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29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研磨罐上方连接喂料装置;喂料装置的壳体内分布有喂料道与壳体上端口连通,对接管通过旋转接头设置在壳体底面上,与研磨罐的上端口连接;研磨罐的罐体下端套有底筒盖;底筒盖上端外壁分布排料孔,下端外壁分布排球孔;底筒盖内设置升降盘;升降盘下端中心连接第二推杆;第二推杆与第一推杆套接;罐口边缘设有穿孔,穿孔内安装吊杆,吊杆下端与顶盖连接;底筒端口设置连杆,连杆与吊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实现快速同时喂料喂球,又能实现自动排料或排球,极大的提高了球磨机的使用方便性,满足了快速化生产需求。

A Planetary Ball Milling Robot Integrating Fast Feed-in and Feed-out and Ball-chan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粉末研磨机械
,具体为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
技术介绍
行星式球磨机器人是针对粉碎、研磨、分散金属、非金属、有机、中草药等粉体进行设计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磨料与试料在研磨罐内高速翻滚,对物料产生强力剪切、冲击、碾压达到粉碎、研磨、分散、乳化物料的目的;行星式球磨机在同一转盘上装有多个球磨罐,当转盘转动时,球磨罐在绕转盘轴公转的同时又围绕自身轴心自转,作行星式运动;罐中磨球在高速运动中相互碰撞,研磨和混合样品,该产品能用干、湿两种方法研磨和混合粒度不同、材料各异的产品。现有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中的研磨罐,出料口与进料口均为上端口,物料或者研磨球的放入一般为人工操作,需要人工打开单个研磨罐分别放入物料或者研磨球,同时研磨后需要人工将罐盖打开,然后将磨球与物料一起从球磨罐中倒出来,将磨球挑出然后,再进行包装。人工放入物料和研磨球操作缓慢不方便,同时人工将物料与磨球从研磨罐上端口取出时更不方便,需要翻倒研磨罐,不但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快速化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它既能实现快速同时对多个研磨罐灌入物料或研磨球,又能实现自动排料或排球,且排料与研磨球分离卸出,极大的提高了球磨机的使用方便性,满足了快速化生产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它包括机架,机架内呈环形均匀分布有竖直的研磨罐;研磨罐上方连接有喂料装置;喂料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喂料道,喂料道上端与壳体上端口连通,下端与对接管连通;对接管通过旋转接头设置在壳体底面上,并与各个研磨罐的上端口连接;研磨罐外部同轴安装有行星齿轮;机架内固定设置有齿轮环;齿轮环与行星齿轮及中心的太阳齿轮共同啮合构成行星齿轮机构;太阳齿轮下端连接减速电机;研磨罐包括罐体,罐体下端敞口并外套有底筒盖;底筒盖上端外壁呈环形均匀分布有排料孔,下端外壁呈环形均匀分布有排球孔;底筒盖内设置有升降盘;升降盘构成研磨罐的底面;升降盘下端中心连接第二推杆;第二推杆上设置有压缩弹簧;第二推杆下端穿过底筒底面中心孔后与第一推杆套接;第一推杆、第二推杆与缸体共同构成双级气缸;罐体罐口边缘呈环形均匀设置有穿孔,穿孔内安装有可升降的吊杆,吊杆下端与顶盖连接;顶盖位于罐口下方;底筒盖端口边缘呈环形均匀设置有连杆,连杆上端与吊杆上端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机架上端设置有罩体,罩体上端设置有端套;喂料装置的上端口同轴设置在端套内,且上端口与端套之间设置有轴承。研磨罐下方设置有与研磨罐同步公转的接料盆;接料盆通过筛板分隔成上层的接球腔和下层的接料腔;接料盆下方设置有固定在壳体上的出料盆;出料盆通过隔板分隔成上层的出球腔和下层的出料腔;接球腔与出球腔连通;接料腔与出料腔连通。机架底部中心设置有支撑座;减速电机设置在支撑座上;接料盆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座上;支撑座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旋转接头;第一旋转接头通过连接管与各个缸体连通。机架上端设置有面板;研磨罐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环;安装环通过轴承安装在面板上。壳体底部中心设置有定位轴;面板上端中心设置有与定位轴套接的定位套。接料盆为环形腔体;接球腔侧壁均匀设置有排球口;接料腔侧壁或底面设置有排料口。缸体呈环形安装在固定环上。在上述技术方案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罐体与升降盘的材质为玛瑙、尼龙、聚氨酯、聚四氟乙烯、不锈钢、硬质合金、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锆、铬钢、高锰钢或高铝。或者,罐体内壁与升降盘顶面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材质为玛瑙、尼龙、聚氨酯、聚四氟乙烯、不锈钢、硬质合金、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锆、铬钢、高锰钢或高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了罐体与底筒盖及升降盘相配合的研磨罐结构,既可以实现球磨机应有的高速研磨功能,同时又能实现自动单独排料,还能实现自动的排球功能。2、相对于本公司之前的产品,本专利技术的研磨罐不但实现了之前的排料功能,还能实现排球功能,且互不影响,更优秀的是罐体内部腔体依然保持传统的空腔状态,罐体内部没有其它占用空间的结构,因此不会影响研磨球的运行轨迹,同时也不会使得研磨球长期的运行而损坏罐体内部结构。3、本专利技术的研磨罐上端一体式设置了喂料装置,当研磨罐排完料后,能一次性对全部研磨罐进行喂料操作或者喂入研磨珠,相对于传统的单个手动操作,本专利技术创造大大提高了行星式球磨机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接料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研磨罐在研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研磨罐排出物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研磨罐排出研磨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喂料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喂料装置的俯视结构透视示意图;图9为图1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出料盆;3、固定环;4、齿轮环;5、面板;6、研磨罐;7、太阳齿轮;8、行星齿轮;9、接料盆;10、第二旋转接头;11、罩体;12、端套;13、减速电机;14、支撑座;15、第一旋转接头;16、连接管;17、缸体;18、研磨球;19、物料;20、第一推杆;21、出料腔;22、出球腔;23、隔板;30、喂料装置;31、定位套;61、罐体;62、底筒盖;63、连杆;64、吊杆;65、顶盖;66、排料孔;67、排球孔;68、升降盘;69、第二推杆;70、压缩弹簧;71、安装环;91、筛板;92、接球腔;93、接料腔;94、排球口;95、排料口;301、壳体;302、喂料道;303、上端口;304、对接管;305、定位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为: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它包括机架1,机架1上端在水平面内呈环形分布有竖直的研磨罐6;研磨罐6上方连接有喂料装置30;喂料装置30包括壳体301,壳体301内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喂料道302,喂料道302上端与壳体301上端口303连通,下端与对接管304连通;对接管304通过旋转接头设置在壳体301底面上,并与各个研磨罐6的上端口连接;研磨罐6外部同轴安装有行星齿轮8;机架1内固定设置有齿轮环4;齿轮环4与行星齿轮8及中心的太阳齿轮7共同啮合构成行星齿轮机构;太阳齿轮7下端连接减速电机13;研磨罐6包括罐体61,罐体61下端敞口并外套有底筒盖62;底筒盖62上端外壁呈环形均匀分布有排料孔66,下端外壁呈环形均匀分布有排球孔67;底筒盖62内设置有升降盘68;升降盘68构成研磨罐6的底面;升降盘68下端中心连接第二推杆69;第二推杆69上设置有压缩弹簧70;第二推杆69下端穿过底筒62底面中心孔后与第一推杆20套接;第一推杆20、第二推杆69与缸体17共同构成双级气缸;罐体61罐口边缘呈环形均匀设置有穿孔,穿孔内安装有可升降的吊杆64,吊杆64下端与顶盖65连接;顶盖65位于罐口下方;底筒盖62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它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机架(1)内呈环形均匀分布有竖直的研磨罐(6);研磨罐(6)上方连接有喂料装置(30);喂料装置(30)包括壳体(301),壳体(301)内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喂料道(302),喂料道(302)上端与壳体(301)上端口(303)连通,下端与对接管(304)连通;对接管(304)通过旋转接头设置在壳体(301)底面上,并与各个研磨罐(6)的上端口连接;研磨罐(6)外部同轴安装有行星齿轮(8);机架(1)内固定设置有齿轮环(4);齿轮环(4)与行星齿轮(8)及中心的太阳齿轮(7)共同啮合构成行星齿轮机构;太阳齿轮(7)下端连接减速电机(13);研磨罐(6)包括罐体(61),罐体(61)下端敞口并外套有底筒盖(62);底筒盖(62)上端外壁呈环形均匀分布有排料孔(66),下端外壁呈环形均匀分布有排球孔(67);底筒盖(62)内设置有升降盘(68);升降盘(68)构成研磨罐(6)的底面;升降盘(68)下端中心连接第二推杆(69);第二推杆(69)上设置有压缩弹簧(70);第二推杆(69)下端穿过底筒(62)底面中心孔后与第一推杆(20)套接;第一推杆(20)、第二推杆(69)与缸体(17)共同构成双级气缸;罐体(61)罐口边缘呈环形均匀设置有穿孔,穿孔内安装有可升降的吊杆(64),吊杆(64)下端与顶盖(65)连接;顶盖(65)位于罐口下方;底筒盖(62)端口边缘呈环形均匀设置有连杆(63),连杆(63)上端与吊杆(64)上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它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机架(1)内呈环形均匀分布有竖直的研磨罐(6);研磨罐(6)上方连接有喂料装置(30);喂料装置(30)包括壳体(301),壳体(301)内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喂料道(302),喂料道(302)上端与壳体(301)上端口(303)连通,下端与对接管(304)连通;对接管(304)通过旋转接头设置在壳体(301)底面上,并与各个研磨罐(6)的上端口连接;研磨罐(6)外部同轴安装有行星齿轮(8);机架(1)内固定设置有齿轮环(4);齿轮环(4)与行星齿轮(8)及中心的太阳齿轮(7)共同啮合构成行星齿轮机构;太阳齿轮(7)下端连接减速电机(13);研磨罐(6)包括罐体(61),罐体(61)下端敞口并外套有底筒盖(62);底筒盖(62)上端外壁呈环形均匀分布有排料孔(66),下端外壁呈环形均匀分布有排球孔(67);底筒盖(62)内设置有升降盘(68);升降盘(68)构成研磨罐(6)的底面;升降盘(68)下端中心连接第二推杆(69);第二推杆(69)上设置有压缩弹簧(70);第二推杆(69)下端穿过底筒(62)底面中心孔后与第一推杆(20)套接;第一推杆(20)、第二推杆(69)与缸体(17)共同构成双级气缸;罐体(61)罐口边缘呈环形均匀设置有穿孔,穿孔内安装有可升降的吊杆(64),吊杆(64)下端与顶盖(65)连接;顶盖(65)位于罐口下方;底筒盖(62)端口边缘呈环形均匀设置有连杆(63),连杆(63)上端与吊杆(64)上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机架(1)上端设置有罩体(11),罩体(11)上端设置有端套(12);喂料装置(30)的上端口(303)同轴设置在端套(12)内,且上端口(303)与端套(12)之间设置有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快速进出料换球一体的行星式球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研磨罐(6)下方设置有与研磨罐(6)同步公转的接料盆(9);接料盆(9)通过筛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伟才彭卫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米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