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白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963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气治理环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消白除雾装置,旨在解决湿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白烟”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烟囱、安装于烟囱顶端的除雾机构,所述除雾机构包括安装于烟囱内且表面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的冷凝板、设置于冷凝板内且穿过进水口及出水口的第一管道;所述烟囱侧壁开设有配合第一管道进出的通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冷凝板使得高温烟气能够冷凝或者降温,从而减少排出“白烟”的量。

A whitening and defog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白除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大气治理环保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消白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在湿法脱硫的工艺过程中,高温烟气携带了大量饱和水蒸气及液滴,经烟囱排放时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中,由于烟气露点温度高于环境空气温度,湿烟气在环境中扩散与空气混合的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形成小液滴,导致烟囱出口出现水蒸气“白烟”和“拖尾”现象,烟气带出水分在烟囱周围降落,烟气中携带的脱硫浆液和石膏产物也随之降落,形成“石膏雨”,造成明显的视觉污染,同时也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申请号为CN205090396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烟囱除沫降噪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一侧紧贴外管一侧内壁,内管底部设有进烟管,进烟管穿过外管连通外界与内管管腔,水蒸气进入外管内部时逐渐冷凝,冷凝水通过外管上的集水管进入热水收集槽。该方案通过水蒸气进入外管冷却,解决烟囱的“白烟”问题,因此同时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湿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白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白除雾装置,通过设置冷凝板使得高温烟气能够冷凝或者降温,从而减少排出“白烟”的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消白除雾装置,包括烟囱、安装于烟囱顶端的除雾机构,所述除雾机构包括安装于烟囱内且表面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的冷凝板、设置于冷凝板内且穿过进水口及出水口的第一管道;所述烟囱侧壁开设有配合第一管道进出的通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烟气从烟囱口排出时,经过除雾机构,同时从进水口向第一管道内通入冷凝水,使得冷凝板受冷,高温烟气内的水蒸气碰撞到冷凝板上,立即液化为水滴,粘附于冷凝板上,从而减少排出的水蒸气的量,进而降低“白烟”的生成量;其余的高温烟气经过冷凝板之后整体温度降低,使得烟气排放到外界环境时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大,从而减少液滴的形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白除雾装置还包括安装于除雾机构下方的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连接于烟囱内侧壁且底端开设有下料口的收集斗、连接于下料口且穿过烟囱侧壁的第二管道,所述收集斗侧壁上还开设有通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烟气通过通气孔上升,高温烟气内的水蒸气碰撞到冷凝板上,液化为水滴,粘附于冷凝板上;冷凝水滴集聚后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收集斗中,然后通过下料口流向第二管道,经过第二管道导引流向烟囱外,使得冷凝水不会直接掉落入烟囱内,影响烟囱底部的其他设施的正常运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板远离烟囱侧壁的一端低于靠近烟囱侧壁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烟气内的水蒸气碰撞到冷凝板上,液化为水滴,粘附于冷凝板上,冷凝水滴集聚后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收集斗中;将冷凝板倾斜设置,能够加速冷凝水下滑降落,而不会由于冷凝板上挂滴过多,影响冷凝板的冷却效果,从而保持冷凝板持续冷凝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板设置有若干块且冷凝板之间的通道呈波浪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烟气从烟囱底部向上运动经过除雾机构时,必须经过由若干冷凝板组成波浪状,延长了高温烟气的流动路径,使得高温烟气中的水蒸气能够充分液化为液滴,附着于冷凝板上,从而达到降低“白烟”产生量的目的;同时流动路径的延长也提供给高温烟气中的其他成分有效降温的机会,使得烟气在排出烟囱口之前能够将温度回落至与正常温度相差不大的程度,从而减少液滴的形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块,其中,最下方的支撑块支撑于收集机构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凝板上挂滴过多,可能会造成冷凝板的变形,而且冷凝板如果只依靠与烟囱侧壁的连接,长期使用也会造成冷凝板的不稳定;通过设置支撑块,使得冷凝板之间相互支撑,从而起到稳定冷凝板的作用,进而达到保证冷凝板持续冷凝的目的;收集机构稳定地安装于烟囱内侧,整体的冷凝板最终支撑于收集机构上,使得除雾机构能够稳定地安装于烟囱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收集斗靠近除雾机构一侧且连通通气孔的第一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烟气内的水蒸气碰撞到冷凝板上,立即液化为水滴,粘附于冷凝板上,冷凝水滴集聚后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收集斗中;降落到收集斗中之后,冷凝水可能会流经通气孔的位置,如果没有第一挡板,则冷凝水会直接从通气孔处流出,然后继续下落至烟囱底部,使得烟囱底部的设备受到影响;通过设置第一挡板,高温烟气依然能够顺利通过并上升,同时使得掉落的冷凝水不会从通气孔处落下,而是汇聚到收集斗下料口处,经过第二管道流向烟囱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板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挡板远离收集斗一端的支撑柱、连接于支撑柱且遮挡通气孔的第二挡板。凝结在冷凝板上的冷凝水可能会直接从冷凝板上掉落,如果掉落的冷凝水滴正好从第一挡板的通道中掉落,则冷凝水滴就直接掉落至烟囱的底端,而不会聚集在收集斗后排出烟囱外;通过设置遮挡通气孔的第二挡板,使得冷凝水不会通过通气孔直接掉落至烟囱底部,而是被第二挡板阻挡,并落入收集斗中,从而达到收集冷凝水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白除雾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烟囱外的两个储水箱体,所述一个储水箱体开设于储水箱体表面且连接第一管道出水部分及第二管道出水部分的第一开口;另一个储水箱体包括开设于储水箱体表面且连接第一管道进水部分的第二开口、连接于第一管道进水部分的泵水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泵水机从其中一个储水箱体中向第一管道中泵水,使得冷凝板受到冷凝效果,并且回流后的水依然输送到另一个储水箱体中,并且从第二管道流出的冷凝水也被收集到另一个储水箱体中,从而到达循环使用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设置冷凝板使得高温烟气能够冷凝或者降温,使得排出烟囱时烟气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大,从而减少液滴的形成;其二,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使得冷凝水能够顺利汇集至收集斗中,并排出烟囱;其三,通过设置储水箱体,使得收集的冷凝水能够被充分利用,同时能够达到水的循环使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消白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烟囱;11、通口;111、第一通口;112、第二通口;113、第三通口;2、除雾机构;21、冷凝板;211、第一冷板;212、第二冷板;213、第三冷板;214、第四冷板;22、进水口;23、出水口;24、第一管道;25、支撑块;3、收集机构;31、收集斗;311、下料口;32、第二管道;33、通气孔;34、第一挡板;35、支撑柱;36、第二挡板;4、储水箱体;41、第一开口;42、第二开口;5、泵水机。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白除雾装置,包括烟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烟囱(1)顶端的除雾机构(2),所述除雾机构(2)包括安装于烟囱(1)内且表面开设有进水口(22)及出水口(23)的冷凝板(21)、设置于冷凝板(21)内且穿过进水口(22)及出水口(23)的第一管道(24);所述烟囱(1)侧壁开设有配合第一管道(24)进出的通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白除雾装置,包括烟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烟囱(1)顶端的除雾机构(2),所述除雾机构(2)包括安装于烟囱(1)内且表面开设有进水口(22)及出水口(23)的冷凝板(21)、设置于冷凝板(21)内且穿过进水口(22)及出水口(23)的第一管道(24);所述烟囱(1)侧壁开设有配合第一管道(24)进出的通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白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白除雾装置还包括安装于除雾机构(2)下方的收集机构(3),所述收集机构(3)包括连接于烟囱(1)内侧壁且底端开设有下料口(311)的收集斗(31)、连接于下料口(311)且穿过烟囱(1)侧壁的第二管道(32),所述收集斗(31)侧壁上还开设有通气孔(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白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21)远离烟囱(1)侧壁的一端低于靠近烟囱(1)侧壁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白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21)设置有若干块且冷凝板(21)之间的通道呈波浪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阳永星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