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945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供车辆的驾驶辅助所需的多个传感器配置的空间的利用效率。第一摄像机单元(11)基于第一光轴(A1)至少取得车辆前方的图像。第二摄像机单元(12)基于第二光轴(A2)至少取得车辆左方的图像。从车辆的上下方向观察,第一光轴(A1)与第二光轴(A2)交叉。

Sens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感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的传感器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车辆的驾驶辅助技术,有必要将用于检测该车辆的外部信息的传感器搭载于车身。作为这样的传感器的例子,可列举为LiDAR(LightDetectionandRanging)传感器、摄像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随着车辆的驾驶辅助技术高级化,搭载的传感器的数量呈增加趋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57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供车辆的驾驶辅助所需的多个传感器配置的空间的利用效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方式是一种传感器系统,搭载于车辆,其中,上述传感器系统具备:第一传感器单元,其基于第一检测基准轴来检测上述车辆的第一外部信息;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其基于第二检测基准轴来检测上述车辆的第二外部信息,从上述车辆的上下方向观察,上述第一检测基准轴以及上述第二检测基准轴交叉。根据上述构成,在与比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靠车辆内侧的位置对应的区域中容易确保比较宽广的空间。即,即使为了得到更多的外部信息而使用多个传感器单元,也能够提高供该多个传感器单元配置的空间的利用效率。上述传感器系统可如下构成。上述第一检测基准轴与上述第二检测基准轴交叉。根据这样的构成,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第一传感器单元与第二传感器单元的位置的差异变小,能够抑制上下方向上的传感器系统的大型化。另外,由于用于取得第一外部信息的基准高度与用于取得第二外部信息的基准高度一致,因此能够抑制基于第一外部信息以及第二外部信息的后续的信息处理的负荷的增大。上述传感器系统可如下构成。上述传感器系统具备透光构件,该透光构件划分出容纳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的容纳室,上述透光构件具有朝向上述容纳室凹陷的凹部,上述第一检测基准轴以及上述第二检测基准轴与上述凹部交叉。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各自与透光构件的内表面的距离越短,越容易抑制取得的外部信息的品质降低。根据上述构成,容易将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各自配置在透光构件的内表面的附近。在该情况下,上述传感器系统可如下构成。上述凹部包含第一平坦部以及第二平坦部,上述第一检测基准轴与上述第一平坦部交叉,上述第二检测基准轴与上述第二平坦部交叉。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抑制与在透光构件产生的光的反射相伴的第一外部信息以及第二外部信息的品质降低。上述传感器系统可如下构成。上述传感器系统具备信号处理装置,该信号处理装置从上述第一传感器单元取得与上述第一外部信息对应的第一信号,并从上述第二传感器单元取得与上述第二外部信息对应的第二信号,上述信号处理装置基于上述第一信号以及上述第二信号而生成与上述第一外部信息以及上述第二外部信息综合而成的综合信息对应的数据。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车辆的驾驶辅助中利用综合信息。尤其是在通过搭载于车辆的ECU等控制装置执行驾驶辅助控制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信号处理装置进行第一外部信息以及第二外部信息的综合,因此能够抑制该控制装置中的处理负荷的增大。上述传感器系统可如下构成。上述传感器系统具备划分出容纳车灯单元的灯室的壳体,上述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上述第二传感器单元配置于上述灯室内。由于车灯单元具有向车辆的外部供给光的功能,因此一般将车灯单元配置于遮挡物较少的场所。通过在这样的场所也配置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能够高效地取得车辆的外部信息。另外,在从车辆的自动调平系统取得高度检测信息的情况下,可与车灯单元共用高度检测信息。在该情况下,能够设计高效的系统。上述传感器系统可如下构成。上述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上述第二传感器单元包含LiDAR传感器单元、摄像机单元、毫米波传感器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在本说明书中,“传感器单元”是指具备所希望的信息检测功能,同时其自身为能够以单体的方式流通的部件的构成单元。在本说明书中,“车灯单元”是指具备所希望的照明功能,同时其自身为能够以单体的方式流通的部件的构成单元。在本说明书中,“驾驶辅助”是指,至少部分地进行驾驶操作(方向盘操作、加速、减速)、行驶环境的监视、以及驾驶操作的支援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处理。即,是指包含从碰撞减损制动功能、车道保持辅助功能那样的部分驾驶辅助到完全自动驾驶动作的意思。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系统的构成。图2是表示车辆中的传感器系统的位置的图。符号说明1左前传感器系统11第一摄像机单元12第二摄像机单元13壳体14透光构件141凹部141a第一平坦部141b第二平坦部15容纳室16信号处理装置17车灯单元100车辆A1第一光轴A2第二光轴S1第一信号S2第二信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例子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将各构件设为可识别的大小,适当变更了比例尺。在附图中,箭头F表示图示构造的前方。箭头B表示图示构造的后方。箭头L表示图示构造的左方。箭头R表示图示构造的右方。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左”以及“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到的左右方向。图1中的(A)示意性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传感器系统1的构成。如图2所示,左前传感器系统1搭载于车辆100的左前角部LF。在车辆100的右前角部RF,搭载有具有与左前传感器系统1左右对称的构成的右前传感器系统。左前传感器系统1具备第一摄像机单元11。第一摄像机单元11是用于至少取得车辆100的前方的第一图像的装置。第一摄像机单元11构成为将与取得的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一信号S1输出。第一摄像机单元11可以是可见光摄像机,也可以是红外线摄像机。第一摄像机单元11是第一传感器单元的一个例子。第一摄像机单元11具有第一光轴A1。第一光轴A1可以规定第一摄像机单元11取得第一图像时的基准方向。即,第一摄像机单元11构成为基于第一光轴A1至少取得车辆100的前方的第一图像。第一光轴A1是第一检测基准轴的一个例子。第一图像的取得是车辆100的第一外部信息的检测的一个例子。左前传感器系统1具备第二摄像机单元12。第二摄像机单元12是用于至少取得车辆100的左方的第二图像的装置。第二摄像机单元12构成为将与取得的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二信号S2输出。第二摄像机单元12可以是可见光摄像机,也可以是红外线摄像机。第二摄像机单元12是第二传感器单元的一个例子。第二摄像机单元12具有第二光轴A2。第二光轴A2可以规定第二摄像机单元12取得第二图像时的基准方向。即,第二摄像机单元12构成为基于第二光轴A2至少取得车辆100的左方的第二图像。第二光轴A2是第二检测基准轴的一个例子。第二图像的取得是车辆100的第二外部信息的检测的一个例子。左前传感器系统1具备壳体13以及透光构件14。壳体13与透光构件14划分出容纳室15。第一摄像机单元11以及第二摄像机单元12配置于容纳室15内。第一摄像机单元11以及第二摄像机单元12配置为,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观察,第一光轴A1与第二光轴A2交叉。图1中的(B)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左前传感器系统1A。在该比较例中,第一摄像机单元11以及第二摄像机单元12配置为使第一光轴A1与第二光轴A2不交叉。与这样的构成相比较可知,在与比第一摄像机单元11以及第二摄像机单元12靠车辆100内侧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系统,搭载于车辆,其中,所述传感器系统具备:第一传感器单元,其基于第一检测基准轴来检测所述车辆的第一外部信息;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其基于第二检测基准轴来检测所述车辆的第二外部信息,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检测基准轴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基准轴交叉。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05 JP 2018-0388761.一种传感器系统,搭载于车辆,其中,所述传感器系统具备:第一传感器单元,其基于第一检测基准轴来检测所述车辆的第一外部信息;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其基于第二检测基准轴来检测所述车辆的第二外部信息,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检测基准轴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基准轴交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基准轴与所述第二检测基准轴交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系统具备透光构件,该透光构件划分出容纳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的容纳室,所述透光构件具有朝向所述容纳室凹陷的凹部,所述第一检测基准轴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基准轴与所述凹部交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系统具备透光构件,该透光构件划分出容纳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的容纳室,所述透光构件具有朝向所述容纳室凹陷的凹部,所述第一检测基准轴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基准轴与所述凹部交叉。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绵野裕一野村幸生中西快之村松铁平谢义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