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福成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908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稻田准备、育苗、水稻栽种、水稻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先深耕后浅耕,能形成上细下粗的土壤结构,有助于秧苗根系的发育,提高成活率;拔苗期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时期,使用微生物肥料能促进秧苗对土壤中N、P、K的吸收;幼穗分化期营养需求量大,在分穗前施加农家肥能补充土壤营养,以利于稻株的抽穗,此外,在幼穗分化期补充复合肥等,能增强水稻抗逆能力、提高水稻结实率,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A Method of Rice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领域。
技术介绍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属谷类,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水稻原产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的防病与增产,目前是中国农资行业最大的话题。现有的水稻种植技术中,大都采用粗旷式的种植方法,产量低,品质差,且在育苗床和秧田地里施用大量的化学肥料,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导致过剩的肥料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且对于水稻的增产没有显著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针对水稻各生长阶段的不同特点配套提出相适应的培育方法,以满足水稻稻生长、发育、成熟等阶段的营养需求,同时减少化肥的施入,以有机肥、农家肥、生物肥为主,减少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准备:排干稻田积水,旋耕稻田,耕深30-50cm,稻田搁置2-3个月后第二次旋耕稻田,耕深10-20cm,同时每亩施有机肥260-320kg,使稻田表层土壤细化并使土壤、基肥混合均匀;平整稻田的表层土壤,泡田2-4天;(2)育苗:选好稻种,将稻种放入复硝酚钠的质量百分数为2-5‰的无菌水中浸泡15h-22h;播种到待播种地块上,穴播时穴深为2.2-2.8㎝,每穴播种旱稻稻种4-6粒,穴播完成后覆土,覆土厚度为1.5-1.8㎝;(3)水稻栽种:选取不少于两叶一心的秧苗,将其人工移栽至稻田中,移栽时行距为20-30cm,穴距为8-15cm,每穴移栽3-4株秧苗;(4)水稻管理a、拔节期管理:移栽5天后,按照10-20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微生物肥料;移栽20天后,先人工除草一次,再按照20-30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腐熟农家肥;拔节期中,采用间歇灌水方式保持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1-5cm;b、幼穗分化期管理:分穗前3天,先将稻田中的水排干,晒田至稻床微裂,然后进行灌溉,使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3-5cm,分穗后12天,每亩施尿素10-15kg、复合肥5-8kg,保持空气湿度60-80%;c、抽穗扬花期管理:保持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2-6cm,并进行虫害防治;d、灌浆成熟期管理: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的方法保持稻田土壤湿润,并进行虫害防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先深耕后浅耕,能形成上细下粗的土壤结构,有助于秧苗根系的发育,提高成活率;拔苗期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时期,使用微生物肥料能促进秧苗对土壤中N、P、K的吸收;幼穗分化期营养需求量大,在分穗前施加农家肥能补充土壤营养,以利于稻株的抽穗,此外,在幼穗分化期补充复合肥等,能增强水稻抗逆能力、提高水稻结实率,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该指出,以下具体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1)稻田准备:排干稻田积水,旋耕稻田,耕深50cm,稻田搁置2-3个月后第二次旋耕稻田,耕深20cm,同时每亩施有机肥300kg,使稻田表层土壤细化并使土壤、基肥混合均匀;平整稻田的表层土壤,泡田2-4天;(2)育苗:选好稻种,将稻种放入复硝酚钠的质量百分数为3.5‰的无菌水中浸泡20h;播种到待播种地块上,穴播时穴深为2.2-2.8㎝,每穴播种旱稻稻种4-6粒,穴播完成后覆土,覆土厚度为1.5-1.8㎝;育苗时温度控制在5-6℃,需要盖地膜、棚膜,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26-32℃,控制水稻育苗的PH值为5-6,育苗过程中,水稻苗3叶期前保持土地湿润,3叶期后减少秧田的含水量,不卷叶不浇水,而且育苗期间需要撒施速效氮肥,每亩施15kg尿素,并及时浇水;(3)水稻栽种:选取不少于两叶一心的秧苗,将其人工移栽至稻田中,移栽时行距为20-30cm,穴距为8-15cm,每穴移栽3-4株秧苗;(4)水稻管理a、拔节期管理:移栽5天后,按照20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微生物肥料;移栽20天后,先人工除草一次,再按照30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腐熟农家肥;拔节期中,采用间歇灌水方式保持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1-5cm;微生物肥料按重量份包括:草饼12份,脲铵12份,硝酸铵8份,钙镁磷10份,氯化钾15份,糟糠粉6份,解钾菌10份,壳聚糖10份,纤维素10份,胶质芽孢杆菌3份,固氮菌3份,食用菌下脚料3份,解磷菌3份和贝壳粉6份;b、幼穗分化期管理:分穗前3天,先将稻田中的水排干,晒田至稻床微裂,然后进行灌溉,使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3-5cm,分穗后12天,每亩施尿素12kg、复合肥68kg,保持空气湿度60-80%;c、抽穗扬花期管理:保持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2-6cm,并进行虫害防治;d、灌浆成熟期管理: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的方法保持稻田土壤湿润,并进行虫害防治。实施例2(1)稻田准备:排干稻田积水,旋耕稻田,耕深35cm,稻田搁置2-3个月后第二次旋耕稻田,耕深15cm,同时每亩施有机肥280kg,使稻田表层土壤细化并使土壤、基肥混合均匀;平整稻田的表层土壤,泡田2-4天;(2)育苗:选好稻种,将稻种放入复硝酚钠的质量百分数为4‰的无菌水中浸泡18h;播种到待播种地块上,穴播时穴深为2.2-2.8㎝,每穴播种旱稻稻种4-6粒,穴播完成后覆土,覆土厚度为1.5-1.8㎝;育苗时温度控制在5-6℃,需要盖地膜、棚膜,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26-32℃,控制水稻育苗的PH值为5-6,育苗过程中,水稻苗3叶期前保持土地湿润,3叶期后减少秧田的含水量,不卷叶不浇水,而且育苗期间需要撒施速效氮肥,每亩施20kg尿素,并及时浇水;(3)水稻栽种:选取不少于两叶一心的秧苗,将其人工移栽至稻田中,移栽时行距为20-30cm,穴距为8-15cm,每穴移栽3-4株秧苗;(4)水稻管理a、拔节期管理:移栽5天后,按照15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微生物肥料;移栽20天后,先人工除草一次,再按照25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腐熟农家肥;拔节期中,采用间歇灌水方式保持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1-5cm;微生物肥料按重量份包括:草饼10份,脲铵15份,硝酸铵9份,钙镁磷11份,氯化钾15份,糟糠粉5份,解钾菌10份,壳聚糖10份,纤维素10份,胶质芽孢杆菌3份,固氮菌3份,食用菌下脚料3份,解磷菌3份和贝壳粉8份;b、幼穗分化期管理:分穗前3天,先将稻田中的水排干,晒田至稻床微裂,然后进行灌溉,使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3-5cm,分穗后12天,每亩施尿素12kg、复合肥6kg,保持空气湿度60-80%;c、抽穗扬花期管理:保持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2-6cm,并进行虫害防治;d、灌浆成熟期管理: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的方法保持稻田土壤湿润,并进行虫害防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准备:排干稻田积水,旋耕稻田,耕深30‑50cm,稻田搁置2‑3个月后第二次旋耕稻田,耕深10‑20cm,同时每亩施有机肥260‑320kg,使稻田表层土壤细化并使土壤、基肥混合均匀;平整稻田的表层土壤,泡田2‑4天;(2)育苗:选好稻种,将稻种放入复硝酚钠的质量百分数为2‑5‰的无菌水中浸泡15h‑22h;播种到待播种地块上,穴播时穴深为2.2‑2.8㎝,每穴播种旱稻稻种4‑6粒,穴播完成后覆土,覆土厚度为1.5‑1.8㎝;(3)水稻栽种:选取不少于两叶一心的秧苗,将其人工移栽至稻田中,移栽时行距为20‑30cm,穴距为8‑15cm,每穴移栽3‑4株秧苗;(4)水稻管理a、拔节期管理:移栽5天后,按照10‑20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微生物肥料;移栽20天后,先人工除草一次,再按照20‑30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腐熟农家肥;拔节期中,采用间歇灌水方式保持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1‑5cm;b、幼穗分化期管理:分穗前3天,先将稻田中的水排干,晒田至稻床微裂,然后进行灌溉,使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3‑5cm,分穗后12天,每亩施尿素10‑15kg、复合肥5‑8kg,保持空气湿度60‑80%;c、抽穗扬花期管理:保持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2‑6cm,并进行虫害防治;d、灌浆成熟期管理: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的方法保持稻田土壤湿润,并进行虫害防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准备:排干稻田积水,旋耕稻田,耕深30-50cm,稻田搁置2-3个月后第二次旋耕稻田,耕深10-20cm,同时每亩施有机肥260-320kg,使稻田表层土壤细化并使土壤、基肥混合均匀;平整稻田的表层土壤,泡田2-4天;(2)育苗:选好稻种,将稻种放入复硝酚钠的质量百分数为2-5‰的无菌水中浸泡15h-22h;播种到待播种地块上,穴播时穴深为2.2-2.8㎝,每穴播种旱稻稻种4-6粒,穴播完成后覆土,覆土厚度为1.5-1.8㎝;(3)水稻栽种:选取不少于两叶一心的秧苗,将其人工移栽至稻田中,移栽时行距为20-30cm,穴距为8-15cm,每穴移栽3-4株秧苗;(4)水稻管理a、拔节期管理:移栽5天后,按照10-20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微生物肥料;移栽20天后,先人工除草一次,再按照20-30kg/亩的使用量向稻田中施加腐熟农家肥;拔节期中,采用间歇灌水方式保持稻田水位高于稻田床面1-5cm;b、幼穗分化期管理:分穗前3天,先将稻田中的水排干,晒田至稻床微裂,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福成
申请(专利权)人:廖福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