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墨分离系统及喷墨打印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0209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墨分离系统及喷墨打印机,其中,吸墨分离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吸墨部以及分离部,所述吸墨部设有吸墨口以及吸墨腔,所述吸墨口适配于喷墨设备的喷墨口并通向所述吸墨腔,所述吸墨腔的内部形成负压并通向所述分离部的分离容腔,所述分离容腔的内部抽空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吸墨部能充分将残留油墨清除,并通过分离部将吸出的残留油墨加以真空处理。

Ink Absorption Separation System and Ink Jet Pr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墨分离系统及喷墨打印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墨分离系统及喷墨打印机。
技术介绍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打印机有喷墨式和热敏式打印机两种,喷墨打印机应用最为广泛。现今已有通过大型的喷墨打印机来打印各种照片、风景画以及装饰画等等。然而,现有喷墨打印机在喷墨结束后,所设置的油墨喷头上往往会有油墨残留。而喷头又相对细小,若不处理残留的油墨,很容易致使喷头堵塞而影响喷墨效果。针对这种问题,一种简单的处理方式是人为擦拭残留油墨,但随着喷墨打印机的结构日益复杂,人为擦拭已不能方便实现,并且,其清理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吸墨分离系统及喷墨打印机。为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吸墨分离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吸墨部以及分离部,所述吸墨部设有吸墨口以及吸墨腔,所述吸墨口适配于喷墨设备的喷墨口并通向所述吸墨腔,所述吸墨腔的内部形成负压并通向所述分离部的分离容腔,所述分离容腔的内部抽空气。优选地,所述吸墨部呈板型件且包括适配于所述喷墨设备的吸墨对接板,所述吸墨口开设于所述吸墨对接板的表面,所述吸墨腔安装于所述吸墨对接板的表面进而所述吸墨口与所述吸墨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吸墨部包括供与所述喷墨设备安装连接的转接安装板,所述吸墨腔设于所述转接安装板上。优选地,所述吸墨腔的底部设有可适配更换的接头管。优选地,所述转接安装板上开设有卡接口,所述吸墨腔安装于所述卡接口进而所述接头管由所述卡接口穿过所述转接安装板。优选地,所述吸墨腔呈漏斗状。优选地,所述分离部包括轴气设备,所述抽气设备通过抽气通道与所述分离容腔连通。优选地,所述抽气通道包括与所述分离容腔连通的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伸入所述分离容腔内部的一端设有扩大头。优选地,所述分离部包括油墨回收装置,所述油墨回收装置通过出墨通道与所述分离容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出墨通道包括与所述分离容腔连通的出墨管以及安装于所述出墨管上的开关阀。优选地,所述分离容腔上设有可适配更换的入口管。优选地,所述分离容腔上安装有供与所述喷墨设备安装连接的固定连接片,所述固定连接片上开设有螺孔。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的吸墨分离系统、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喷墨装置。优选地,所述喷墨装置内设有多个喷头单元,所述喷墨装置的底部设有喷墨板,多个所述喷头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喷墨板上,所述喷墨板对应每个所述喷头单元的安装位置分别开设有喷墨口,所述机架上设有工作平台,所述喷墨板平行设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上方,多个所述吸墨口均匀布设于所述工作平台所在平面,所述吸墨口与所述喷墨口一一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通过吸墨部所设的吸墨口对应吸走喷墨设备其喷墨口上所残留的油墨,并通过吸墨腔将油墨吸入分离容腔,使得残留油墨与空气分离,分离后的油墨可再次使用;2)通过吸墨对接板以及吸墨腔,使得吸墨部形成一个具有负压吸附力的腔体,多个吸墨口能统一设于吸墨对接板上,以此可同时吸附不同位置喷墨口上的残留油墨,吸附效率高;3)所设的转接安装板可方便固定安装整个吸墨部;4)通过分离部的抽气设备配合抽气管能很快地将分离容腔内的残余油墨与空气分离,并通过油墨回收装置将分离后的油墨能迅速回收,以便再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有吸墨分离系统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应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对应图1中喷墨装置的放大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对应图1中吸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对应图1中分离部的背向结构示意图。图6为对应图5的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型喷墨打印机,包括吸墨分离系统、机架9、安装于机架9上的喷墨装置1以及工作平台8。结合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喷墨装置1内设有多个喷头单元10,所述喷墨装置1的底部设有喷墨板12,多个所述喷头单元10分别安装于所述喷墨板12上,所述喷墨板12对应每个所述喷头单元10的安装位置分别开设有喷墨口14,所述工作平台8设于所述机架9的上部,所述喷墨板12平行设于所述工作平台8的上方。吸墨分离系统包括相互连通(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吸墨部2以及分离部3,所述吸墨部2设有吸墨口20以及吸墨腔22,所述吸墨口20适配于喷墨设备的喷墨口14并通向所述吸墨腔22,所述吸墨腔22的内部形成负压并通向所述分离部3的分离容腔30,所述分离容腔30的内部抽空气。如图4所示,所述吸墨部2设有吸墨口20以及吸墨腔22,所述吸墨口20适配于喷墨设备的喷墨口14并通向所述吸墨腔22,所述吸墨腔22的内部形成负压并通向所述分离部3的分离容腔30,所述分离容腔30的内部抽空气。较为优选地,所述吸墨腔22呈漏斗状。具体地,所述吸墨部2呈板型件且包括适配于所述喷墨设备的吸墨对接板24,所述吸墨口20开设于所述吸墨对接板24的上表面,所述吸墨腔22安装于所述吸墨对接板24的下表面进而所述吸墨口20与所述吸墨腔22连通。进而,多个所述吸墨口20通过吸墨对接板24均匀布设于所述工作平台8所在平面,并且,每个所述吸墨口20与所述喷墨口14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吸墨部2包括供与所述喷墨设备安装连接的转接安装板26,所述吸墨腔22设于所述转接安装板26上。所述吸墨腔22的底部设有可适配更换的接头管28。较为优选地,所述转接安装板26上开设有卡接口260,所述吸墨腔22安装于所述卡接口260进而所述接头管28由所述卡接口260穿过所述转接安装板26。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分离部3包括轴气设备(未图示),所述抽气设备通过抽气通道与所述分离容腔30连通。具体地,如图6,所述抽气通道包括与所述分离容腔30连通的抽气管34,所述抽气管34伸入所述分离容腔30内部的一端设有扩大头36。较为优选地,所述抽气设备可以是真空泵。同时,所述分离部3包括油墨回收装置(未图示),所述油墨回收装置通过出墨通道与所述分离容腔30连通。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分离容腔30上安装有供与所述喷墨设备安装连接的固定连接片38,所述固定连接片38上开设有螺孔380。如图6,所述出墨通道包括与所述分离容腔30连通的出墨管39以及安装于所述出墨管39上的开关阀37。所述分离容腔30上设有可适配更换的入口管35。本技术所提供的吸墨分离系统,通过吸墨部能充分将残留油墨清除,并通过分离部将吸出的残留油墨加以真空处理。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吸墨部以及分离部,所述吸墨部设有吸墨口以及吸墨腔,所述吸墨口适配于喷墨设备的喷墨口并通向所述吸墨腔,所述吸墨腔的内部形成负压并通向所述分离部的分离容腔,所述分离容腔的内部抽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吸墨部以及分离部,所述吸墨部设有吸墨口以及吸墨腔,所述吸墨口适配于喷墨设备的喷墨口并通向所述吸墨腔,所述吸墨腔的内部形成负压并通向所述分离部的分离容腔,所述分离容腔的内部抽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部呈板型件且包括适配于所述喷墨设备的吸墨对接板,多个所述吸墨口开设于所述吸墨对接板的表面,所述吸墨腔安装于所述吸墨对接板的表面进而所述吸墨口与所述吸墨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部包括供与所述喷墨设备安装连接的转接安装板,所述吸墨腔设于所述转接安装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腔的底部设有可适配更换的接头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安装板上开设有卡接口,所述吸墨腔安装于所述卡接口进而所述接头管由所述卡接口穿过所述转接安装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腔呈漏斗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包括抽气设备,所述抽气设备通过抽气通道与所述分离容腔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墨分离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昱荣数码喷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