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柱组装及检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9935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柱组装及检测的装置,包括底板和四个支撑腿,所述四个支撑腿的顶端分别与底板的底端四角焊接,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连接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延伸出底板的下表面与从动皮带轮螺钉连接,所述底板的底端左侧焊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右侧螺钉连接有步进电机。通过矩形座、步进电机、圆盘、第一气缸、压板、第一相机、第二相机、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的配合,从而实现导光柱的自动化安装,在批量组装时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能自动检测装配是否合格,提高了导光柱装配的效率,大大的满足了导光柱装配的需求。

A device for assembling and testing light guide pill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柱组装及检测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灯仔组装设备
,具体为一种导光柱组装及检测的装置。
技术介绍
导光柱是将光以最小的损耗从一个光源传输到距离该光源一定距离的另一个点的装置,导光柱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对于需要透光的电子设备均需要安装导光柱,导光柱能够较好的固定在设备中有利于电子设备的精确透光,对于导光柱的固定是采用上下盖压合的方法,上下盖在设计时为导光柱预留出中空部分,将导光柱放置在中空部分达到固定的效果,现有的导光柱大多为人工装配,在批量组装时所需的人力和劳动强度都非常大,并且人工装配后还需要检测导光柱是否漏装、装反、装偏的情况,无法实现自动装配检测,降低了导光柱装配的效率,难以满足导光柱装配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柱组装及检测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光柱组装及检测的装置,包括底板和四个支撑腿,所述四个支撑腿的顶端分别与底板的底端四角焊接,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连接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延伸出底板的下表面与从动皮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柱组装及检测的装置,包括底板(1)和四个支撑腿(2),所述四个支撑腿(2)的顶端分别与底板(1)的底端四角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连接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8);所述转轴(8)的底端延伸出底板(1)的下表面与从动皮带轮(9)螺钉连接,所述底板(1)的底端左侧焊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右侧螺钉连接有步进电机(10),所述步进电机(10)的输出端螺钉连接有主动皮带轮(11),所述主动皮带轮(11)的凹槽内腔套接有皮带(12)的一侧,所述从动皮带轮(9)的凹槽内腔与皮带(12)的另一侧套接,所述转轴(8)的外壁顶端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柱组装及检测的装置,包括底板(1)和四个支撑腿(2),所述四个支撑腿(2)的顶端分别与底板(1)的底端四角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连接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8);所述转轴(8)的底端延伸出底板(1)的下表面与从动皮带轮(9)螺钉连接,所述底板(1)的底端左侧焊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右侧螺钉连接有步进电机(10),所述步进电机(10)的输出端螺钉连接有主动皮带轮(11),所述主动皮带轮(11)的凹槽内腔套接有皮带(12)的一侧,所述从动皮带轮(9)的凹槽内腔与皮带(12)的另一侧套接,所述转轴(8)的外壁顶端卡接有第一法兰(13),所述第一法兰(13)的顶端螺钉连接有圆盘(14),所述圆盘(14)的顶端沿周向每隔60度均螺钉连接有工位机构(3),所述底板(1)的顶端四角均螺钉连接有第一立柱(15),所述第一立柱(15)的顶端螺钉连接有顶板(16),且四个所述第一立柱(15)分别位于顶板(16)的底端四角,所述底板(1)的右侧与工位机构(3)沿左右方向的相对应位置螺钉连接有导轨(17),所述底板(1)的左侧与工位机构(3)沿上下方向的相对应位置螺钉连接有下压机构(4),所述底板(1)的顶端后侧左右两端分别螺钉连接有第一检测机构(5)和第二检测机构(6),且第一检测机构(5)和第二检测机构(6)分别与位于底板(1)顶端后侧的两个工位机构(3)位置相对应,所述顶板(16)的底端右侧与工位机构(3)沿上下方向的相对应位置螺钉连接有自动取料机构(7);所述工位机构(3)包括底座(301),所述底座(301)的顶端四角均螺钉连接有第一导杆(302),所述第一导杆(302)的内腔顶端插接有第二导杆(303)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杆(303)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一导杆(302)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304)螺钉连接,且四个所述第二导杆(303)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304)的底端四角,所述第一支撑板(304)的底端中心位置卡接有弹簧(305)的一端,所述弹簧(305)的另一端与底座(301)的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所述第一支撑板(304)的顶端螺钉连接有矩形座(306),所述矩形座(306)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槽口(307);所述下压机构(4)包括U形板(401),所述U形板(401)的顶端前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第一气缸(402),所述第一气缸(402)的底端延伸出U形板(401)的内壁顶端与矩形板(403)螺纹连接,所述矩形板(403)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螺钉连接有第三导杆(404)的一端,所述第三导杆(404)的另一端延伸出U形板(401)的上表面,所述矩形板(4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思爱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