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78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支撑框、设于所述支撑框内的FPC、设于FPC上的光源、导光板、反射膜、设于增光扩散膜上的遮光膜、及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一端固定在所述遮光膜的上表面,另一端延伸固定在所述支撑框的外侧壁上,所述遮光层为一体结构,所述遮光层呈L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遮光层结构延伸至支撑框外侧壁,既便于PET保护膜的撕取,又使结构粘接更加牢固,可以减少膜材分离翘曲,避免产生漏光现象,尤其适用于窄边框背光模组;可适用于胶框、铁框、胶铁一体框各种结构中;操作方便,不需要来回翻转操作影响模组结构,也省去一定成本;L型结构的遮光层不弯折到支撑框底面上,利于模组散热。

A Leakage-proof Narrow Border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追求更窄的边框、更大的屏幕显示面积一直是智能手机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窄边框结构中为增大显示区域面积,提高屏占比,支撑框变窄,与遮光胶的粘接面积小,从而粘接不牢固,膜材会分离翘曲模组组装不牢固,产生漏光的现象;尤其是FPC的金手指位置处,因金手指在与液晶模组的其他部件连接时需要弯折,存在应力翘曲,金手指两边会鼓起分离产生漏光的现象。需要对背光模组进行包边操作,即在遮光胶位置加一层遮光层或直接延长遮光胶,将双面遮光胶与支撑框两者固定,防止膜材分离漏光。现有技术中,不采用包边工艺存在模组分离漏光的风险。如果在铁框的基础上,将遮光层弯折粘接在铁框侧壁及底面上,在遮光层粘接在铁框的包边工艺操作中,模组还要翻转粘合,工艺操作较为复杂,间接影响模组性能,遮光层用料多,成本较多。因胶框结构的反射膜不能粘接遮光层,会影响反射膜的性能,所以不能采用胶框结构增加遮光层,只能采用铁框结构,适用范围窄。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设于所述支撑框内的FPC、设于所述FPC上的光源、与所述光源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支撑框之间的反射膜、设于所述导光板上方的遮光膜、及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一端固定在所述遮光膜的上表面,另一端延伸固定在所述支撑框的外侧壁上,所述遮光层为一体结构,所述遮光层呈L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设于所述支撑框内的FPC、设于所述FPC上的光源、与所述光源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支撑框之间的反射膜、设于所述导光板上方的遮光膜、及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一端固定在所述遮光膜的上表面,另一端延伸固定在所述支撑框的外侧壁上,所述遮光层为一体结构,所述遮光层呈L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只在所述FPC金手指两侧对应的所述支撑框外侧壁延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下表面设有第一胶粘剂层,通过所述第一胶粘剂层将所述遮光层固定在所述遮光膜上表面及所述支撑框外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光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为遮光胶带。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齐江聪明张荣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