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978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抗静电剂由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分散剂由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抗静电增效剂为氯化钾微粒;S2、将S1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min;S3、将S2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混合物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进行过滤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将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与融化的PET切片共聚在一起,使得后续制造出来聚酯纤维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达到了聚酯纤维制作的面料不容易产生静电,方便人们使用的目的。

A Processing Method of Veneer Polyisoester Fi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酯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纤维、薄膜、塑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聚酯纤维制作出来的面料在使用的时候非常容易产生静电,导致人们在使用这些布料的时候,静电附着在人们的身上,给人们身体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急需一种抗静电的聚酯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达到了聚酯纤维制作的面料不容易产生静电,方便人们使用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抗静电剂由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分散剂由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抗静电增效剂为氯化钾微粒;S2、将S1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min;S3、将S2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混合物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进行过滤干燥,制得固体的混合物;S4、将S3中固体的混合物通过研磨机制作成粉状的颗粒,S5、将PET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将PET内部的含水率达到0.005%;S6、将干燥后的PET切片放入融化装置进入融化,融化温度为290℃;S7、等融化后的PET内部添加S4中的粉状颗粒;S8、将PET和粉状颗粒发生聚合反应;S9、将聚合之后的PET和粉状颗粒搅拌均匀;S10、将S9中的聚合物进行增压;S11、增压之后进行过滤操作;S12、过滤之后产品通过喷丝板进行喷丝;S13、将喷丝后的产品进行切断打包。优选的,S5中干燥温度为170℃,干燥时间为3-6h。优选的,S1中抗静电剂中的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比对为5:2:3。优选的,S1中的分散剂中的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比例为6:4。优选的,S1中氯化钾微粒粒径为3nm。优选的,S12中喷丝孔内径为0.2mm,喷丝板为异型喷丝板。优选的,S4中粉状颗粒粒径为2m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将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与融化的PET切片共聚在一起,使得后续制造出来聚酯纤维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达到了聚酯纤维制作的面料不容易产生静电,方便人们使用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抗静电剂由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抗静电剂中的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比对为5:2:3,分散剂由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分散剂中的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比例为6:4,抗静电增效剂为氯化钾微粒,氯化钾微粒粒径为3nm。S2、将S1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min。S3、将S2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混合物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进行过滤干燥,制得固体的混合物。S4、将S3中固体的混合物通过研磨机制作成粉状的颗粒,粉状颗粒粒径为2mm。S5、将PET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将PET内部的含水率达到0.005%,干燥温度为170℃,干燥时间为3-6h。S6、将干燥后的PET切片放入融化装置进入融化,融化温度为290℃。S7、等融化后的PET内部添加S4中的粉状颗粒。S8、将PET和粉状颗粒发生聚合反应。S9、将聚合之后的PET和粉状颗粒搅拌均匀。S10、将S9中的聚合物进行增压。S11、增压之后进行过滤操作。S12、过滤之后产品通过喷丝板进行喷丝,喷丝孔内径为0.2mm,喷丝板为异型喷丝板。S13、将喷丝后的产品进行切断打包。实施例二配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抗静电剂由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抗静电剂中的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比对为3:3:4,分散剂由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分散剂中的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比例为5:5,抗静电增效剂为氯化钾微粒,氯化钾微粒粒径为3nm。S2、将S1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min。S3、将S2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混合物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进行过滤干燥,制得固体的混合物。S4、将S3中固体的混合物通过研磨机制作成粉状的颗粒,粉状颗粒粒径为2mm。S5、将PET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将PET内部的含水率达到0.005%,干燥温度为170℃,干燥时间为3-6h。S6、将干燥后的PET切片放入融化装置进入融化,融化温度为290℃。S7、等融化后的PET内部添加S4中的粉状颗粒。S8、将PET和粉状颗粒发生聚合反应。S9、将聚合之后的PET和粉状颗粒搅拌均匀。S10、将S9中的聚合物进行增压。S11、增压之后进行过滤操作。S12、过滤之后产品通过喷丝板进行喷丝,喷丝孔内径为0.2mm,喷丝板为异型喷丝板。S13、将喷丝后的产品进行切断打包。实施例三配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抗静电剂由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抗静电剂中的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比对为4:3:3,分散剂由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分散剂中的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比例为4:6,抗静电增效剂为氯化钾微粒,氯化钾微粒粒径为3nm。S2、将S1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min。S3、将S2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混合物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进行过滤干燥,制得固体的混合物。S4、将S3中固体的混合物通过研磨机制作成粉状的颗粒,粉状颗粒粒径为2mm。S5、将PET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将PET内部的含水率达到0.005%,干燥温度为170℃,干燥时间为3-6h。S6、将干燥后的PET切片放入融化装置进入融化,融化温度为290℃。S7、等融化后的PET内部添加S4中的粉状颗粒。S8、将PET和粉状颗粒发生聚合反应。S9、将聚合之后的PET和粉状颗粒搅拌均匀。S10、将S9中的聚合物进行增压。S11、增压之后进行过滤操作。S12、过滤之后产品通过喷丝板进行喷丝,喷丝孔内径为0.2mm,喷丝板为异型喷丝板。S13、将喷丝后的产品进行切断打包。实施例四配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抗静电剂由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抗静电剂中的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比对为3:4:3,分散剂由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分散剂中的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比例为5:5,抗静电增效剂为氯化钾微粒,氯化钾微粒粒径为3nm。S2、将S1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min。S3、将S2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混合物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进行过滤干燥,制得固体的混合物。S4、将S3中固体的混合物通过研磨机制作成粉状的颗粒,S4中粉状颗粒粒径为2mm。S5、将PET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将PET内部的含水率达到0.005%,干燥温度为170℃,干燥时间为3-6h。S6、将干燥后的PET切片放入融化装置进入融化,融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抗静电剂由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分散剂由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抗静电增效剂为氯化钾微粒;S2、将S1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min;S3、将S2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混合物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进行过滤干燥,制得固体的混合物;S4、将S3中固体的混合物通过研磨机制作成粉状的颗粒,S5、将PET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将PET内部的含水率达到0.005%;S6、将干燥后的PET切片放入融化装置进入融化,融化温度为290℃;S7、等融化后的PET内部添加S4中的粉状颗粒;S8、将PET和粉状颗粒发生聚合反应;S9、将聚合之后的PET和粉状颗粒搅拌均匀;S10、将S9中的聚合物进行增压;S11、增压之后进行过滤操作;S12、过滤之后产品通过喷丝板进行喷丝;S13、将喷丝后的产品进行切断打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抗静电剂由聚苯硫醚、聚吡啶和聚对苯撑组成,分散剂由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成,抗静电增效剂为氯化钾微粒;S2、将S1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min;S3、将S2中的抗静电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增效剂混合物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进行过滤干燥,制得固体的混合物;S4、将S3中固体的混合物通过研磨机制作成粉状的颗粒,S5、将PET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将PET内部的含水率达到0.005%;S6、将干燥后的PET切片放入融化装置进入融化,融化温度为290℃;S7、等融化后的PET内部添加S4中的粉状颗粒;S8、将PET和粉状颗粒发生聚合反应;S9、将聚合之后的PET和粉状颗粒搅拌均匀;S10、将S9中的聚合物进行增压;S11、增压之后进行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善雄牟铭汪浩祥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诚邦高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