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运动装置、移动设备、服务器和运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肺耐力训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运动装置、移动设备、服务器和运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跑台运动是人们锻炼心肺耐力的一种运动方式之一,跑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手动改变速度或者坡度,锻炼过程中用户通过手动操作面板上的按键可以适时改变跑台的速度或者坡度。用户在获得一部跑台设备后,针对自身体质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心肺耐力训练,从而避免用户在跑台上盲目训练而达不到预期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申请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运动装置、移动设备、服务器和运动系统,以解决针对自身体质水平如何进行有效心肺耐力训练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移动设备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运动信息、日常活动等级信息和身体状况安全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运动信息和日常活动等级信息生成用户的运动方案信息,所述运动方案信息包括用户编号、方案编号、序号、时长、速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移动设备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运动信息、日常活动等级信息和身体状况安全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运动信息和日常活动等级信息生成用户的运动方案信息,所述运动方案信息包括用户编号、方案编号、序号、时长、速率、坡度和强度,用户选择运动方案信息,移动设备将所述运动方案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接收成功信息,所述接收成功信息唯一对应于所述运动方案信息,显示所述接收成功信息,以使运动区域的运动装置读取所述接收成功信息,当用户的身体状况安全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未满足预设条件时,阻止所述运动方案信息的生成;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移动设备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运动信息、日常活动等级信息和身体状况安全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运动信息和日常活动等级信息生成用户的运动方案信息,所述运动方案信息包括用户编号、方案编号、序号、时长、速率、坡度和强度,用户选择运动方案信息,移动设备将所述运动方案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接收成功信息,所述接收成功信息唯一对应于所述运动方案信息,显示所述接收成功信息,以使运动区域的运动装置读取所述接收成功信息,当用户的身体状况安全信息对应的反馈信息未满足预设条件时,阻止所述运动方案信息的生成;服务器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运动方案信息并存储接收到的运动方案信息,生成与所述运动方案信息唯一对应的接收成功信息,向所述移动设备返回对应的接收成功信息,并对接收成功信息与所述用户进行关联存储,接收位于运动区域的运动装置发送的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中包含待验证的接收成功信息和运动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接收成功信息由所述运动装置从所述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上读取,将所述的待验证的接收成功信息与存储的关联于所述用户的接收成功信息进行匹配验证,并向所述运动装置返回验证结果,由所述运动装置根据匹配验证结果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进行运动训练;接收运动区域的运动装置发送的运动方案信息,向位于运动区域的运动装置返回对应的接收成功信息,将第五接收模块的运动方案信息更新到存储模块中;运动装置检测到运动触发操作,读取移动设备上的接收成功信息,发送验证信息至服务器,接收服务器返回的验证结果,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进行运动训练,显示接收到运动方案信息,用户确认当前显示的运动方案信息,将所述用户确认后的运动方案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接收成功信息,所述接收成功信息唯一对应于所述运动方案信息,执行所述用户确认后的运动方案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运动装置上,根据用户的方案选择,将被选中的第二运动方案信息更新为用户的运动方案信息,所述运动方案信息包括用户编号、方案编号、序号、时长、速率、坡度和强度,其中,一个用户编号对应多个方案编号,一个方案编号对应多个序号,一个序号对应一个时长、一个速度和一个坡度,所有序号对应的时长总和为运动时长,多个连续的序号组成序列组,一个方案编号对应多个序列组,单个序列组内相邻序号对应的强度相等或者速度相等或者坡度相等,若单个序列组内相邻序号对应的强度相等,则所述单个序列组内部分或者全部相邻序号对应的坡度递增;若单个序列组内相邻序号对应的坡度相等,则所述单个序列组内部分或者全部相邻序号对应的强度递增;若单个序列组内相邻序号对应的速度相等,则所述单个序列组内部分或者全部相邻序号对应的坡度递减;相邻序列组间对应的相邻序号对应的坡度不同;在预定义的运动时间段内,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预定义的运动区域且运动装置处于待机状态且未检测到所述用户的运动触发操作时,所述移动设备向所述用户执行运动提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用户编号对应两个方案编号,第一方案编号内对应的相邻序号的时长相等,第二方案编号内对应的相邻序号的时长不相等,第一方案编号内所有序号对应的强度和时长乘积的总和与第二方案编号内所有序号对应的强度和时长乘积的总和大致相等,两者误差介于3%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运动方案信息的生成包括步骤:S11.根据所述的日常活动等级信息确定用户的日常活动等级;S12.提取用户基本信息中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根据公式计算用户的最大摄氧量,公式为VO2max=56.363+1.921×(日常活动等级)-0.381×(年龄)-0.754×(身体质量指数)+10.987×(男性1,女性0);S13.根据计算出的最大摄氧量结合心肺耐力等级对照表确定心肺耐力等级;S14.根据确定的心肺耐力等级,结合公式计算出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以能量代谢当量MET(梅脱)表示,当心肺耐力等级在“高”时,采用VO2R法设定运动强度,公式为靶VO2R=%VO2R+VO2restVO2R=VO2max-VO2rest%VO2R=(VO2max-VO2rest)×期望强度%VO2rest=1MET=3.5ml/Kg/min靶MET=靶VO2R÷(1MET);当心肺耐力等级在“中”和“低”时,采用%VO2max法设定运动强度,公式为靶VO2max=VO2max×期望强度%靶MET=靶VO2max÷(1MET);S15.根据运动装置的坡度和速度公式推算出不同强度下的坡度和速度关系,公式为FC=(3.5+0.2×(速度)+0.9×(速度)×坡度)÷3.5;所述心肺耐力等级对照表的制定包括以下步骤:S21.以性别分组,分组为男、女;S22.在b1的基础上再以年龄分组,分组为20-39岁、40-59岁;S23.在b2的基础上再根据最大摄氧量值将心肺耐力等级分为低、中、高级,男性20-39岁,最大摄氧量值小于或等于39ml/Kg/min,心肺耐力等级为低;男性20-39岁,最大摄氧量值介于40-47ml/Kg/min之间,心肺耐力等级为中;男性20-39岁,最大摄氧量值大于或等于48ml/Kg/min,心肺耐力等级为高;男性40-59岁,最大摄氧量值小于或等于31ml/Kg/min,心肺耐力等级为低;男性40-59岁,最大摄氧量值介于32-39ml/Kg/min之间,心肺耐力等级为中;男性40-59岁,最大摄氧量值大于或等于40ml/Kg/min,心肺耐力等级为高;女性20-39岁,最大摄氧量值小于或等于33ml/Kg/min,心肺耐力等级为低;女性20-39...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