4稳定地固定在车身内部的安装部上。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该安装部可以为车身内的后视镜或者仪表盘5,也就是支架的第一部1用于与车身内的后视镜或者仪表盘5相连。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1用于粘接在安装部上,通过粘接的方式,有利于使支架快速安装在后视镜或者仪表盘5上,从而简化安装操作,缩短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2角度可调节地与第三部3相连,也就是第二部2与第三部3之间的夹角大小可以调节,通过改变第二部2与第三部3之间的夹角大小,能够使该支架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摄像头,从而增大支架的适用范围,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其中,第二部2与第三部3之间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或者第二部2与第三部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二部2与第三部3相连的部位采用硬度较低的材质以便第二部2可以相对第三部3弯折,从而改变第二部2与第三部3之间的夹角大小。此外,也可以采用制造该支架的模具生产不同角度的支架,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在一些方式实施方式中,第一部1、第二部2和第三部3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就是第一部1、第二部2和第三部3为一整体结构,第一部1、第二部2和第三部3共同构造成弯折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的截面形状大致呈U型,其中,第一部1与第二部2之间的夹角、第二部2与第三部3之间的夹角可以构造成锐角,并且,第一部1与第二部2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过渡,第二部2与第三部3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过渡,以保证支架的强度,保证支架的可靠性。其中,第一部1可以构造成任意合适的结构,例如,第一部1可以根据仪表盘5或者车身内的后视镜的具体结构设置成曲面结构或者平面结构。参阅图2,进一步地,该支架还包括与第二部2相连且用于固定线束的线束固定部24,通过该线束固定部24,可以对摄像头4的电源线以及网线进行固定,避免其在车辆移动过程中出现线束缠绕或者拉扯的现象,从而有利于该摄像头安装结构更加整洁。其中,线束固定部24可以构造成L型结构,线束固定部24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部2相连,线束固定部24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通孔,以通过线束固定部24上的通孔对线束进行定位,使线束始终保持在通孔内,该通孔的轴线平行于第二部2的延伸方向,有利于使通过通孔的线束更加整洁。参阅图2,进一步地,线束固定部24形成在第一部1和第三部3之间,该线束固定部24即位于呈U型的板状结构内,这样可以将摄像头4的电源线以及网线固定在呈U型的板状结构内侧,从而使摄像头4安装结构的结构更加紧凑、整洁。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线束固定部24也可以为卡扣,以对线束进行固定。参阅图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2开设有供摄像头4的线束穿过的线束穿孔21,该线束穿孔21位于线束固定部24和第三部3之间,由此,摄像头4的电源线或者网线可首先由支架的外侧向其内侧穿入,再由线束固定部24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发生线束缠绕或者拉扯的现象。参阅图2和图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2设置有第一应力吸收孔22,第一应力吸收孔22贯穿第二部2设置,第一应力吸收孔22能够吸收支架的应力,有利于车辆在颠簸的过程中避免支架发生断裂。其中,第一应力吸收孔22可以设置成椭圆形,例如,可以将第一应力吸收孔22的长轴设置为30mm,短轴设置为20mm。此外,参阅图2和图3,在第三部3设置有第二应力吸收孔32,相应地,第二应力吸收孔32也有利于车辆在颠簸过程能够避免支架发生断裂,第二应力吸收孔32设置在第三部3的远离第二部2的一端。参阅图2和图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三部3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摄像头4连接在第三部3的安装孔31,摄像头4可通过螺栓穿过该安装孔31与支架的第三部3相连,以使摄像头4稳定地安装在支架上。其中,安装孔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安装孔31均匀分布在第三部3上,以稳定地将摄像头4固定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摄像头(4),所述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1)、第二部(2)和第三部(3),所述第一部(1)和所述第三部(3)位于所述第二部(2)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部(1)具有与车身内部的安装部相适配的连接面并用于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三部(3)与所述摄像头(4)相连且所述摄像头(4)连接在所述第三部(3)的远离所述第一部(1)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摄像头(4),所述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1)、第二部(2)和第三部(3),所述第一部(1)和所述第三部(3)位于所述第二部(2)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部(1)具有与车身内部的安装部相适配的连接面并用于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三部(3)与所述摄像头(4)相连且所述摄像头(4)连接在所述第三部(3)的远离所述第一部(1)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1)用于粘接在所述安装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部(2)相连且用于固定线束的线束固定部(24),所述线束固定部(24)形成在所述第一部(1)和所述第三部(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2)开设有供所述摄像头(4)的线束穿过的线束穿孔(21),所述线束穿孔(21)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浙陈新王化英杨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