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457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10
一种护听器,包括:本地音频处理装置,本地音频处理装置包括前馈麦克风、分离器、滤波器、增益单元、信号处理器和混音器;其中,所述分离器用于区分识别前馈麦克风接收的音频中的噪声信号和本地话音音频;所述滤波器用于根据噪声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对噪声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增益单元用于对噪声信号进行增益控制处理;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对分离器分离获得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幅度和频率调整;所述混音器用于:将完成滤波处理和增益控制处理的噪声信号和完成幅度和频率调整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混音处理,获得输出至气导受话器的受话音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将主动降噪方式与被动降噪方式结合,有效实现了噪声抑制,为作业人员提供了听力保护。

A hearing pro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听器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降噪技术,尤指一种护听器。
技术介绍
军事噪声的声场条件复杂,声场条件有自由空间(如火炮射击、飞机起降等),也有封闭空间(如装甲车舱室、舰艇舱室等),噪声类型有持续噪声(如各种发动机、气动噪声等),也有高强脉冲噪声(火炮射击、导弹发射等)。军事作业人员由于岗位的特殊性通常处于大于85dB的稳态噪声及峰值大于140dB的脉冲噪声环境下。为对作业人员的听力进行有效保护,均需佩戴听力保护装置。目前,通常采用护听耳罩(如图1所示,开放式作战区域使用)或坦克帽(如图2所示,封闭式装甲车乘员舱内使用)为作业人员提供听力保护。相关技术中的护听耳罩或坦克帽存在的问题如下:1、对于500Hz以上的高频噪音,一般采用物理隔音方式,选择合适的轻质隔声材料,但受限于重量和适配性要求,物理降噪量大多不高于25dB;2、对于50Hz-500Hz的低频噪声,物理隔音材料对隔声贡献量不大,目前没有有效手段去抑制噪声。3、作业人员佩戴相关技术中的护听耳罩或坦克帽后,与其他作业人员无法进行通信,也不能很好得感知周围环境声音。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护听器,其能够有效抑制噪声,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听力保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听器,包括:本地音频处理装置,所述本地音频处理装置包括前馈麦克风、分离器、滤波器、增益单元、信号处理器和混音器;其中,所述分离器用于区分识别前馈麦克风接收的音频中的噪声信号和本地话音音频;所述滤波器用于根据噪声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对噪声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增益单元用于对噪声信号进行增益控制处理;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对分离器分离获得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幅度和频率调整;所述混音器用于:将完成滤波处理和增益控制处理的噪声信号和完成幅度和频率调整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混音处理,获得输出至气导受话器的受话音频。可选的,所述护听器还包括:两个耳罩,所述耳罩内设有音腔,所述音腔的腔壁上设有通孔,所述耳罩的外壁上设有安装孔;主动降噪装置,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包括气导受话器、控制电路和反馈麦克风,所述气导受话器和所述反馈麦克风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前馈麦克风电连接,所述前馈麦克风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反馈麦克风和所述气导受话器安装在所述耳罩内部并邻近所述通孔;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和所述本地音频处理装置电连接。可选的,所述混音器的输入端还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还用于:将输出至气导受话器的受话音频和由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处理后的通信受话音频进行混音处理。上述的护听器中,主动降噪装置通过产生与环境噪声和音腔内部噪声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受话器音腔中的噪声中和,从而实现主动降噪的效果。电池用于为主动降噪装置供电。可选地,前馈麦克风安装在耳罩的外壁上的安装孔内,以便拾取环境噪声信号。控制电路能够接收该环境噪声信号,并控制气导受话器产生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声波信号。由于气导受话器安装在耳罩内部并邻近音腔的腔壁上的通孔,因此气导受话器产生的声波信号能够传递至音腔内并与传递至音腔内的环境噪声信号叠加,以将音腔内的环境噪声中和,达到消除环境噪声的目的。反馈麦克风安装在耳罩内部并邻近音腔的腔壁上的通孔,以便拾取音腔内的内部噪声信号。控制电路能够接收该内部噪声信号,并控制气导受话器产生与内部噪声信号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声波信号,该声波信号与内部噪声信号在音腔内叠加,以将音腔内的内部噪声中和,达到消除音腔内噪声的目的。护听器采用前馈和反馈结合的主动降噪方式,可以将音腔内的环境噪声和内部噪声中和,有效抑制低频稳态噪声,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听力保护。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本地音频处理装置,所述本地音频处理装置包括前馈麦克风、分离器、滤波器、增益单元、信号处理器和混音器;其中,所述分离器用于区分识别前馈麦克风接收的音频中的噪声信号和本地话音音频;所述滤波器用于根据噪声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对噪声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增益单元用于对噪声信号进行增益控制处理;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对分离器分离获得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幅度和频率调整;所述混音器用于:将完成滤波处理和增益控制处理的噪声信号和完成幅度和频率调整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混音处理,获得输出至气导受话器的受话音频。本技术实施例将主动降噪方式与被动降噪方式结合,有效实现了噪声抑制,为作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听力保护。本技术实施例提升了送受话器的通信质量。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相关技术中护听耳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坦克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护听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护听器中耳罩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护听器的组成框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护听器的电路结构框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护听器中前馈麦克风、前馈电路模块和控制开关的电路结构框图。附图标记为:100-护听耳罩,200-坦克帽;1-耳罩,10-音腔,11-安装孔,12-壳体,13-头环,14-通孔,15-头带,16-耳垫,160-导汗槽,2-电池,3-前馈麦克风,4-反馈麦克风,5-气导受话器,分离器51、滤波器52、增益单元53、信号处理器54和混音器55、6-控制电路单元,60-前馈电路模块,61-反馈电路模块,62-主动降噪电路,63-控制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听器,包括两个耳罩1、主动降噪装置和电池2。其中,两个耳罩1分别罩于用户的左右耳上,耳罩1可进行物理隔音,以便对左右耳进行听力保护。耳罩1内设有音腔10,且音腔10的腔壁上设有通孔14,耳罩1的外壁上设有安装孔11。主动降噪装置包括前馈麦克风3、气导受话器5、反馈麦克风4和控制电路,前馈麦克风3、气导受话器5和反馈麦克风4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前馈麦克风3安装在耳罩1的外壁上的安装孔11内,便于拾取环境噪声信号。反馈麦克风4和气导受话器5安装在耳罩1内部并邻近音腔10上的通孔14,便于反馈麦克风4拾取音腔10内的内部噪声信号,以及便于气导受话器5产生的声波信号能够传递至音腔10内。图5为本技术护听器的组成框图,如图5所示,包括:本地音频处理装置,所述本地音频处理装置包括前馈麦克风3、分离器51、滤波器52、增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音频处理装置,所述本地音频处理装置包括前馈麦克风、分离器、滤波器、增益单元、信号处理器和混音器;其中,所述分离器用于区分识别前馈麦克风接收的音频中的噪声信号和本地话音音频;所述滤波器用于根据噪声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对噪声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增益单元用于对噪声信号进行增益控制处理;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对分离器分离获得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幅度和频率调整;所述混音器用于:将完成滤波处理和增益控制处理的噪声信号和完成幅度和频率调整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混音处理,获得输出至气导受话器的受话音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音频处理装置,所述本地音频处理装置包括前馈麦克风、分离器、滤波器、增益单元、信号处理器和混音器;其中,所述分离器用于区分识别前馈麦克风接收的音频中的噪声信号和本地话音音频;所述滤波器用于根据噪声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对噪声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增益单元用于对噪声信号进行增益控制处理;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对分离器分离获得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幅度和频率调整;所述混音器用于:将完成滤波处理和增益控制处理的噪声信号和完成幅度和频率调整的本地话音音频进行混音处理,获得输出至气导受话器的受话音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听器还包括:两个耳罩,所述耳罩内设有音腔,所述音腔的腔壁上设有通孔,所述耳罩的外壁上设有安装孔;主动降噪装置,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包括气导受话器、控制电路和反馈麦克风,所述气导受话器和所述反馈麦克风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前馈麦克风电连接,所述前馈麦克风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反馈麦克风和所述气导受话器安装在所述耳罩内部并邻近所述通孔;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和所述本地音频处理装置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音器的输入端还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还用于:将输出至气导受话器的受话音频和由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处理后的通信受话音频进行混音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两个控制电路单元,每一个所述耳罩上均安装有所述前馈麦克风、所述气导受话器和所述反馈麦克风,安装至每一个所述耳罩的所述前馈麦克风的输出端和所述反馈麦克风的输出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国光蒋毅赵庭荣沈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